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前兆是什麼樣的?你瞭解嗎?

痛風主要臨床特徵是痛風性關節炎、痛風性腎病、痛風石和腎結石形成,且常合併肥胖、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動脈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等,那麼痛風發作前兆是什麼樣的呢?我們來一起看看下文的詳細介紹吧,相信對大家會有所幫助的。

關節炎:

一旦有過發作的經驗以後,痛風發作的幾小時前或一天前,要發作的部位就有不舒服的感覺,或是鈍痛、沉痛感,或發燙的感覺。這些都稱為"痛風發作的前兆"。痛風發作的前兆為輕微的食慾不振、噁心、局部僵硬等等。年輕人有時還會伴隨發燒的現象,不過大多為輕微的發燒而已。

慢性關節炎:

從剛開始發作到變成慢性期為止,平均約12年。這個時期不只是關節,心臟、腎臟、腦部、皮膚等組織內也都會有尿酸結晶的沉著。其他如耳朵等部位形成痛風結石,由於不斷進行骨和關節的破壞,骨頭出現好像被老鼠咬過的痕跡,再繼續發展時,整個骨都會被溶解掉。尿酸會沉著於腎臟,造成腎障礙,到了末期時,會因尿毒症而死亡。

痛風石:

尿酸鹽沉著形成痛風石,痛風石可以減少尿酸的溶解度,反之,若將尿酸值控制在正常範圍,則尿酸結晶會溶解在血液中,從腎臟排洩出去,痛風石就會逐漸縮小。換言之,存在痛風石,就可診斷確定是罹患痛風了。因此要養成時時檢查耳垂和手肘是否有痛風石的習慣。

痛風腎:

痛風發生腎臟損害時,稱之為痛風性腎病。痛風患者出現腎結石的幾率比一般人更高,約佔痛風患者的百分之三十。此外百分之二十的痛風患者,腎結石所引起的疼痛發作比關節炎發作更早。結石會經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往下滑落。結石移動時會損傷臟器,形成血尿,產生強烈的疼痛感。這時腰和腹部也會產生劇痛。

形成結石不會立刻危及生命,只是使腎臟功能減退,使體內無法排洩老舊廢物,毒素瀰漫全身,因此出現"尿毒症"。變成尿毒症時,尿量減少,面如土色,氣色非常的差。全身倦怠、浮腫時,眼瞼增厚,按壓足脛時會有陷凹的現象。沒有接受適當治療的痛風患者比一般人的平均壽命縮短10-20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痛風腎造成尿毒症,為死因的百分之六十。最近由於藥物和透析冶療的發達,因為動脈硬化所引起的心臟病和腦血管障礙已經取代尿毒症,成為死亡的重大原因。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痛風,或者痛風患者也容易併發糖尿病,兩者皆是因為代謝異常所引起的疾病。糖尿病即為調節血糖的胰島素荷爾蒙缺乏,導致持續高血糖的狀態,因而產生了各種疾病。尿酸值與血糖值之間具有相關關係,即尿酸值高的人血糖值也很高,血糖值高的人尿酸值也較高。

高血壓症:

高血壓症是繼糖尿病之後,痛風患者容易併發的疾病之一。這是因為痛風患者大多為肥胖體,由於動脈硬化繼續進行而發病。

有研究者提出的報告顯示尿酸值越高,虛血性心臟疾病越容易發作,尤其出現痛風發作的人,與一般人相比,心臟發作的頻度高達兩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