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的價值是如何得以彰顯的?(下)

“計算廣告是如何變現的

我們知道,當前互聯網產品的大趨勢,就是免費!

可是互聯網企業也要活下去,他們也需要有變現的的資產。那些可變現的資產又是什麼呢?

總結一下,互聯網行業可變現的核心資產,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也就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利用流量(traffic)變現。

什麼是流量呢?就是有人訪問你的網站,或者有人在用你的APP,在這些產品中,除了放用戶感興趣的內容以外,還可以放一些付費內容(Sponsored content),也就是廣告。在正常內容裡夾裹付費內容,就是流量變現的基礎。這個容易理解,有點類似於很多人都愛看電視劇,那麼電視臺就可以把廣告,插播在電視劇裡。你想看電視,就得看廣告!

但電視臺播放廣告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千人一面”——所有人看到的廣告都是一樣的,這樣的廣告轉化率勢必不會太高。如何提高廣告轉化率呢?

除了流量能夠變現之外,互聯網公司還有一項非常更重要的法寶,那就是數據!

簡單地說,通過大數據(特別是用戶的行為大數據),互聯網公司可以做到較為精準的用戶畫像(personas),據此判斷用戶偏好,然後再根據這些偏好,提高付費內容的轉化率,這是數據變現的基本原理。

那麼這些用戶大數據又是如何得來的呢?自然都是來自各種免費的互聯網產品,當用戶在用這些產品過程中,就會留下蛛絲馬跡,互聯網公司就會收集這些信息,據此猜測這個用戶的屬性,比如購物偏好,然後再根據這些購物偏好,來投送相關的付費內容,這比沒有任何的指導來投放付費內容,它的效果肯定要好一些。

劉鵬先生提供了一個精彩的例子,如圖1所示,可以輔助讀者理解一下數據變現的原理。這個圖的左半部分說的是流量變現。比如說,假設我們有個網站,每天有10萬的訪問量,那麼就可以在上面放一個廣告位,這個廣告位可以有個報價,比如說5000塊錢,這就是流量變現的價值。

大數據的價值是如何得以彰顯的?(下)

圖1數據價值的體現

但是這種流量變現的方式,並沒有最大化發揮數字廣告的優勢。因為剃鬚刀廣告的有效受眾,基本上都是男性,因此,這個流量裡邊,有一半的女性受眾是被浪費了,那麼,該如何合理利用另一半流量呢?

再看圖2所示的右半部分,實際上,在計算廣告體系裡,我們完全可以做到,僅僅把男性的一半流量留給這個剃鬚刀廣告客戶,對於這個客戶而言,它的有效受眾的觸達,其實並沒有損失,但由於他只用了一半流量,因此可以給他打個折, 3000塊錢就可以了。

如此一來,對流量變現的互聯網公司而言,它還剩下一半女性的流量,他可以用3000的價格賣給另外一家做化妝品的廣告主。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它掙到了更多的錢(6000塊)。對於廣告主而言,他也是滿意的,因為他只用花3000塊錢的成本,就獲得了原來他要花5000塊錢成本,才能觸達的有效受眾。所以,這是個雙贏的生意!

實際上,我們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基本上,存在一個利益守恆原則。也就是說,如果你在某個方面獲得了利益,通常是會在其它方面,以某種形式(或顯式的或隱性的)利益犧牲為代價,換回來的。

雙贏(或多贏)是不符合利益守恆原則的。既然是雙贏,一定需要新的資源加入到這個利益分配過程當中,那麼這個資源是什麼呢?

這就是數據的價值!也就是我們一直說的數據變現的秘密。

計算廣告的收益——我們付出了什麼代價?

互聯網公司之所以能得到這1000塊錢的溢價,是因為他們有了每一個用戶的性別數據。如果再接著問,他們為何能有這些數據,還不是我們用戶“免費”使用了人家的產品嘛?

我們在享受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免費“午餐”時,付出的第一個代價,就是不經意間洩露了我們的個人隱私數據。你看看,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背後,其實是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光是個普世化的認知,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甚至還給出“沒有免費的午餐定理(No Free Lunch,簡稱NFL)”的理論證明。該定理是由美國聖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的教授Wolpert和Macready等在1997年提出[5],其結論是:由於對所有可能函數的相互補償,最優化算法的性能是等價的。該定理通俗來說就是,如果某個算法在某個場景下,獲得了最優性能,但它在其它場景下,一定付出了性能代價,不可能在什麼場景下,你都最牛。就看當前場景下,算法優化後的性能改善,和付出的代價相比,值還是不值!

蘇萌、柏林森和周濤等人曾合著了一本書,叫《個性化:商業的未來》[6]。我們不能說這本書的觀點是錯的,但如果這本書的觀點是正確的,根據NFL原理,我們同樣也可以寫另外一本對應的書籍《隱私獲取:大數據公司盈利不得不說的秘密》。

因為所有的個性化服務,都必須以獲取用戶個性化的信息(即隱私數據)作為前提,沒有個性化的數據,自然就不會有“貼心”的個性化服務。

計算廣告盈利水平的提升,肯定離不開用戶隱私數據的獲取,而用戶的大數據隱私保護,肯定也是計算廣告繞不開的研究話題。

“計算廣告的收益

互聯網公司之所以能得到這1000塊錢的溢價,是因為他們有了每一個用戶的性別數據。如果再接著問,他們為何能有這些數據,還不是我們用戶“免費”使用了人家的產品嘛?

我們在享受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免費“午餐”時,付出的第一個代價,就是不經意間洩露了我們的個人隱私數據。你看看,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免費的背後,其實是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不光是個普世化的認知,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甚至還給出“沒有免費的午餐定理(No Free Lunch,簡稱NFL)”的理論證明。該定理是由美國聖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 的教授Wolpert和Macready等在1997年提出[5],其結論是:由於對所有可能函數的相互補償,最優化算法的性能是等價的。該定理通俗來說就是,如果某個算法在某個場景下,獲得了最優性能,但它在其它場景下,一定付出了性能代價,不可能在什麼場景下,你都最牛。就看當前場景下,算法優化後的性能改善,和付出的代價相比,值還是不值!

蘇萌、柏林森和周濤等人曾合著了一本書,叫《個性化:商業的未來》[6]。我們不能說這本書的觀點是錯的,但如果這本書的觀點是正確的,根據NFL原理,我們同樣也可以寫另外一本對應的書籍《隱私獲取:大數據公司盈利不得不說的秘密》。

因為所有的個性化服務,都必須以獲取用戶個性化的信息(即隱私數據)作為前提,沒有個性化的數據,自然就不會有“貼心”的個性化服務。

計算廣告盈利水平的提升,肯定離不開用戶隱私數據的獲取,而用戶的大數據隱私保護,肯定也是計算廣告繞不開的研究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