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現象看本質:剝去仁義的外衣,劉備如何取得的成功

劉備之所以早年屢戰屢敗、命運乖舛,折騰了二十幾年還成不了氣候,在於他身邊缺少“經學傳家”的世族階級支持。在那個資訊流通不發達的年代,掌握知識就代表擁有影響力,世族就是一群將知識給壟斷的權貴階級。

透過現象看本質:剝去仁義的外衣,劉備如何取得的成功

雖然劉備的身家背景是“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祖父也曾經當過縣令,但畢竟是皇室的分支遠親,而劉家生孩子又是相當多,當時一堆血統更純正的皇族也一同逐鹿中原,沒人稀罕他那點兒稀到不行的漢家血脈,是故歷史上劉備的前半生從未以此作為號召,這與《三國演義》中整天把“漢室後裔”掛在嘴邊的劉皇叔大不相同。

透過現象看本質:剝去仁義的外衣,劉備如何取得的成功

反觀曹操,由於他的父祖皆為朝廷要員,這意味著他從小就成長在金字塔頂端的環境,所以曹操早年才能和袁紹這樣“四世三公”的頂級世族交流密切。到了他開始逐鹿中原時,也能夠得到世族的輔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出身穎川大族的“王佐之才”荀彧。

透過現象看本質:剝去仁義的外衣,劉備如何取得的成功

至於孫吳政權的奠基者孫堅雖然出身寒門,但他很早就以軍功打入政壇,加上其子孫策與周瑜交好,而周瑜恰好出身淮南世族。有了淮南世族力挺,孫策才有本錢立足江東;到了孫權時代,為了更進一步穩固江東的統治,又將政治紅利與以“吳四姓”為代表的本土世族分享,甚至運用聯姻手段深化彼此的信任。

曹操與孫策的境遇,都是劉備所沒有的,但劉備有的卻是過去以“販履織蓆為業”的商業頭腦。

透過現象看本質:剝去仁義的外衣,劉備如何取得的成功

一看到“販履織蓆”,大概會直覺地認為劉備家境貧苦,乃至《三國演義》也是這樣設定的。但從《三國志.先主傳》的記載來看,或許這是我們先入為主的偏見與誤解。固然當時商販的地位並不高,但生活水平理應會比看天吃飯的農民好上許多。

試問一個家境貧苦的人,又怎麼會有閒情逸致“喜狗馬、音樂、美衣服”呢?更何況劉備少年時便“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要拉幫結派口袋也得要有幾個閒錢,不然怎麼跟兄弟們吃飯交陪? 若是照著這樣的邏輯,劉備起兵時可以令當地馬商“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也就不足為奇了。大家都是生意人嘛,提個簡報拉個贊助不是問題;劉備後來在徐州時又成功獲得富豪麋家傾囊相助,一路上當伸手牌當得不亦樂乎。

固然拉贊助對劉備不是什麼大問題,但要得到世族的幫助可就難上加難了。

透過現象看本質:剝去仁義的外衣,劉備如何取得的成功

正如上文所述,劉備只是旁支到不行的落魄皇族,若不是剛好遇上亂世風雲起,否則就跟一般老百姓差不了多少。曾經在他底下待過的世族分子如陳群(穎川世族)、陳登(廣陵世族),總是蜻蜓點水、船過水無痕。

劉備沒有世族這樣的政治專業人才兼地頭蛇支援,就很難擁有穩定的據地,真的是窮得只剩下錢。劉備如果還想繼續玩這場權力遊戲,就得認命吃點悶虧。劉備既幫公孫瓚打袁紹、再幫孔融打黃巾;到了徐州幫陶謙打曹操、再跑回曹操那兒幫忙打呂布;之後投入袁紹陣營與曹操對抗,輾轉又南下荊州協助劉表。

透過現象看本質:剝去仁義的外衣,劉備如何取得的成功

與其說劉備這些行為是“仁義之舉”,倒不如說他是在努力博取世族階級的認同:我賣命帶著兄弟為你擋死,不看僧面好歹也要看點佛面。後來劉備總算鹹魚翻身,正是因為荊州本地以及南下僑居的世族支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位娶了名士之女為妻、姐姐又分別嫁給蒯氏、龐氏的諸葛亮。一“亮”在手,希望無窮啊!

除了極力拉攏世族以外,劉備也懂得市場分眾的道理。

透過現象看本質:剝去仁義的外衣,劉備如何取得的成功

《三國志.龐統傳》引裴注《九州春秋》記載,劉備在荊州站穩腳跟時,曾向龐統說道:

“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當時曹操已是實力最為壯大的勢力,如果劉備還想繼續與他對抗,就必須毅然決然搖起反曹大旗。無論曹操做什麼,劉備就必須跟他相反,極力拉攏不願意服從曹操的世族,這樣才有存活的機會與價值。

劉備從起家到建國稱帝的成功經驗,倒不失為一套值得我們參考的白手起家創業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