琯頭英雄:連江縣第一位在抗日戰爭最前線犧牲的年輕軍官

我父親有三個弟弟,四叔最疼我,他只比我大十歲,大名超軍,而家裡長輩都只喊他的小名逸生。四叔體格非常健壯,一餐要吃好幾碗乾飯,十五歲時大腿就有大缽頭那麼粗,兩隻大眼睛虎虎有神。我幼年時,總覺的四叔滿用功唸書,但他的成績並不好。在福州開智中學唸了三年初中,跟他一塊唸書的幾個同鄉董國啟、倪師孔等都考上省立理工專科學校,得到公費求學的機會,就他一人沒考取。他常對親友說他不是念書的料,是當武將的材,將來要做個保衛祖國的模範軍人。所以他經常耍刀舞棒,練機械操,跑步爬山。

四叔初中畢業沒考上可得公費求學的學校,祖父很生氣。那時候家道已中落了,四叔不想再向祖父要錢上普通中學唸書,決心自找生活出路。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蔡廷鍇、蔣光鼐統率的十九路軍被調來福建駐防。第二年,十九路軍將領就在福州發動倒蔣(介石)運動,成立了福建人民政府,換了黃綠各半,中嵌個大五角星的旗幟。只有十八虛歲的四叔,就在此時報名投進十九路軍辦的軍事幹部學校學習,走上了當兵的道路。那一年秋後,蔣介石發動大兵由張治中率領自浙贛攻入福建。年底,四叔跟隨軍部向南準備退回廣東,才撤到泉州,即被蔣介石的中央軍追上,蔣軍兵多又有飛機助陣,就在洛陽橋附近一場血戰:十九路軍全垮了,四叔一夥學生兵全被俘虜了。蔣介石也不敢犯天下之大不韙,把這批青年人通通殺掉。乃施展籠絡手段,下令把他們送到河南洛陽,中央軍官學校第三分校學習,也就是押送到那裡洗腦筋,然後收為已用。

第三分校原是馮玉祥將軍創辦的軍官學校,後來被老蔣吞併了,學校的設備比南京總校還要完善。四叔在那裡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很快過了三年,畢業後(軍校第十三期)分配工作,好的位置當然不會攤到原是蔡廷鍇學生的人,四叔被撥到陝西楊虎城西北軍(17路軍)當個少尉見習排長。

1936年舊曆六月初七,祖父病逝,四叔遠道趕回送葬趁機請假幾個月在家休息,所以沒來得及在參加雙十二“西安事變”。

琯頭英雄:連江縣第一位在抗日戰爭最前線犧牲的年輕軍官

左:張學良 右:楊虎城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蔣介石背信,張學良將軍被囚禁在南京,楊虎城將軍被迫解除兵柄,下野出國遊歷。東北軍、西北軍都被整編改變了番號。於是,四叔無法返回原來的部隊。1937年春,他來到南京找工作,由他從前的老師(三分校教官)的介紹進了中央工兵學校特訓班學習,半年後派到駐防北平的,歸宋哲元指揮的李默庵師(即中央軍第十師),當個工兵連中尉副連長兼第一排排長,那時四叔才二十三虛歲。不久,日本帝國主義挑起“蘆溝橋事變”,四叔就在宛平縣投入保衛民族生存的抗日洪流。大戰鬥還沒開始,他早就把多餘的東西和錢款郵寄回家,並告訴家裡人說,目前形勢緊張,軍隊隨時參加作戰,吩咐不必為他擔心。信一到家,二姑母馬上出主意叫三叔寫信,要他請假回家結婚。那曉四叔回信說,國家危險了,軍人隨時隨地都有為國犧牲的可能,何必多牽累一個人。還說國家養兵千日用兵一日,既然當軍人保衛祖國就是天職,那能臨戰逃跑!信仍由三叔念給大家聽,一家人都為四叔擔憂,二姑母即時大罵四叔是傻瓜,國家又不是他一人的!

琯頭英雄:連江縣第一位在抗日戰爭最前線犧牲的年輕軍官

七七事變

戰爭初始,四叔十天八天就有一封信回來,每封信都寫得那麼慷慨激昂,勇敢無畏,一點也不怕死。他直截了當地對家裡人說,他以身許國準備戰死沙場。還跟二姑母講了一長篇大道理。他在信上說:“目前我們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保衛祖國為民族生存而戰是炎黃子孫的天職。我們一家兄弟都是吃軍隊飯的,我們不跟敵人戰鬥,還叫誰去戰鬥……”還說,“哥哥們都有了妻子兒女有所牽掛,我沒有結婚沒有牽掛,正好讓我在前線殺敵保國,這也算我們軍人家族對國家盡了忠心,在這場捍衛中華民族生存的搏鬥中流過血,貢獻了力量!”

緊接著,日本又在上海發動“八一三”事變,全面進攻,戰火愈來愈劇烈,四叔的信也少了,他最後的一封信寫很短,沉痛地告訴家人,那位曾經一手提拔他的恩師(那時在第十師擔任團長)在宛平縣的太子墓陣亡了。還說日本兵的坦克、騎兵很厲害,我們缺乏大炮,尤其沒有反坦克的平射炮,只能靠工兵上前埋地雷,破壞道路橋樑來阻擋敵軍的衝擊。九月以後,我們一家人都因沒接到四叔的家書而深感焦慮不安。大人們好像已預料到四叔已遭不幸,鄉里鄰居以及四叔的老同學非常關心四叔的命運,經常上門來查詢情況,我們一家人總存著僥倖的心理,早晚為四叔祈求上蒼庇護他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可是,祝願抵不住敵人的炮彈和刺刀。十月底,四叔死訊才輾轉到家。那是四叔生前服役連隊的連長給我們寄來一封長信,訴說四叔英勇犧牲的詳細經過。信又是由三叔讀給大家聽,其中重要情節我雖歷盡坎坷但至今仍記得很清楚,有關四叔的死一段大意這麼說: “因為南口失守,八月中旬我第十師即陷入重圍,為要衝破日寇的包圍圈,全師官兵無不奮勇衝殺,與敵短兵相接,倪君就在宛平縣桃花村附近血戰中,指揮工兵埋地雷阻擊敵人坦克追襲,掩護大部隊突圍南撤,不幸頭部被敵炮彈片重傷,戰鬥結束連上士兵把他揹回臨時宿營地時,已不會說話了,最後只用手摸摸衣袋,同志們從他衣袋裡找出一隻信封……”

琯頭英雄:連江縣第一位在抗日戰爭最前線犧牲的年輕軍官

原來四叔抱定必死的決心,早寫好一隻信封,家庭通訊處和收信人三叔的姓名都寫好了,背面還寫了幾個字:“為國捐軀是光榮的,請不用悲傷”。那位連長就用這隻信封寄信通知我們家屬的。

噩耗傳來,一家大小哭哭啼啼,我更是因為又失去一個疼愛我的親人,幾天吃不好飯!不過,四叔是為民族的生存而流盡最後一滴血,又是連江縣第一位在抗日前線獻出生命的年輕軍官。在當時國共合作,全民抗戰的形勢下,為了激勵民眾抗日的情緒,國民政府還算重視陣亡將士。1938年元月,連江縣抗日後援會特地在琯頭鎮為四叔舉行極其隆重的追悼大會。縣長莫潤薰親臨參加,省裡的頭面人物如省長陳儀,福州警備司令一百軍軍長陳淇,閩浙監察使陳肇英以及海軍宿將薩鎮冰,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等都送來了用白布條幅寫的輓聯表示哀悼,學校、機關單位的悼辭輓聯更不用說了。會場就設在今天琯頭糧站處,當年那地方道路兩旁都是被火燒了房子留下的大空埕,就在西北向盡頭處中間搭起一座大戲臺做主席臺,空埕四周高牆上重重疊疊掛滿輓聯,通道兩頭都以樹枝紮成的門樓,前來參加追悼的群眾擠滿大空埕和整條遊賢街,大會開始時,各界代表爭著上臺講話,無不讚頌四叔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慨,藉以鼓勵群眾踴躍投身抗日救亡工作。最後大會主持人還特地當眾宣讀幾封四叔生前由前線寄回的家書和給他好友董國啟的信件。四叔的豪言壯語和熾熱的愛國精神感動了臺下多少人流下眼淚!

四叔短暫的一生是光榮的一生,他是抗擊日本侵略者而壯烈犧牲,他不愧稱號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和保衛祖國的抗日烈士。不是嗎?毛主席在許多篇文章提過,國民黨的軍隊也有一些積極抗日的,尤其是許多下級軍官和廣大士兵是愛國的。不過,冠冕堂皇的文章是怎麼說,下面地方政府怎麼執行則另一問題,特別到了文革期間,青紅皂白不分,道理講不清!就因為四叔是個頭戴國民黨帽徽的軍人,他的遺產物連同那幾封可以激勵後輩捨身衛國的遺書,通通被抄沒燒燬了。我三叔是個膽小老實人,他被批鬥捱打怕了,更怕四叔留下的東西會惹禍,甚至把四叔戎裝的全身遺像也上剪去軍帽,下剪掉全身軍裝,單剩下一隻臉龐!

“七七事變”距今已六十多年,四叔和所有為國捐軀的無名英雄一樣默默無聞地埋骨疆場也已六十多個春秋了。四叔雖無彪炳顯赫的功勳和驚人突出的事蹟足以標名青史。然而,史冊上寥寥無幾的功臣名將的豐功偉績,哪一點不是無數四叔這樣的無名英烈的鮮血共同譜寫成篇的!中華民族今天之所以尚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安然無恙,難道不正是千千萬萬四叔這樣的無名烈士的屍骸為之奠定堅實的基礎!現在和平環境里長大的青年人不會有戰爭年代艱苦歲月的回憶,青芝山上的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更難勾起青年人對當年烽火硝煙的想象,即使偶爾來遊山玩景,憑弔一回抗日紀念碑,有誰來過問琯頭地區曾有幾人為這場神聖的戰爭獻出自己的生命!因此我謹記下四叔行狀以示後人。

琯頭英雄:連江縣第一位在抗日戰爭最前線犧牲的年輕軍官

青芝山“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琯頭英雄:連江縣第一位在抗日戰爭最前線犧牲的年輕軍官

青芝山“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本文乃倪孔錚老師所寫的紀念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