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民国历史: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掩盖了一个事实

评民国历史: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掩盖了一个事实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多次失败,绝望中,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他重新看到了希望。当时的列宁曾代表苏维埃政府郑重宣告:沙皇俄国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全部作废,侵占的中国领土全部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消息传来,举国振奋。孙中山更是倍受鼓舞,他决心“以俄为师",“团结世界上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苏联与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建黄埔军校,组织国民革命军,开展北伐战争,一时间,中国气象万千,胜利的曙光似乎就在眼前。但不幸的是,孙中山过早去逝,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大权落在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手中。当时的蒋介石表现左倾,他积极追随孙中山,为革命奔走呼号,大地主、大军阀们对他恨之入骨,工农群众对他则衷心拥护。为了表示他对苏联的友好及对三大政策的执行决心,蒋介石也象中共领导人那样,把自己的儿子送去苏联长达十年之久。常言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但国共合作使中国这座”堡垒"看似是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在这铜墙铁臂般的坚强堡垒下,中国的任务似乎就是精城团结,万众一心,打倒军阀,打倒列强,恢复中华。

评民国历史: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掩盖了一个事实

当时的中共尚处于幼年时期,陈独秀一介书生,他的愿望就是一心指望帮助国民政府尽快完成国民革命,与国民党共享太平,根本就没有产生过与国民党分庭抗礼的念头,更别说组织自己的军队与蒋介石争天下了。国际方面,中共只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斯大林大国沙文主义的“老子党"眼中,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关系才是头等大事,在重大问题上斯大林甚至不惜牺牲中共的利益来迁就国民党。因此,苏共与中共虽然信仰相同而与国民党相异,但为了"武装保卫苏联”这一战略国家利益,苏共也决不会怂恿中共反对蒋介石。

评民国历史: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掩盖了一个事实

在以上国内国际背景下,蒋介石个人野心澎胀,冒天下之大不韪,出于他反动阶级本性的驱使,主动挑起矛盾,制造分裂,让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陷于失败,同时,也迫使中共走上了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道路。当日本帝国主义长驱直入,民族命运危在旦夕时,蒋介石竟然荒谬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但蒋介石忘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是他制造了矛盾,是他逼反了中共。纵观历史,蒋介石罪责难逃。他背叛孙中山的民主共和精神,大搞封建独裁式的“家天下",一生挟洋自重,把台湾变成了美国在亚洲及太平洋上的”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致使中华民族分裂至今。他,才是最大的民族罪人。

评民国历史: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掩盖了一个事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