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副總裁回憶海航併購案:他們沒錢了 怨不得我們

在2018年9月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噹噹繞不過的話題是海航。

2018年4月11日晚間,海航系旗下天津天海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以75億購買北京噹噹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及北京噹噹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股權。這一被外界關注的高價併購案止步於同年9月19日,原因是,海航自身的困境以及資本市場整體的變化,重組事項終止。

“被拋棄”、“失敗”、“賣身”等字眼緊跟著噹噹一起上了新聞,彼時噹噹網未給出更多的回應。2019年1月9日,噹噹副總裁陳立均在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在當時的溝通中,海航八千萬的用戶資源、海外的免稅店、供應鏈和倉儲是對當當有利的地方,“最後海航自己沒錢了,那個怨不得我們。”陳立均覺得外界總是誤把這場資源整合的合作洽談等同於“賣身”,“海航的撤出對於噹噹來說毫無影響。”

他透露,“當時海航沒派任何團隊來,我們只是在接觸,而且是共性的談話。”

噹噹副總裁回憶海航併購案:他們沒錢了 怨不得我們

李國慶淡出公司管理層三年多 實際決策人為俞渝

2010年噹噹網曾赴美上市,2016年完成私有化退市,退市時市值僅5.36億美元。外界紛紛猜測,噹噹或許在未來還會回到A股市場。陳立均說,現在有在考慮回到A股市場,港股也是選擇之一。

噹噹是夫妻檔創立起來的公司,在內部,李國慶主張獨立上市,同為噹噹創始人的妻子俞渝則傾向於併購。一個聲音是,“李國慶和俞渝都是強勢有主見的創業者,所以在公司大小事務上意見分歧嚴重,導致噹噹的戰略推進進展緩慢。”

陳立均說,李國慶已經淡出公司管理層三年多了,已經完全不參與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但仍是公司持股股東,“他(李國慶)的股份比俞渝的少得多。”陳立均說,(噹噹)現在俞渝帶領高管團隊來決策。

陳立均告訴新浪財經,噹噹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噹噹更好,“我們並不管創始人怎麼樣,管理層認為俞渝領導公司會更好,所以就選擇了他。”他說,噹噹早就不是夫妻店了,這是個認知誤區。

天眼查的信息資料顯示,噹噹網的實體北京噹噹科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股權比例中,俞渝持股64.2%,是第一大股東,李國慶持股27.51%,是第二大股東。

噹噹副總裁回憶海航併購案:他們沒錢了 怨不得我們

“若同行挑起價格戰 噹噹絕不手軟”

2018年1月9日,李國慶曾在公開場合宣稱未來的3-5年,噹噹要在全國開設1000家線下實體店。陳立均透露,截止2018年一千平米以上的大店有22家,分佈在重慶、瀋陽、濟南等地。2019年噹噹會在北上廣等開設20家-30家線下門店。“我們在考慮綜合業態,提供多樣的服務。”陳立均解釋,租金、顧客的消費習慣和購買力是一開始沒有選擇在北上廣佈局線下店的原因。

噹噹以圖書電商起家,但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其他電商平臺同樣也正在圖書領域發力,而價格戰則成了吸引消費者的手段。噹噹出版物事業部總經理張玲稱,面對紅海的競爭,噹噹不主動發起戰爭,“但如果其他家挑起價格戰,我們絕不手軟,肯定會有報復的。”

陳立均說,價格戰是把一部分書的利潤打薄了,但同時也促進了整個市場的擴容。他認為,真正影響整個(圖書)行業存亡的是盜版問題。

“盜版對顧客的心智會有很大的影響,便宜,比如拼多多很多這樣的平臺,現在大家覺得買盜版書理所當然,這非常可怕,本質就是知識產權問題。”

他稱,一個出版社打假要投入的人力、物力、精力非常大,很多平臺盜版書佔七成。“很多電子書平臺推出免費閱讀,實際上就是扒了我們網站的很多東西。”

陳立均提到,2019年噹噹會牽頭成立反盜版聯盟,為出版社解決供應鏈升級和智能化,“未來希望噹噹給倉庫、運輸、提供大數據分析,出版社的書都帶著編碼到了噹噹的庫房,實際上控制了貨源。就等於盜版就沒法進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供應鏈基地,這樣能解決盜版問題。”他透露,噹噹網在未來的2-3年內會考慮在河北設立倉儲基地,“做全中國出版物的物流基地。”

新潮二手書網站“孔夫子”上出售的書在陳立均看來,“有些書是過了版權保護了。”他認為,如果版權期早就過了,即使是二手書,也有知識產權問題。

噹噹副總裁回憶海航併購案:他們沒錢了 怨不得我們

整體經濟寒冬不代表出版業的寒冬

在過去的2018年,董事長俞渝曾提到,噹噹聽書是當下投入較大的項目。陳立均坦言,目前,聽書業務還未實現盈利,“短期內聽書不需要考慮盈利。”他稱,與喜馬拉雅聽書業務走的大眾娛樂化風格不同的是,噹噹聽書選擇了兒童聽書為切入點,將採用會員制。

陳立均表示,之所以發展聽書業務,更多的是為了抓住現在顧客閱讀場景的延伸,從而留住顧客。

從2018年起,抖音、手遊等場景化的東西吸引了更多的用戶,北京、上海等地相繼有實體書店倒閉。有著20年圖書行業從業經歷的陳立均直言,因為租金的問題,沒有一個實體書店能靠單一的業態實現盈利。其次,顧客的娛樂消費習慣也在發生變化。

他提出,在之後的規劃中,噹噹會把實體書店做成綜合體,包括遊玩、飲食、閱讀一體化。他稱,“中國人的閱讀習慣並不好,尤其年輕一代我其實蠻擔憂的。”

陳立均提到,“(整體)經濟的寒冬不代表出版業的寒冬,從噹噹2018年的數據看,無論是銷售額還是利潤增速都在加速度增長。知識焦慮會激發更多人讀書。” 他說,噹噹對寒流沒有任何概念,“風口退了,才知道什麼是豬。這個潮水退了,才知道誰是不是裸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