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稱奴才,漢人想要自稱,皇帝都還不同意!

看過清宮劇的觀眾們都知道,清朝皇宮裡的等級制度是非常嚴格的,不同等級的人都必須用不同的稱謂,以此來區分身份的高低和貴賤。清朝皇宮中的一個稱謂是特有的,這個稱謂在歷史上從未出現,直到清朝建立,才成了宮中的特有稱謂。

這個稱謂就是奴才,一般在清朝的電視劇裡,不論是宮裡的下人還是朝中的大臣,大部分都自稱奴才。在明朝的時候,宮裡的下人們都自稱臣,例如東廠的太監自稱廠臣,內臣,最先使用奴才這個稱呼的,是清朝的太監和侍女。

清朝: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稱奴才,漢人想要自稱,皇帝都還不同意!

到了雍正時期,奴才的風潮才蔓延開,這時候許多大臣,王公貴族,在皇帝面前都會自稱奴才,一方面是表達自己對皇帝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在表忠心。奴才這個詞雖然聽起來低賤,但是在當時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隨便用的。

我們都知道清朝是滿族人建立的,他們入關以後讓天下的百姓都適應清朝的生活,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留辮子,這是他們對漢人文化的一種控制手段。當時能夠自稱奴才的,大部分都是皇帝的親信或者是家臣,他們和皇帝的關係要比大臣們更好。

清朝: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稱奴才,漢人想要自稱,皇帝都還不同意!

所以奴才這個詞就變成了一種變相的誇獎,只有跟皇帝親近的人才能夠得到稱呼。作為滿人的他們,對漢人自然是看不起的,而且在他們眼裡,漢人都是粗鄙的。所以在當時,如果有一些漢人自稱為奴才,會受到很嚴酷的處罰。

後來奴才這個稱呼就成了大臣或者下人討好皇帝的一個詞語,在雍正年間就發生過這麼一件事。一位混有漢人血脈的滿族人,一直自稱奴才,雖然他的血統不純,但是對雍正忠心耿耿,也就沒有駁回他的這個稱呼。

清朝:不是每個人都能自稱奴才,漢人想要自稱,皇帝都還不同意!

可是他後來在奏摺裡還自稱奴才,這就讓雍正有點兒不高興了,先不說他不是純正的滿人血統,如果讓其他人看到這份奏摺,豈不是以為皇帝在貶低大臣,於是他還親自給這位大臣把奏摺上的奴才二字改成了臣。

其實這個詞到了清朝的後期,除了皇帝幾乎宮裡的所有人都在用,除了是一種榮耀之外,這個稱呼也能顯示出清朝皇帝對於文化的一種控制,許多人都有了奴化的心理,所以才會以奴才自稱,但凡是一位有尊嚴的人,誰又會去用這種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