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創人物風采錄|于傑:螞蟻計劃是滬江網的再創業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小海按:數以千家參加全國雙創周的企業,現如今都怎麼樣了呢?今天小海要分享的這篇文章介紹了獨角獸級別公司的創始人于傑在艱難的創業路上是如何熬過創業的生存期的。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文 / 雙創周

來源 / 雙創周(ID:ShuangChuangZhou)

開篇:獨角獸教你如何“熬”過生存期

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已經走過了3年的歷程。據不完全統計,參加過雙創周活動的企業已經超千家。今天我們再回頭看這些企業名單時,發現有的企業已經黯然離開,更多的企業逐步發展,走出了適合自己的道路,有的企業甚至已經成為“獨角獸”級別的企業,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

當獨角獸級別公司的創始人坐在你面前,你會最想問他什麼問題?創業如何度過最艱難的生存期?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是由於它又太過重要,是創業者實現理想的基礎。

為此,我們從歷年參加雙創周的企業中,挑選出10傢俱有典型特點的企業,採訪了其創始人。讓我們跟著這些光彩照人的雙創人物一起,學會如何熬過創業的生存期,為夢想而奮鬥。

于傑:螞蟻計劃是滬江網的再創業

八個人、八萬塊錢、八張轉椅,就在浦東一個小區裡開始創業的滬江創始人之一于傑,是“螞蟻計劃”的發起人,他說:“我們相信唯有教育才能改變貧窮,唯有互聯網讓教育更公平。”

2017年,螞蟻計劃參加了當年的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展示。2018年8月,雙創人物風采錄採訪組聯繫到“螞蟻計劃”的創始人之一于傑,聽他講述創辦螞蟻計劃的經歷。

在談到發起“螞蟻計劃”的契機時,于傑說:“我在延安學習的時間裡,學了兩條革命真理:第一條,高舉抗日救國的大旗,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抗日!第二條:唯有先進的制度才是吸引天下人財物支持我們共產黨鬧革命的根本保障。”這些話聽起來有些“高大上”,但確實于傑他們創辦“螞蟻計劃”的初衷之一。

“螞蟻計劃”由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教育平臺滬江網發起,以“一群螞蟻改變中國教育”的教育夢想為核心,致力於為有教育夢想、敢於創業的夥伴提供場地、資金、資源等一系列的創業扶持及幫助。“螞蟻計劃”於2015年3月正式啟動。發展至今,已在全國建立9大創客空間和一座位於上海高橋的螞蟻創客小鎮,直接服務上千創客。

與單槍匹馬、獨自闖出一片天地的創業者不同,依託現有資源與行業優勢,進行企業內部創新創業,從而孵化出全新的企業單元,也是雙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創新創業又有什麼不同?創業者應該怎樣利用企業原有的資源與經驗?創業者又是否會受到原企業的掣肘?這樣的創業模式,看起來既穩妥又能滿足自己內心創業“小夢想”,是不是一種最佳選擇?

初衷:老牌企業的人才困境

說到“互聯網+教育”的理念,滬江網可以說是元老之一。14年前,于傑參與創辦滬江網,如今,滬江網已經是互聯網教育行業老資格的企業了,然而,于傑卻說,年輕是滬江網的標籤之一,800名員工的平均年齡僅27歲,別看年紀不大,他們中的有些人其實就是網上受追捧的名師。

當下在線教育正紅火,滬江網經過多輪融資,尤其是2003年兩千萬美元的B輪以及2017年百度主導的1億美元的C輪融資過後,雖然未上市,但估值已經高達100億元。

錢是不缺了,但困惑卻揮之不去。“我們估值100億,國內願意投這麼大一筆投資的投資人並不多,尤其是給一個未上市的公司。多數的國內投資人找我們談,無非問三個問題:收入多少,利潤多少,何時上市。但我覺得一個優秀的教育平臺不應該侷限於上市。”除了融資困惑之外,滬江網聯合創始人于傑更感慨人才的困惑,“過去兩年滬江網有很多優秀人才離開去創業,我覺得引入人才難,但留住人才更難。”

“我們留不住人才,肯定不是人才的錯,只可能是自己的錯,既然他們的離開是為了創業,那我們為什麼不提供平臺,讓他們創業呢?”正是這樣的困惑讓于傑萌生了創辦“螞蟻計劃”的決心。

原來,即使是老牌的、實力雄厚的企業,也始終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難題。于傑這樣的選擇,也是滬江開拓事業版圖的重要一步。

資金、場地、經驗和人才是制約創業者的四大因素,螞蟻計劃的目的在於做減法,降低創業門檻。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滬江網牽頭成立了螞蟻雄兵天使基金和互元基金,前者已融資3000萬元,目標為5000萬元規模;後者已融資1.5億元,目標為3億元規模。于傑還介紹,入駐的創業者可選擇不付租金、轉讓5%股份的“零租金”孵化模式,或支付較低租金,場地問題也解決了。

在於傑心中,英雄也分層次,一流英雄敢於出來創業,二流英雄敢在內部創業,三流英雄執行力強,“我對員工的期望是爭做一流英雄。英雄需要舞臺,我們來提供。”于傑希望創業熱情應該在滬江網內部開始,鼓勵員工在應用軟件、技術和運營服務領域提出創業方案。這項政策剛推出就已經有多個員工團隊提交了方案,通過評審後,入駐螞蟻創客空間,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

要知道“螞蟻計劃”推出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有100多家創業團體爭相進入,其中就有大家熟知的“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李陽在早期教育界內異軍突起,在推廣英語教育26年來,在全國1800多個縣舉辦了1.3萬多場演講,如今他將帶著自己的項目入駐螞蟻創客空間,開始新一輪的互聯網教育創業。

“我們要尋找‘心中有火,眼中有光’的年輕人,我們要尋找夢想合夥人,正如牆上所貼的,以創業者為本。”于傑說。

以“過來人”的身份為創客們服務

于傑如果仍在滬江網工作,他的生活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于傑認為自己的身上存在一種創業DNA,促使他不斷的去創新。當初創辦滬江網,就是抱著互聯網改變教育的想法去做的,現今創辦螞蟻計劃初心未變。于傑說:“我們這群人之所以組建在一起,就是圍繞著一個信念:唯有教育才能改變貧窮,唯有互聯網才能使教育公平。”

于傑說,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團隊紮紮實實做了兩件事情,第一是滬江——建立一個學習的平臺。讓每一個知識工作者可以通過平臺分享知識,讓每個學習者可以在平臺上學習。”我們專注於做這件事情已經十多年了,目的就是為了修學習的公路。當初從8個人,8萬元,到現在全職員工1500名,兼職員工2000名,儘管我們的夢想是高速公路,但實際上我們目前還是三級公路,還在路上,還有90%的夥伴可以等著我們去合作。

第二件事情就是“螞蟻計劃”——使天下想幹教育的夥伴都能和我們發生鏈接,一個以教育行業創業者為本的平臺。螞蟻計劃的核心就是“一群螞蟻改變中國教育”。我們始終堅信千千萬萬小螞蟻匯聚在一起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中國教育。

怎麼樣才能調動千千萬萬的小螞蟻,這就是螞蟻計劃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于傑介紹,創業初期創業者們通常都很孤單,但是有了螞蟻空間,聚集創業者們,使他們不用再孤單,他們可以抱團取暖,互相學習,讓創業者在一起,發生化學反應。

同時于傑還發起了螞蟻基金,只專注於做互聯網+教育的早期投資,因為他深知創業者的困難。“就像現在一大批投資人都找我們,問我們可不可以投一點?其實我內心是這樣想的:8年前他們在哪裡?6年前他們在哪裡,唯有在早期投資創業者的才叫真愛,因為他為了你的夢想買了單。所以我們發起螞蟻基金就是為了解決創業者早期的融資困難。現在我們有三種基金,種子基金,天使基金和A輪基金,我們只做早期投資,後期的讓市場去做。”于傑說。

螞蟻創客挑選創業者的標準是“一身正氣、滿腔熱血”。那些原本與教育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去的項目,進入螞蟻創客之後,就與教育發生了“鏈接”,從而激發出新的創業機遇。而於傑對螞蟻創業者的要求是,將自己喜歡的、擅長的一塊兒做到極致。“所有的螞蟻創業者們,都秉承一個‘利他’的精神,通過服務好社會需求,獲得自身的創業成功。”于傑說。

而對於創業者來說,選擇內部創業、或是背靠資源、服務都雄厚的平臺,也是一種更輕便快捷的道路。讓創業不再遙不可及——雙創精神也因此有了更多元化的解讀。

曾經出現在2010上海世博會宣傳視頻中的那位仙氣飄飄的茶仙子鮑麗麗,精於茶道,並經營著高級的茶文化藝術中心。在原來的創業經歷中,鮑麗麗還需要處理各種繁雜的公司事務,距離內心做中國茶文化傳播的夢想還有些距離。加入螞蟻創客後,“螞蟻合夥人”建議鮑麗麗進行二次創業起航,專注於她至愛的茶道,將“茶仙子”打造為一個茶文化教育、交流的品牌和平臺。如今,鮑麗麗只專心品味各方茶葉並給予評價,致力於中國茶文化的傳播,而茶葉銷售、設計、包裝等產業鏈環節都已經交給平臺上其他公司來負責。

上海普象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以推介工業設計師產品為主的網絡平臺公司。在螞蟻創客中,普象轉型為工業設計師的培訓中心,不僅面向普通公眾推出工業設計產品,更面向企業推出工業設計師。看似“小而美”的普象工業設計小站,卻已經匯聚了全球150萬工業設計師的龐大資源。

于傑把近年來加入的創業者稱為“新四軍”——以大學生等90後年輕創業者、大企業高管及連續創業者、科技人員創業者、留學歸國創業者。他認為,越來越多草根群體投身創業,創新創業已經成為一種價值導向、生活方式和時代氣息。此時,就是考察孵化器的能力了。于傑說:“真正的孵化器應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是在項目的篩選階段,要挑切中市場熱點和用戶痛點的產品,而且具有可實施性,這一階段要過濾到不靠譜的項目;二是在產品的設計、供應鏈等方面進行資源的全方位支持,要為創客團隊帶來價值。”

“創客之所以有活力,是他們投資的領域是中國未來最具成長性的科技和‘互聯網+’行業,創客是否能夠成功,需要多方力量推動。”于傑表示,中國正在經歷從債權融資向股權融資模式轉變,這是一次質的轉變。這將釋放出巨大的資本能量,一個多層次具有活力的場外資本市場,是創客們的希望所在。

“這是最差的年代,實體經濟面臨轉型升級,將淘汰大量傳統教育體制下麻木的工作者。這也是最好的時代,新經濟和互聯經濟給大家提供了充分的機會,上海需要一大批創業者,並迫切需要在創新環境、創業生態方面進行大改革。”于傑說,在這個轉折的階段,就需要有理想的投資人和有經驗的創業者助力社會的發展變革。

解決創業“最後一公里”的難題

提到螞蟻計劃,于傑便開始滔滔不絕的介紹起螞蟻計劃的迭代。“1.0是螞蟻創客空間,讓更多的創新創業者有實現夢想的空間;2.0是螞蟻創客小鎮,與政府合作解決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問題;3.0是螞蟻創新城市,推動更多城市的‘雙創’發展;如今進入4.0的國際化階段。”于傑介紹螞蟻計劃的最新發展情況時還說,上海支持“雙創”的專業服務,螞蟻計劃有複製推廣的基礎。

“‘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在創業者中非常明顯,比如政府扶持創業的政策,很多是要求創業者在入駐孵化器一年以後,才能申請各項優惠政策,這對於一個要創業的人來講,瞭解各項政策、熟悉財務、管理人事等已經很辛苦了,他的精力有限,因此需要外界的幫助,這時我們的螞蟻計劃就能發揮作用,我們給青年創業者提供零成本創業的機會。”于傑說。

在螞蟻計劃與政府部門的合作項目中,最典型的是與浦東高橋鎮合作的國際創客小鎮。于傑介紹,這項合作開創了與政府合作的新模式,螞蟻計劃和高橋鎮政府成立了一個混合所有制公司,由螞蟻計劃控股,通過市場運作,來解決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比如,符合“雙創“導向的企業入駐小鎮,螞蟻計劃可以當場承諾,給予10套人才公寓。

于傑說,之所以會有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問題,是因為各種支持“雙創”的政策分散在不同政府部門,政府部門對企業的熟悉程度也有限,“雙創”個人或團隊希望享受政策得花費大量時間人力成本。但與政府合作後,政府將現有的各種政策資源“打包”交給企業,再由企業根據“雙創”個人或團隊的具體情況,兌現政策。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滿足創業創新者的個性化需求,也能提高政策落地的效率,充分發揮出政策引導和鼓勵作用。

有意思的是,螞蟻計劃與相關政府就“雙創”合作模式的探索,正成為全國其他一些地區的參考模板。于傑說,現在很多政府機構回來螞蟻創客空間“取經”,大家都想知道在螞蟻創客空間的發展過程中,政府與企業的關係究竟是怎樣的。

于傑認為,創業創新者在發展過程中,會有一個尋找合夥人的過程;在“雙創”實踐中,以專業企業和機構為代表的市場資源,其實與政府也是合夥人關係:“兩者具有同樣的目標,那就是讓創業創新者走得更遠”。

——雙創風采錄採訪組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双创人物风采录|于杰:蚂蚁计划是沪江网的再创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