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说-无人驾驶」:力帆尹明善,四川大熊猫盼达租车咋走向全国

「CEO说-无人驾驶」:力帆尹明善,四川大熊猫盼达租车咋走向全国

社评:

1 另一个老尹,今年已经80了,的创业史,还是很励志的。“54岁从零开始、65岁造汽车、73岁上市,79岁退休,收到110亿市值”。老尹当年和宗申合伙创办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想来也是在致敬日本的本田Honda。

2 出行服务一定是下一代车企唯一的出路。力帆已经先期在用盼达租车在实验了。这样一可以解决自家电动车的库存,二要早早操劳一样共享出行的运营。

3 老尹18年已经实岁80,儿子47就爱玩个豪车,天朝最贵的一辆布加迪威龙3000万就是力帆少公子订的。企业跟随创始人,活的长才有机会。盼达也正则积极尝试自动泊车,期望实现国内首个实现“车来找你”的自动驾驶商业试运营项目。多给老尹点时间,巴菲特今年88了,不还干的挺欢实的。

一介儒商尹明善

与鲁冠球、柳传志、曹德旺等中国第一代中国民营企业家相比,尹明善属于年龄较大、又是大器晚成的人。

尹明善生于1938年1月,祖籍长江、乌江交汇处的重庆涪陵新妙镇。涪陵是榨菜之乡,出过很多富豪,比如重庆力帆尹明善、金科股份黄红云、中科控股黄一峰等。

「CEO说-无人驾驶」:力帆尹明善,四川大熊猫盼达租车咋走向全国

重庆力帆创始人尹明善

查看尹明善简历,你会发现文化程度一栏上记载:“20岁辍学”。奇怪吧!一个从未放弃过学习和读书的人,他的辍学却是“大龄”。

尹明善幼年丧父,祖上是涪陵大户,可这一荣耀并未福荫子孙。1950年,尹明善一家因家庭的“地主”出身成分,下放到农村,12岁就学插秧、种豆,在乡下也曾走街串巷吆喝卖缝衣针。

在重庆一中读书期间,尹明善高一就把高中阶段的数学全部学完了,高二开始自学起大学的微积分。校报上,有尹明善的文章,他搞音乐、学作曲,还当上学校篮球女队的教练。

1961年,尹明善因“反革命” 罪发配到重庆长江边上的塑料厂劳动改造。整整18年内,尹明善每天就是喂猪、拔草、扫牛棚……直到1979年,尹明善才被“平反”重获自由,而这一年,他已是41岁的人了。

「CEO说-无人驾驶」:力帆尹明善,四川大熊猫盼达租车咋走向全国

改造期间,尹明善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煤油灯下,他读过各种书籍,甚至连俄文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啃完。

1980年,由于尹明善扎实的文字功底,他被安排到重庆电大当了一名教师。1982年,他又应聘重庆出版社,成为一名编辑,短短一年就被提拔为副社长。期间,他采访过许多企业的经理、厂长,而且写经济评论。1985年,重庆外经办的一家下属外贸公司出现亏损,一张调令下来,尹明善成了“救火队长”。5个多月后,10万多元亏损窟窿补上了,还盈利了20万。这一短暂的经历,尹明善发现,自己不光笔杆子过硬,还有经商的天赋。

「CEO说-无人驾驶」:力帆尹明善,四川大熊猫盼达租车咋走向全国

中学生一角钱丛书

1985年底,47岁的尹明善决定辞职创业,创办了重庆职业教育书社,最早的重庆民营第二渠道书商。尹明善编辑发行的《中学生一角钱丛书》,一举突破千万册,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这种创意被上海出版界“COPY”,演绎成风靡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五角丛书”热潮。

此后多年,只要是尹明善发行的书刊,没有不畅销的。到1992年时,尹明善已是重庆最大的民营书商。

力帆的前世今生

「CEO说-无人驾驶」:力帆尹明善,四川大熊猫盼达租车咋走向全国

力帆集团的摩托,目前拥有“力帆摩托”、“轰轰烈摩托”、“气派摩托”三大品牌,可尹明善最开始不是生产摩托,而是为摩托提供动力源,也就是发动机。

众多写尹明善财富人生的文章,喜欢套上“54岁从零开始、65岁造汽车、73岁上市,79岁退休,收到110亿市值”如此之类的标题;商业江湖里、中国现代家族企业史上,尹明善厚重的创业故事,的确励志且充满传奇,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企业家。

2010年11月25日,力帆在上交所上市,73岁的尹明善成了重庆首富,身价百亿。

与摩托结缘,从一个从事创办发行的儒商转型制造,有二个人起着关键作用。第一个关键人物是另一位重庆“摩托大佬”, 宗申集团创始人左宗申,与尹明善“半路出家”不同,当他还在出版社当编辑时,左宗申已在经营一间摩托车修理厂了。

「CEO说-无人驾驶」:力帆尹明善,四川大熊猫盼达租车咋走向全国

宗申动力董事长左宗申

1990年,左宗申帮朋友购买摩托车时,发现发动机动力不足,就萌发制造发动机的想法。此后,另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她就是左宗申的太太袁德秀。尹明善的太太陈巧凤,与袁德秀是亲戚,二个女人一谈,从中穿针引线,结果促成了两个男人的合作。1992年,在二位太太的游说下,尹明善和左宗申合伙创办了“重庆轰达车辆配件研究所”。即便后来两方分家、各生一支,这里就是后来力帆、宗申两大集团企业的前身、创始发源地。

上世纪90年代初,重庆是中国最重要的摩托车产业基地,“嘉陵”、“建设”品牌摩托遍布中国城乡各地。从生产发动机起步,54岁的尹明善一头就扎进摩托车这个热门领域,到2003年,力帆成了国内最大的摩托生产商,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后,力帆又从摩托车跨入轿车产业,在重庆北碚生产轿车。2000年后,足球变为尹明善除事业之外最大的乐趣,中国足坛不仅记住了重庆力帆这个企业品牌,也令千千万万的球迷记住了这一品牌背后的当家人尹明善。

接手重庆力帆足球的时候,尹明善62岁,而2017年1月,当尹明善把力帆俱乐部90%的股权出售给了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时,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正如他说的:“我已经老了,虚岁已经八十了。我的家族成员对足球的热情也不高,如果我还继续坚持,重庆足球可能就像我一样衰老下去。”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当年曹孟德写此句时,前面还有一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忍心脱手力帆足球,毕竟已到八旬,尹明善也会有英雄迟暮之忧。

自2010年之后,力帆已遁入停滞时代,汽车业干得很辛苦,老行当摩托业又热情不再,当2015年力帆股份发布了总额52亿元的“史上最大”增资方案时,新能源领域成了尹明善给疲软的力帆注入的“刺激剂”。可年迈的尹明善,最大的担忧恐不在于此,因为他心中一直有个遗憾:谁是力帆的接班人?!

押注新能源换电模式

2018-5-25 尹明善向股东喊话争取支持,与其半年前的一句话有着莫大关系。

2017年10月30日,力帆股份在重庆总部大楼召开股东大会,对公司新一届董事会人选进行投票选举。当日,尹明善正式宣告卸任力帆股份董事长职位,仅保留董事、实控人身份,在他向新一届管理班子郑重嘱托的两件大事中,有一件便是要“坚定不移地转向新能源”。

5月25日的股东大会后,尹明善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表示,力帆在新能源领域已做了大量准备,“尽管目前产量不高,但已经具备一定生态效应,从研发到生产到运行,以及资本支持,链条和生态已经建成,未来有望进一步稳中求进。”

不过,力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些不尽人意。2016年和2017年,力帆股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5550辆和7738辆。

根据此次定增预案的公告,力帆股份的募资将投资于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汽车16亿瓦时锂电芯项目、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发、新能源SUV车型研发及偿还借款,希望将借此构建在换电模式下、以“能源站”为核心、技术研发及核心零部件的制造相配套的完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事实上换电模式一直颇受力帆股份推崇,不过目前国内换电技术主要运用在电动公交车上。“换电模式的通用性较差,注定了它只适用于营运车辆,出租车和分时租赁的车型比较单一,同时又对充电时间非常敏感,所以适合换电模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表示。

据了解,力帆此前建设换电站正是为了推广分时租赁板块的“盼达用车”,不过“换电模式”是否能支撑其整个新能源汽车业务尚有待时间检验。

而据力帆股份发布的产销快报,2018年1~4月,累计销售传统乘用车38331辆,同比增加0.93%;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2092辆,同比增加了66.56%,增速远高于传统乘用车。


90年代初期,尹明善从经营图书开始转型做摩托车,十年之后,力帆摩托成为重庆地区标志性的制造企业,尹明善和他创建的力帆也成为重庆市民营企业的代表。

2006年,68岁的尹明善下定决心,要进入汽车行业,并立志成为民营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四年后的2010年,力帆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1777。

无尽的荣耀与光环都落在尹明善身上,这位喜欢穿中山装高个子的老一代企业家声如洪钟,喜欢音乐、电影和诗歌。

然而,8年时间过去了,在中国民营汽车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尹明善和他的力帆牌汽车被认为已与时代格格不入,继而导致力帆汽车在市场上销量不佳。像比亚迪、长城这些汽车企业,一款车型一个月可以卖出上万台的销量,而力帆的新能源和传统汽车加起来,平均月销量也很少能够突破一万台,单款车型的月销量更低,一些车型甚至只有一两千台。

在这样严峻的背景下,尹明善尝试做出改变,并从2015年开始着力将力帆转型引入新能源方向。力帆主导的新能源是换电池模式,初期用户希望是出租车、物流车等等。

但是2017年1月曝出的新能源骗补事件,极大的打击了力帆的新能源转型,不仅力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被收回,还因为骗补被处以超过亿元的罚款。

危机正在一点点的逼近力帆。作为企业精神领袖,尹明善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想出了一个新的模式——共享汽车,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于2015年创建了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盼达用车),此时,在重庆同时经营共享汽车模式的还有另外一家巨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在重庆投放了上千辆的SMART车型用于共享,共享汽车品牌叫做CAR2GO。

尹明善的盼达用车很快就把戴姆勒的CAR2GO给干下去了,因为盼达用车一小时只要19元随便开,而且是电动的,成本更低,租满一天也就99元人民币。

然而,比较严峻的事实是,盼达用车这样的共享汽车模式,并没有给尹明善带来足够多的现金流,反而它是一场重资产投入竞赛,就像共享单车一样,谁在一个城市投放的汽车数量多,谁就可以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

力帆经不起这样的烧钱大战。“盼达用车估计达到五万辆车的时候可以实现盈利,现在是一万八千多辆,到年底的时候会达到三万辆。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不需要三万辆或者五万辆的规模要求,盼达用车能否实现盈利取决于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目前给我们的时间是两年的租赁期——24个月要把汽车的本息都归还,每个月还的钱就多了,于是它就很难赚钱。金融机构如果是给我们五年期的话,5000辆也可以实现盈利。很多像我们这样的汽车租赁机构,拿到的是五年期的金融租赁,像深圳有一家机构拿到的是五年期的资金支持,他们当年就赚钱。”尹明善说。

是的,现在可能是力帆历史上最为艰难的时候,定增又迟迟批不下来。从2018年1月份至今,力帆控股已经进行了16次股权解押和质押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