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師:"致良知,知行合一",鑄就了王陽明的“功德碑”

古代的人,不管讀不讀書,做不做官,哪怕是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都渴望自己的人生能有一塊功德碑——為自己家庭以外的世界做點好事,順帶留個好名。武則天女士的墓碑之所以空無一字,那是因為謗滿天下的她至少有一種自信:無論有多少過失,我對國家的功德也會彪炳史冊。

韓老師:

古代聖賢們高度重視德性的修養,多側重於公德的培育。孔子提倡君子人格,孟子推崇大丈夫精神,朱熹說"存天理,滅人慾",王陽明講"致良知,知行合一",追尋的都是這個名叫公德的社會理想。然而,歲月流金,世事滄桑,美好的理想已逐漸被我們忘卻。當我們不再追求,不再嚴於律己,不再推己及人,那麼,公德就只能在新聞媒體的感嘆聲中慢慢失落。

韓老師:

然而,請不要忘記,無論我們是否在意,人生都是"公德"碑,都本是乾乾淨淨的一塊。也許,沒有人會在上面鐫紅貼金,但是,我們總不能自己給自己抹黑。樹立公德而守護之,是中華民族兩千年來的傳統智慧,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萬萬不能讓社會公德成為被忘卻的人生理想。社會公德,始於良知,止於至善,乃大智也,乃大愛也。

韓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