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火锅,川渝地区的金字招牌,在当地遍地开花,甚至走向世界,因征服“外国人的胃”而名声大噪。近两年,它以方便火锅的姿势走上台面,又因“方便火锅触发火警警报”猛刷存在感。

一时间,方便火锅势头强劲,数百家品牌在市场正进行着一场狂欢。可狂欢过后,它们又会走向何方?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方便火锅销量冰火两重天

不久之前

翻开淘宝,近百家方便火锅品牌映入眼帘,让人眼花缭乱。销量排名靠前的品牌几乎都月销过十万,算一算前十名总销量,轻松破百万。而这点销量对方便火锅急速增长的市场而言,只是冰山一角。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在方便火锅市场一片涨势中,有品牌“卖不动”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2017年,有火锅企业剑走偏锋,做起了方便火锅。一路跟来的,除了火锅品牌,还有方便食品巨头,比如统一企业。这一被火锅企业孵化出来的新品种,被称为“近10年最有市场前景的方便食品”。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成都市食品工业协会估计,川产方便火锅销量约占全国一半。另一方面,“市场不够大”“同质化严重,味道不好吃”“食品安全难保障”等质疑,不绝于耳。

目前做方便火锅的,既有良品铺子、三只松鼠这样的零食经销商,也有做火腿肠、肉类等火锅原材料的企业,甚至非食品类企业。

按照企业来源和品牌性质,这些品牌可以归为三大类: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第一类

由火锅领域专业企业,或者相关餐饮企业转型而来,如大龙燚、小龙坎、德庄、香天下、海底捞等等。这一类品牌因产品专业优质、消费基础雄厚,而在方便火锅的消费领域中占据最大份额,影响力也最为明显。

第二类

由火锅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借助自主生产线延伸而来。例如肉包厂、粉条厂借助现有原料推出自热火锅产品,筷时尚、盈棚、踏水坊、剑蜀便是其中代表。

第三类

最初期的方便火锅,即微商自制的火锅产品。即使没有品牌、工厂、精包装,但凭借微商渠道,依然有懒人火锅等品牌取得了一定的市场销量。

但是随着热度褪去,不仅一般品牌销量减少,就连网红品牌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海底捞销量也降低。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方便火锅崛起原因:

1、方便火锅和复合调味品起势

懒、宅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特征,方便火锅和复合调味品顺应起势。随着外卖软件、快递业务的普及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青年一代渴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尽可能得到放松和休息。据调查,76%的觉得自己有些“懒”,71%的人愿意尝试网上订食材这种消费方式,给外卖和方便食品带来契机。方便火锅结合“方便”属性并融合火锅餐饮形式,以其新颖、经济、便捷的属性满足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此外,懒、宅人群虽然喜爱“家里蹲”,但厨房使用频率及能力均极为低下,这就带来了拌饭酱(个人消费场景)、火锅底料(轰趴桌餐场景)等复合调味料的崛起。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方便火锅:火锅流行+懒人文化催生新品类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火锅是中国餐饮标准化最高的品类,营业额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火锅“国民美食”地位难以动摇,根据调查显示,在各个餐饮品类中,火锅处于营业额第一、店铺数第三的位置,22%的餐饮营业额都由火锅贡献,是唯一占比超过 20%以上的品类。

017 年,方便火锅成为当下流行。方便火锅食用时快捷简单,在餐盒内倒一杯凉水大概 15 分钟后,便得到即食快餐火锅。淘宝官方旗舰店内,“海底捞自煮火锅”2017 年 11 月销量达到 8.1 万笔,位列销量榜第二。超越海底捞火锅成为销量排名第一的是“老城南懒人火锅”,月销量 12.6 万笔,年初至今,方便火锅的月销量不断刷新,时近“双十一”促销,预计 11 月销量将达到历史新高。

多方混战竞争白热化

现在的方便火锅市场,有小龙坎、海底捞、德庄、大龙燚等火锅大佬,也有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休闲食品品牌,还有无数火锅上下游企业。多方混战,方便火锅市场吹响了竞争号角。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为争夺客户,各家纷纷使出绝招,时而打起“价格战”,时而推出新口味,企图用产品突围。有时他们也想通过包装设计来谋求一席之地。

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方便火锅市场,分走了一部分客户,产品的同质化加上缺乏核心竞争力,让厂家不进则退。同时,一些厂家也在想办法不断突围,找出一条特色路。

曾经火爆市场的“方便火锅”却遇冷“卖不动”, 行业或迎大洗牌

一些厂家寻改变,相继推出鸭肠鸭胗荤菜火锅、酸菜火锅、牛肉火锅等,米饭、金针菇、贡菜等传统火锅“必点菜”也加入,方便火锅内容更加丰富了。但每一轮新口味推出必定引发一番模仿,口味创新仿佛进入一个死胡同。

更多内容

敬请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