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解縉說了3個字朱棣做出一項決定,明朝因此迎來最美好的11年

坊間一直有這樣的傳聞,說清朝的康熙之所以傳位給雍正是因為喜歡乾隆。意思就是,雍正之所以能登上皇位實際上是沾了兒子乾隆的光。對於此觀點,筆者曾經寫文詳細論證過,在此不再贅述,總之,這純屬無稽之談,只不過是乾隆皇帝自己的意淫。不過,歷史中還真有人因為沾了兒子的光而當上皇帝的,他就是明仁宗朱高熾。

朱高熾是朱棣的嫡長子,母親是仁孝徐皇后(朱棣的嫡後,徐達的嫡長女)。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寬厚仁善,自幼好讀書、明事理。朱元璋雖然自己手段格狠辣、脾氣暴躁,但他最喜歡的兒子朱標以及最喜歡的孫子朱允炆都是截然相反的性格。同樣的,朱高熾也因為其儒雅與仁愛的性格深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朱高熾是朱元璋欽定的燕王世子。


因為解縉說了3個字朱棣做出一項決定,明朝因此迎來最美好的11年


但是,朱高熾雖然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器重,卻並不被父親朱棣所喜愛。朱高熾好靜惡動,體型很胖,身體非常不好,就連日常走路都需要由兩個侍從攙扶,對此,戎馬一生的朱棣非常看不順眼。

朱棣喜歡的是二兒子朱高煦。朱高煦也是徐皇后所生,但性格與朱高熾完全不同,他驍勇善戰、足智多謀,簡直就是朱棣的翻版。靖難之役中,朱高煦隨父出征,立下赫赫戰功,還屢次冒死救下朱棣性命。感動之時,朱棣還曾勉勵朱高煦好好加油,並暗示他“世子多疾”,意思已經非常明顯,就是說世子朱高熾身體不好不會活太久,以後要傳位給朱高煦。


因為解縉說了3個字朱棣做出一項決定,明朝因此迎來最美好的11年


但是,出乎朱棣與朱高煦意料的是,朱高熾雖然身體不好,卻並沒有死在朱棣前面。這樣一來,一個難題就擺在了朱棣面前——要不要廢掉軟弱的朱高熾,改立強勢的朱高煦為太子呢?

對於這個問題,朝中也分為兩派,一派支持朱高熾,一派支持朱高煦。朱棣內心肯定是向著朱高煦的,但他仍有遲疑,因為畢竟朱高熾是嫡長子,又是朱元璋指定的世子,如今他並未犯下任何錯誤,於情於理都不該被廢。只是,朱棣仍認為朱高煦才是更好的皇位繼承人。


因為解縉說了3個字朱棣做出一項決定,明朝因此迎來最美好的11年


朱棣在遊移不定時,找來了大才子解縉問他的看法。解縉是太子派的,他內心是絕對支持讓朱高熾繼位的,但這個問題對於臣子來說太敏感了,過分表明立場容易招致殺身之禍。所以,解縉只用3個字來回答朱棣的問題,但也正是這3個字,讓朱棣做出一項重大決定,明朝還因此迎來了最美好的11年。解縉的這3個字就是——好聖孫。

這裡的“好聖孫”指的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也就是後來的明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他的性格與父親非常相似,但才智又在父親之上,確實是一位百年難得一遇的“好聖孫”。朱棣雖然不喜歡兒子朱高熾,但對這個孫子還是非常滿意的。以朱高熾的身體狀況,就算他能順利繼位,也必然活不多久,到時候朱瞻基就將成為大明王朝的新任君主,這是讓朱棣非常放心的結果。所以,朱棣做了最終決定——不換太子,就讓朱高熾繼承皇位!


因為解縉說了3個字朱棣做出一項決定,明朝因此迎來最美好的11年


後來的歷史事實證明,朱棣的決定非常英明,朱高熾和朱瞻基這父子倆都是明朝口碑最好的皇帝。朱高熾雖然只做了10個月皇帝就駕崩了,但在這短短的10個月裡,他創下的功績卻是很多皇帝十年甚至二十年都無法匹及的。朱高熾在位期間,不但為政開明,停止征戰,發展生產,還赦免了建文帝的諸多舊臣,平反了諸多冤獄,廢除了諸多苛政。從朱高熾登基開始,文化得到重視,文人得到尊重,讀書人開始嶄露頭角,為後來的盛世埋下伏筆。

明宣宗朱瞻基也是英年早逝,但他在位的10年,卻幾乎是明朝最美好的10年,朱瞻基沿襲了父親的寬仁統治風格,使明朝的經濟得到空前發展,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他更以皇帝之尊甘願成為文人和藝術的庇護人。與朱元璋和朱棣不同,在朱高熾與朱瞻基在位期間,明朝的文化氛圍非常自由寬鬆,“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于謙等著名文臣都是在這一階段走上歷史舞臺的。歷史學家把明仁宗與明宣宗父子統治的11年合稱為“仁宣之治”,並稱贊其功績堪比漢朝的“文景之治”。

注:參考資料《明史》,文中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