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換“衣服”、殲-10B換“心”意味啥?

撰文 | 李巖

今天(11月6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展(珠海航展)開幕。

從刷屏的消息來看,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已經無需再在本屆航展的看點上賣關子了:我國殲-20、殲-10B戰機的新進展、新“姿勢”。

不過,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殲-20首次編隊飛行、首次以新塗裝亮相意味著什麼?殲-10B換裝國產渦扇-10B推力矢量發動機實現了什麼改進?就此政知道對正在珠海航展現場的軍事評論員宋忠平進行了連線、解讀。

殲-20具備協同作戰能力

解讀上述問題前,我們還是來回顧一下殲-20、殲-10B在本屆航展上的矯捷身姿。

實際上,作為我空軍在役的最先進的四代戰機,殲-20已不是第一次參加珠海航展,2016年也曾亮相於第十一屆珠海航展。但此次的特殊之處在於,殲-20在本屆航展上亮相其最新的塗裝方式,也就是政知道標題中比喻的“換衣”。此外,殲-20還實現了首次公開編隊飛行。

話不多說,先來看看殲-20的“新衣服”好不好看。

殲-20換“衣服”、殲-10B換“心”意味啥?

不難看出,殲-20的“新衣服”是一種淡藍色的迷彩塗裝。和此前的純灰色塗裝相比,這種迷彩塗裝將在視距內實現更好的空中隱蔽效果,宋忠平告訴政知道這在業內叫做視覺隱身。這意味著,換了“新衣服”的殲-20將在實現雷達波隱身的同時,在視覺隱身方面更上一層樓。

“戰機的塗裝實際上就像軍人穿的軍裝,從象徵意義上看,這種新的規範化的塗裝體現出殲-20已經正式服役,並且具備了戰鬥力。”宋忠平解釋稱,除了迷彩塗裝,從首次公開編隊飛行的角度來講,同樣也能看出殲-20已經初步形成作戰能力。“現代空戰中,單機作戰的場景並不多,大多是以多機‘單元’式編隊進行協同作戰,因此實現編隊飛行可以看做殲-20具備戰術協同能力的重要體現。”

殲-10B換“心”為殲-20鋪路

就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關注的多次航展而言,三代半戰機殲-10B在關注度上無法和最先進的四代機殲-20相比。但本屆航展上,政知道認為換裝國產渦扇-10B推力矢量發動機的殲-10B在風頭上甚至蓋過了“換衣服”的殲-20編隊。

並非政知道無故抬舉殲-10B,用圖說話(以下動圖截取自新浪微博@航空物語):

殲-20換“衣服”、殲-10B換“心”意味啥?

享譽全球空軍屆的“眼鏡蛇機動”由前蘇聯蘇-27戰鬥機首先試飛成功。機動過程中,飛行員快速向後拉桿使機頭上仰至110度~120度之間,形成短暫的機尾在前,機頭在後的平飛狀態,然後推杆壓機頭,再恢復到原來水平狀態。從觀感上看,這個過程中飛機在空中以直立姿態向前平移,形似犀利的眼鏡蛇頭,因此得名。在航展現場,解說指出殲-10B是世界上第一款實現上述機動動作的鴨翼、單發戰鬥機。

殲-20換“衣服”、殲-10B換“心”意味啥?

J-Turn原本指汽車特技裡的一個表演動作,利用加速-急停-變向的方式實現汽車180°掉頭,迅速反向駛離現場。換到飛行領域,戰機在高速飛行中利用強大的機動能力實現180°水平掉頭,其轉彎半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殲-20換“衣服”、殲-10B換“心”意味啥?

落葉飄機動是在“失速尾旋”的基礎上開發出來的一種機動方式,在爬升的最後階段迅速進入螺旋下降狀態,出其不意地擺脫追尾敵機。簡單地理解,落葉飄機動實現了垂直方向上的“J-turn”,觀感上戰機就像一片優雅的落葉在爬升狀態中突然失重下落,但全程可控。

上述科幻大片一樣的超級機動方式並非簡單炫技,在實戰場景中,與敵機纏鬥、躲避來襲導彈過程中超級機動動作都具備難以比擬的優勢。“矢量發動機實現的超級機動能力改變了現代空戰模式,這讓中國戰機的空戰能力取得了質的飛躍。雖然先進軍事科技的代表美國認為,未來的空戰模式將越來越強調超視距空戰能力,但是當兩架實力相當的戰機相遇,視距內纏鬥或仍不可避免,這個場景下戰機的機動能力甚至可以決定生死存亡”,宋忠平認為,在單發動機的殲-10B上成功試驗推力矢量發動機對於解放軍而言難度並不大,其更多是為殲-20雙發隱身戰鬥機換裝矢量發動機做技術儲備,最終讓殲-20的改進型號更快實現首飛。

超級機動頭功竟不在矢量發動機?

無疑,這些機動動作的實現依靠的是殲-10B換裝的國產渦扇-10B推力矢量發動機。

所謂矢量發動機,簡單理解下,即尾噴口可以進行一定角度旋轉的發動機。和僅僅依靠尾翼、鴨翼角度調整實現機動的傳統方式相比,發動機噴射方向的可控調節,無疑將大大提高戰機的機動性能。宋忠平解釋稱,“美俄在矢量發動機技術上嘗試較早,我國還有一定差距。但我們的後發優勢明顯,在這項技術上已經有長足進步。此外,在技術類型上,我們並非簡單模仿,在設計過程中規避了美國、俄國方案的種種技術缺陷,值得驕傲。”

殲-20換“衣服”、殲-10B換“心”意味啥?

不過,殲-10B上演精彩絕倫的超級機動,宋忠平認為矢量發動機背後的飛控系統更值得關注。

相對於發動機技術,所謂飛控系統是一套軟件算法。簡單理解下,通過飛控系統可以將電信號轉化為控制指令,實現對於飛機上的鴨翼、垂尾、發動機等所有可控部件的控制,並將這些不同部件統一為一個整體協同工作。優秀的飛控系統可以讓駕駛員更為便捷、安全地控制飛機動態。

“我們談到的殲-10B實現了超級機動,依靠不單單是發動機技術的提升,更值得關注的是飛控軟件進步。解決了殲-10B矢量推力發動機與飛控系統的匹配難題,這才是最大看點。對於殲-10B而言,鴨翼、全動垂尾再加上矢量推力發動機,這讓飛控軟件算法更加複雜。毫不誇張地講,解決這一前所未有的技術難題的國家只有中國和俄羅斯兩家。”宋忠平告訴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美國由於具備世界領先的超視距空戰實力,便傲慢地認為視距內的纏鬥空戰將不復存在,因此提升戰機機動能力的鴨翼設計得不償失,從而降低了其飛控軟件的設計難度。但每個國家各有各的國情和軍情,正像上文所述,我們目前還不能武斷地認為空中纏鬥作戰模式將不復存在。

資料 | 澎湃 新華網 北京青年報

校對 | 項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