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紀念于謙

1

接上回:

荒唐!皇帝御駕親征被俘,中華文明險毀於一旦

北京淪陷?他憑一己之力拯救天下蒼生,力挽狂瀾的大英雄于謙

土木堡之變,明軍慘敗給蒙古部落瓦剌,御駕親征的大明皇帝明英宗被俘,瓦剌首領也先挾持明英宗趁勢南下,意欲一舉蕩平明都北京城,大明王朝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兵部尚書于謙力排眾議提出正面迎敵,擔起了領導北京保衛戰的重任。

九門為北京門戶,于謙調遣完各將領,自己親自帶兵前往九門之重心德勝門,嚴陣以待瓦剌大軍。副將石亨建議閉門不出,以城池為營,呈堅守之勢,以避敵方鋒芒,打持久戰。這是個好提議,瓦剌大軍雖然戰鬥力兇悍,勢如破竹,但畢竟遠道而來,舟車勞頓,補給線長,要是能拖進持久戰,鹿死誰手就不好說了。

但于謙提出了不同意見,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于謙之深謀遠慮,用兵如神。于謙的決定是大軍開出九門之外,排兵佈陣,正面迎敵。瓦剌攜大勝之勢而來,手中還有明英宗這一張王牌,如果採用龜縮戰術,反而更加助長瓦剌士氣,久而久之,軍心動搖。風雨飄搖的大明王朝太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了,

因此決一死戰,是唯一的答案!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于謙


于謙在做戰前最後的動員了:

“凡守城將士,必英勇殺敵,戰端一開,即為死戰之時!”“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臨陣,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大軍開戰之日,眾將率軍出城之後,立即關閉九門,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斬!”“數十萬大軍毀於一旦,上皇被俘,敵軍兵臨城下,國家到了如此境地,難道還有什麼顧慮嗎,若此戰失敗,大明必蹈前宋之覆轍,諸位有何面目去見天下之人!”“拚死一戰,只在此時!”(《明朝那些年》)

于謙以劍指天,眾將士齊聲高呼,在那一刻,他們忘卻了個人的生死,只為了整個天下的太平,他們必須要贏下這場戰爭!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于謙

2

瓦剌大軍終於到了。瓦剌首領也先將大軍屯紮在西直門之外,瓦剌鐵騎耀武揚威地圍著城池來回奔走,高聲叫罵,其先鋒部隊甚至還押送著土木堡之變被俘虜的明兵一起突擊,只為了進一步摧毀京師軍民的信心。然而讓瓦剌大軍意想不到的是,當先鋒軍行至彰義門之時,在他們眼中京師不堪一擊的殘兵敗卒,竟然主動出擊了。

德勝門之內,統帥大營,于謙正全神貫注地分析局勢,統一調度各部門,每個人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之中,汗滴無聲而落,空氣似乎都凝結了。直到彰義門明兵突襲大勝瓦剌先鋒軍,奪回一千俘虜的消息傳來,眾將士這才長出一口氣,交頭接耳,面露喜悅之情。

“還不夠!”又是于謙聲如洪鐘的怒喝才讓放鬆警惕的眾將士如夢初醒。“這次勝利只是敵軍麻痺大意,才被我們的突襲打了個措手不及,現在遠不是慶祝勝利的時候,趁敵軍立足未穩,立即組織士兵夜襲!”于謙再度下達了主動出擊的命令。

當天夜裡,不斷有小股明兵騷擾瓦剌大營,明兵的戰術機動靈活,東放一槍西打一炮,而且打了就跑,避免與瓦剌主力正面對決。瓦剌軍長途跋涉而來,白天先吃了一場敗仗,又在夜裡多次被騷擾,疲於奔命,苦不堪言。

也先惱怒不已,第二天領大軍直撲德勝門,並且使出了殺手鐧,將大明皇帝明英宗押至陣前,指名道姓威脅于謙出來接駕。明英宗一出,明軍陣勢大亂,軍心動搖,這還怎麼打,對面可是皇帝啊!

關鍵時刻又是于謙站出來穩定軍心,一邊派出官員與也先談判,一邊動員各官兵統一思想,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眾將士強忍悲痛,嚴陣以待,不給瓦剌軍任何可趁之機。

德勝門之上,于謙迎風傲立,神情堅毅,他知道。今天說出了這番話,日後可能招至滅頂之災,但此時此刻,天下安危繫於一旦,這是他唯一的選擇。皇上,對不住了。


我們為什麼要紀念于謙

3

也先利用明英宗的詭計破滅了,接連的受挫,惱羞成怒的也先決定集結出力部隊對德勝門發起總攻。這次總攻也在於謙的意料之中,甚至可以說正中下懷,因為明軍主力,同樣在德勝門。一念之間,一決生死。

決戰那一日,狂風大作,重雷滾滾。也就在此時,也先展開了進攻,瓦拉鐵騎橫衝直撞,一往無前。在於謙的指揮之下,明軍先頭部隊採取佯敗戰術,誘敵深入,憤怒至極的也先果然中計,親率瓦剌精騎兵窮追不捨。而大明軍真正的殺招,京師三大營之神機營,在副將石亨的指揮之下,配備了數以千計的火器,編織了一個天羅地網,只等瓦剌自投羅網。

“敵軍進入了包圍圈了,就是現在,放!”隨著石亨的一聲令下,火槍火銃齊發,燃燒著的烈火染紅了半邊天,戰場仿若人間煉獄,無數火炮在瓦剌大軍中心爆炸,再爆炸!

也先以為這一次進攻也和之前南下時勢如破竹那般簡單,如果一次衝鋒不能解決問題,那就衝鋒第二次。可直到也先感受到四周全是槍炮轟鳴之聲,漫天也是無盡的箭雨,瓦剌鐵騎被炸得血肉橫飛,支離破碎,就連他的弟弟孛羅、平章卯那孩等大將也當場斃命。也先才意識到,這短短的距離,在熊熊烈焰之中,永遠也趟不過去。

也先也不愧為出色的統帥,當意識到中了明軍埋伏之後,立即調轉槍頭,率軍突圍,直奔守備較弱的西直門而去。但也先快,于謙更快!在他的調度之下,德勝門彰義門的援軍源源不斷奔赴西直門,西直門的守將也誓死抗戰,堅持到了大軍趕來,這一晝夜決戰,以也先部隊的潰敗告終。

這之後也先仍不死心,組織了幾次攻城計劃。但此消彼長,接二連三的失利,瓦剌軍的銳氣已大不如前,反觀明兵卻越挫越勇,全民皆兵,甚至連百姓都自發組織起來以磚瓦迎敵,等待瓦剌軍的仍是失敗。瓦剌的後勤補給都是臨時在路上的城池中燒殺擄掠搶過來的,他們沒有遇到過什麼像樣的抵抗,可到了這時,之前那些任人魚肉的百姓,卻全都變了一個人一般,抱著誓與城池共存亡的信念,積極響應北京城的作戰。

也先明白,儘管他們手上有明英宗這張王牌,這場仗也贏不了了。于謙,他的信念,改變了人心。

萬般無奈之下,也先率軍撤退,關乎整個天下命運的北京保衛戰,在於謙的帶領之下,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