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孩子,有一件事情都不能吝嗇

很多家長因為孩子不愛讀書而煩惱,更為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而絞盡腦汁。但是“強扭的瓜不甜”,一味的強迫孩子讀書,反而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感讀書,畏懼讀書。

其實,在生活中注重一些細節,可以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同時把握住孩子的閱讀的關鍵期,不管家長的文化層次如何,都可以引導孩子愛上閱讀。關鍵是你要有這份心思。

1、給孩子準備一個讀書角

家裡要有一個屬於孩子的小書櫥或者書架,上面藏著孩子愛讀的書。

藏書,對一個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

臺灣的著名出版人陳衛平先生曾寫道:

記得小時候,在那衣食溫飽足以傲人的年歲裡,最令我感到快樂的,不是上街看一場電影,或是享受一客冰淇淋,最讓我興奮雀躍的是,父親總會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提回一袋袋的故事書。

這些書不只引領我走進童話的天地、古人的世界,或是充滿各式各樣新奇事情的想象王國裡。

可是,這樣的日子並沒有過得太久,父親突然撒手人寰,沒有留下任何財產,只留下一屋子的書籍。在家徒四壁的困頓下,母親曾問道於卜,卜者說:“您的孩子家產不少,而且是父親留給他的。”

陳衛平先生的父親沒有給他留下任何財產,只留下一屋子的書籍。但是,正是這一屋子的書,影響著成年後的他,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做著什麼樣的事。

我們如今,有很多的家庭都開始有了藏書。這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也可以在孩子臥室裡,客廳等一些孩子常玩耍的地方放些兒童讀物,準備一個讀書角,讓孩子隨手拿來閱讀。

成長的環境會影響一個人行為氣質的形成。

2、有定期為孩子添置圖書的習慣

相比於家庭其他的開支而言,圖書在大部分家庭的支出中幾乎只佔一點點零頭。

因為油價上漲、菜價上漲、房價猛漲的時候,書本的價格卻只有輕微的浮動。

可是,有很多的父母,寧願給孩子買高級玩具,穿高檔的衣物,卻不捨得給孩子購置一點圖書。

還有的父母,覺得家庭經濟緊張,不想在這又花費太多。

於是開始冷淡對待,最後就慢慢忘卻了。

作家梁曉聲在回憶母親的文章裡寫到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故事:

我買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是《青年近衛軍》。

一元多錢。

母親還從來沒有一次給過我這麼多錢。

他描寫自己要錢的那次經歷:我穿過一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毛茸茸的褐色的脊背彎曲著,頭湊近在縫紉機板上。周圍幾隻燈泡的電熱烤我的臉。

母親大聲問:“你來幹什麼?”

“我……”

“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幹活!”

“我……要錢……”

我本已不想說出“要錢”兩字,可是竟說出來了!

“要錢幹什麼?”

“買書……”

“多少錢?”

“一元五角就行……”

母親從衣兜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龜裂的手指點著。

旁邊一個女人停止自縫紉機,向母親探過身,喊:“大姐,別給!沒你這麼當媽的!

供他們吃,供他們穿,供他們上學,還供他們看圖書哇!……”

又對我喊:“你看你媽這是在怎麼掙錢?你忍心朝你媽要錢買圖書哇!……”

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裡了,大聲回答那個女人:“誰叫我們是當媽的啊!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一個重視知識,對閱讀看重的養育者,可以說是孩子精神家園的守護者。

學會幫孩子選好書,發現孩子的興趣,從孩子感興趣的方面來蒐集圖書,引導閱讀,逐漸擴大讀書的廣度。

其次,可以帶孩子到圖書館,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閱讀的書籍,一般來說,3至6歲孩子喜歡童話以及故事繪本、7至10歲喜歡情節豐富的故事書。10至13歲喜歡幻想、探險、神話故事、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看看推理、傳記類的書籍。

3、陪孩子一起讀書

這世上沒有任何標尺能夠測量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深、之遠。

如果父母本身對閱讀沒有興趣,那不要指望孩子會愛上閱讀。

因為他們會從你的言行中感受到你的態度。

當家庭的文化中注入了閱讀的種子,它就會慢慢生根發芽,最終長成一棵茂盛的樹,滋潤這個家庭所有的心靈。

所以,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在閱讀這件事兒上絕不能吝嗇。

不管是窮養還是富養孩子,有一件事情都不能吝嗇

4、看看他們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

楊絳:言傳不如身教

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動的,孩子在父母身邊最開心,愛怎麼淘氣就怎麼淘氣,一般總是父母的主張,說:“這孩子該上學了”。孩子第一天上學,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書包,欣欣喜喜地“上學了!”但是上學回來,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師哄得好。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有了女兒錢瑗,我也從來沒訓示。我們倆通過嗜書給孩子建立榜樣,即使在女兒三歲時,竟然能像大人般在一旁專注閱讀,也不哭鬧。當女兒遇到不懂的字詞,我們也不責怪而是鼓勵孩子查字典。

白巖松:讀書要讓孩子從“閒”進,從興趣出發

從識字開始,我就是一個愛讀雜書的“狂熱分子”。

我的中學時代正是文學熱席捲中國的1980年代,《人民文學》、《收穫》這些純文學期刊,都達到了百萬份的發行量。在那樣一個“書店裡有書也沒錢買書,更沒有電腦和網絡去看書”的年代,我在的城市有兩個圖書館,為了能讀到書,我拿著母親的借書證,頻繁穿梭其中。這個在當時“只比櫃檯高出半頭”的男孩已經開始嗜書如命了。

當時,母親每把新的《十月》、《當代》拿回家裡,我就搶著去看。我還依稀記得,當時尤愛科幻小說,比如《小靈通漫遊未來》、《飛向人馬座》以及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裡》,還有中篇和長篇小說,比如《高山下的花環》等等。

當然,愛讀書和我的家庭氛圍也分不開。我的父親、母親、姑姑、舅舅以及舅媽都是教師,非常喜歡讀書,而且我讀什麼書,他們從來也不干涉。如今,不少家長不願讓自己的孩子去讀課外書,或是閒書,但在我看來,“書無閒”,如果非要定義課外書是閒書的話,也還是一定要讀,因為“不從閒書進,無法從正書出”,上來就讀正書,孩子讀不進去,沒有樂趣,慢慢地,ta就視讀書為畏途,不進去了,這就“瞎了”。而從“閒”進,就是為了讓孩子從興趣出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養成讀書和聆聽的習慣。

我的兒子也是一個書迷。快小學畢業時,兒子迷上了金庸,並一口氣讀完了金庸全集。之後,孩子便對清朝、明朝的歷史來了興趣,便去找這方面的書看。營造一個愛讀書的家庭氛圍,孩子想不愛讀書都難。

俞敏洪:在書架放滿500本書的家庭有多少?

我是兩個孩子的父親,通過我自己孩子的成長,我也琢磨了一些教育的思路。

首先是環境要素。多少家庭家裡是有書架的?在書架放滿500本書有多少?有多少家長有這個習慣,晚上睡覺前看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書?你在看書時,孩子也在一旁看書嗎?對於這些個問題,我在徐州問過,臺下有5000多家長,只有兩個人舉手。

我很喜歡讀書,但我孩子跟著愛人一直在國外,我沒有意識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問題,我愛人不太喜歡讀書,所以我倆孩子沒有養成喜歡讀書的習慣,雖然腦子還行。

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但我要感謝我的母親,因為我從小到大,她就給我定了個目標,當然不是做農民。我母親嫁到俞家後,覺得她很苦,希望兒子不要再當農民了,她就看到當地中小學老師過得很好,所以希望我能當上“先生”,她從小就不給我買玩具,就給我買小人書。我不會看,就讓高年級的孩子讀給我聽,他們沒書,所以他們也喜歡給我讀,到我4、5歲時就認識了500到600字,後來我就一直看連環畫,我在二年級時就讀水滸傳了。

要想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家庭環境最重要。所以各位爸爸、媽媽,從今天起,讓自己先愛上閱讀吧!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91讀好書(ID:jiuyaoduhao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