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匈帝国与满清在历史上的交集是什么?

大草原的小天使灌叢嬰猴


奥匈帝国与清朝末年还是有几分交集的,当时奥匈帝国皇帝是约瑟夫一世,皇后正是大名鼎鼎的茜茜公主。

1,奥匈帝国和清朝互派大使

1871年(同治十年),奥匈帝国派出了第一个驻华公使喜理治,当时他常住日本东京,有事才来清朝,并且还兼任驻日公使和驻暹罗(泰国)公使。

驻华公使当然是茜茜公主的丈夫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任命的。

1881年,李鸿章推荐的驻德公使李凤苞,兼任驻奥匈帝国公使。李凤苞在当大使期间,还兼给北洋水师买军舰的任务,李凤苞最后选定了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了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成为北洋海军的主力舰。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奥匈帝国公使馆在北京东交民巷附近购买1万多平米的地皮,修建奥匈帝国公使馆。

刚修建没多久的奥匈帝国驻清公使馆,就被义和拳焚毁了。

2,奥匈帝国象征性地参加了八国联军

奥匈帝国驻清公使馆在东交民巷使馆防护区的外围,很快就被义和团攻陷并焚毁。

奥匈帝国派出了6艘军舰,294名海军陆战队,100名陆军,参加八国联军。

4艘巡洋舰分别是特蕾莎女皇号、伊丽莎白皇后号、Aspern号和Zenta号,还有2艘训练舰。

《辛丑条约》之后,奥匈帝国撤军,只留下伊丽莎白皇后号(其实就是茜茜公主的皇后称号)常驻天津奥匈帝国租界。奥匈帝国在北京东交民巷重修了使馆和海军陆战队兵营。

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的海军上校冯·特拉普(Von Trapp),就参加了八国联军,正好在玛丽娅·特蕾莎女皇号上服役,军衔是上尉,并且获得了八国联军的勋章。(历史充满了冷飕飕!)

3,天津奥匈帝国租界

1902年,奥匈帝国与清朝签订《天津奥国租界章程合同》,天津奥租界西到海河,北到金钟河,面积1千多亩。

袁世凯在天津奥租界还购置了一套别墅。

4,补充民国初年的一点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进攻德国的胶州湾租借地,奥匈帝国的伊丽莎白皇后号(茜茜公主号)与驻青岛德军为同盟。

1914年11月1日,奥匈帝国伊丽莎白皇后号打完最后一发炮弹后,自沉于团岛和黄岛之间的青岛主航道,以阻拦日本海军,沉船坐标为北纬36度00分,东经120度15分。

1918年11月11日,奥匈帝国末代皇帝卡尔一世,在夏宫美泉宫中国厅宣布退位,结束700年的哈布斯堡王朝。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奥匈帝国与满清的交集一是参加了八国联军,二是奥匈帝国狐假虎威获得了天津租界,这是殖民时代奥匈帝国唯一获得的海外领地。奥匈帝国对中国的入侵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堪称近代中国历史非常耻辱的一幕。

奥匈帝国是在奥地利基础上组建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二元帝国。奥匈帝国在欧洲虽然也算得上强国,国力仅次于英国法国德国沙俄意大利,可以排到第六位。

但奥匈帝国是一个内部矛盾重重的国家,海岸线很少,海军力量也基本不值一提。在欧洲国家瓜分殖民世界的狂潮中,奥匈帝国没有取得任何殖民地。

要知道,即使比利时这样的欧洲小国,也在非洲获得比属刚果这块面积多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连瓜分非洲的大餐,奥匈帝国也一口没有吃到。

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奥匈帝国狐假虎威,也参与了八国联军。奥匈帝国派遣了四艘军舰,海军陆战队294人,陆军100人,总共才394人的兵力参加八国联军,出兵人数在八国联军中仅多于意大利,排名倒数第二。

可以看出,奥匈帝国参加八国联军完全是狐假虎威,兵力不值一提。以奥匈帝国在殖民热潮中一点地盘都没抢到的拙劣表现和不值一提的海军,奥匈帝国并没有能力单独远征中国。

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满清政权完全被西方列强吓破了胆,连各个列强国家的基本情况都不能稍作客观分析。1902年,奥匈帝国要求在天津开辟租界时,清政府毫不犹豫的答应了。1902年12月27日(清光绪廿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奥匈帝国驻天津署理领事贝瑙尔与天津海关道唐绍仪订立了《天津奥国租界章程合同》,奥匈帝国正式在天津建立了租界。

天津租界是奥匈帝国唯一的海外领地,奥匈帝国连在非洲抢个一小块地盘的能力都没有,唯一取得海外利益的地方竟然是万里之外的中国。事实上奥匈帝国根本没有单独军事威胁当时中国的能力,除去八国联军这个特殊时期,其它列强又不是奥匈帝国亲爹,也不会去帮奥匈帝国获取在中国的领地。

(位于天津奥租界的建筑-冯国璋旧居)

奥匈帝国取得天津租界,一定程度可以算近代中国最耻辱一幕。连不具备实际军事威胁能力的欧洲国家,随便吓唬下清政府,就能轻易割地了。

除了奥匈帝国外,另一个根本没有单独军事威胁能力的比利时也在天津取得了租界。


仁勇校尉


奥匈帝国国祚五十年,存在于公元1848-1918,及中国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至民国七年,满清和奥匈帝国共存时间为四十四年。中(满清)奥匈帝国之间外交关系方面,1869年,奥匈帝国和清朝缔结条约建交。1900年6月21日,满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奥匈帝国在内的十一国宣战。

满清帝国之所以和奥匈帝国产生交集是有原因的,满清面对国内危机需要改变统治方式,清奥两国国情相近,奥匈帝国是个很好的参考对象。

第一都属多民族国家,都存在种族差异,其中匈牙利是来自东方的匈奴人后裔,满清是来自中国辽东以北的女真后裔,虽然都经过同化但是仍然与周边主体民族对立明显,国家内部满汉关系也和奥地利匈牙利民族关系有可比必要。

第二都是账面上的大国在欧洲奥匈帝国领土大于英、德、法,人口仅次于德国与俄国,其工业产值高速增长,单是钢铁产量,就在四十年间暴增200倍。高居欧洲前四,军工产品更是享誉欧洲,实力空前雄厚。和经历洋务运动和新政后的满清类似。但都是外强中干,国家面临衰落和分裂的边缘。

第三,都未进行有力政治改革,奥地利皇帝实行“二元君主国”制度,这种怪胎体制与中央集权同文同种的德国和君主立宪的英国都不一样,横向比较落后明显。反映在帝国内部,也是民族关系对立社会矛盾重重,满清面临社会的立宪呼声,在推行新政中何尝不是面临着历史包袱。


忠武军


奥匈帝国在历史上无大的交集,由于南辕北站,路途遥远基本无利益关系,,,但它们参加了八国联军,人员陏少的可怜,也为一祸害妖精,,在辛丑条约中也得到了巨大利益,,,


94310417小云


奥匈帝国与清王朝的交集就是他们参加了入侵中国的八国联军。

但是我不觉得很痛恨他们。

因为,第一,奥匈帝国在八国联军中并不是主力,只是一个从犯而已,英法日俄他们才是主犯。

第二,造成这样的局面首先是清朝自己的责任,慈禧太后支持愚蠢而邪恶的义和团,并且进而很愚蠢的向各国宣战!


黔人东子


有一件事我记得死死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其中,有奥匈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