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水滴,沉淀500年的生命之水

从滴酒不沾到“苏格兰双耳小酒杯执持者”;从“台湾单一麦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的路人甲,到第三任理事长;从大地/岩土工程师到《威士忌学》的作者,邱德夫作为威士忌界独树一帜的“知识狂热者”,用十余年的时间,写就了史上第一本由华人撰写的、聚焦于威士忌制程的究极之书。

神之水滴,沉淀500年的生命之水

邱德夫和繁体版《威士忌学》

从路人甲社员到威士忌达人

邱德夫是一位工程师,40岁之前,他几乎滴酒不沾,后来听说小酌红酒对身体有益,就开始喝红酒。不过由于葡萄酒需要在开瓶三四天内喝完,葡萄酒的产区和酒庄又举不胜数;这成为了新晋品酒者、“知识狂热者”品饮和研究葡萄酒的障碍。于是,他逐步转向了威士忌。

2004年,邱德夫将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大量品饮威士忌,建立自我的感官数据库之上。结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他就会回归到自己品饮威士忌的世界之中。对于他而言,每夜的品饮时间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刻。那个时候,他将自己搜集到的酒款样品有系统地一一试过,写下品饮日记,然后发布到自己的博客之中,和酒友们一起讨论。

写博客是孤独的,除非有留言反馈,否则永远不知道读者是谁;写博客也是私人的,13年间,邱德夫并未停下自己写作记录和分享的步伐。

神之水滴,沉淀500年的生命之水

2006年,邱德夫加入了“台湾单一麦芽威士忌品酒研究社”。社团的创始人姚和成说:“他是在社团成立的第二年加入的,不过他是一个不苟言笑、存在感很低的人。直到这个‘路人甲’社员当上了第3任理事长,他才开始研究他到底是什么时候入社的。”

从最初的品饮日记,到打理社团,邱德夫一直积累着自己的威士忌知识,分享着自己的威士忌品饮日记,不知不觉间,这样的品饮日记已经超过2000篇,发表在专栏上的关于威士忌的文章也超过百篇。邱德夫,渐渐成为了大家熟知“威士忌达人”。

2015秋季,他获颁“苏格兰双耳小酒杯执持者”荣誉。这个荣誉对于很多威迷而言,代表着威士忌行业的最高荣誉。因为“执杯者协会”以推广全世界最优秀、声望最高的蒸馏酒——苏格兰威士忌为己任。成立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不过2000多名会员,分布在全球近90个国家,而且不接受申请,都是获邀参加的。

神之水滴,沉淀500年的生命之水

威士忌之名

1909年7月,皇家委员会将威士忌的定义为:使用麦芽淀粉酶糖化糊状谷物(不限于麦芽的任何的谷物)后蒸馏所得的烈酒,而“苏格兰威士忌”则如同字面意思,必须是在苏格兰蒸馏的威士忌。

这个定义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而在其宣判之前,威士忌的定义与正名之争,已达数十年之久。事实上,苏格兰威士忌产业的萌芽,至今已有500多年,追根溯源,是蒸馏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作为一本威士忌完全入门指南,《威士忌学》的第一章“细说从头”就先详细地说明了蒸馏技术的起源,并将威士忌发展历程按年代区段由远及近的进行了详细说明。之后,分别从原料、制程、蒸馏、熟陈、调和与装瓶等五个方面对威士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研磨筛网比例、糖化槽温度与PH值、橡木的物理与化学组成,乃至撼动蒸馏厂根本的出酒率计算;又通过讲述威士忌历史等关键时间,把握威士忌发展脉络,搭配各酒厂提供的珍贵实景片段,以及邱德夫亲自绘制的各种图表,让人们对威士忌的制作过程有全方面的了解。

神之水滴,沉淀500年的生命之水

书中除了严谨的科学之外,更有文人浪漫的情怀在其中。除了威士忌制程方面的专业之外,也加入了不少邱德夫在多场业界活动中与制酒大师、调酒大师们对谈交流的心得。

邱德夫说,痴迷于威士忌的他,已经喝过2000多种威士忌,每次拿起酒杯的时候,依然会挑剔酒中不尽人意的风味,渴望着手中的酒是不是能有一些其他的调性呢?于是,就会自行找出其他的酒款进行混调,然而得到的结果总和想象的有很大的落差。

那专业的调酒师又是怎么工作的呢?2008年底,邱德夫在拜访三得利白州和山崎两座蒸馏厂的时候,他遇到了日本三得利首席调酒师舆水精一。

这位调酒大师面前的椭圆形桌上,围着1200支原酒和酒杯,他需要在1个小时之内,品完它们,除了要闻香、啜饮,还要立即将酒的个性特色记录下来。然后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中,再将这些记录搭配勾兑出新旧酒款。

由此可见,调试师的工作并不容易,他们在实际的调制过程中,除了从记忆中翻找信息,还需要不断试错和修改。

神之水滴,沉淀500年的生命之水

2008年舆水精一先生于调酒室

威士忌的“小趋势”

对于邱德夫而言,他是一个幸运之人。刚入威士忌领域的时候,正是全球风潮涌动初期,他搭上了潮流,随着威士忌的兴盛而成长着。

在威士忌的版图中,台湾是威士忌酒厂的一个重要战场,除了购买威士忌品饮之外,越来越多的酒友渴望更多地去了解威士忌的原料、蒸馏工法和技术。他们也会去找一些书来看,无奈纯粹以中文写就的威士忌书籍十分罕见,而关于威士忌制程的书,更是由于缺乏故事性,讲述起来生硬专业,在一般的威士忌书籍中也不易找到。

十多年的积累,2000多篇的品饮笔记,任社团理事长期间记录的活动心得,上百篇威士忌专业论述文章,成为了邱德夫这本《威士忌学》的雏形。

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工程师,邱德夫在写作的时候,一如既往地对原理、技术、图表、数据,以及他所谓的“真相”和“证据”有着异乎寻常的执着。所以他以实证的研究精神,亲自绘制了65张威士忌制程的图表,用数据和图表揭开了威士忌制程的根本奥妙。

神之水滴,沉淀500年的生命之水


相对于台湾地区,大陆目前的烈酒市场仍以中式白酒为主,威士忌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不过,从趋势来看,大陆各地已经举办了多届威士忌酒展,各大城市也出现越来越多的威士忌酒吧,也有大陆的威士忌爱好者获得了苏格兰双耳小酒杯执持者的荣誉。

2018年4月,邱德夫在上海办了一场品酒会,朋友带他走访了一些威士忌爱好者,他发现大陆的酒友们不只是费心搜罗高端高价的威士忌,更在制作技艺上进行着研究,甚至还有人已经开始默默的蒸馏和桶陈。

在大陆,面对威士忌这个新兴市场,很多的酒商正摩拳擦掌地准备迎接新的趋势和机遇。在这威士忌风潮涌动的关键时刻,《威士忌学》这本品位尽显、厚重翔实的酒类研究普及书,可以帮助你在初识威士忌时建立起完整的观念,搭上全球工艺酒厂兴建的狂热风潮,一起徜徉在威士忌的世界中。


神之水滴,沉淀500年的生命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