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請牢記2017年12月28日,那是你暫別“滿不在乎”的日子!

孩子請牢記2017年12月28日,那是你暫別“滿不在乎”的日子!

孩子,但求來時,淡然自若!

1

12月28日晚間,我從託管班將孩子接回家。

剛到小區樓下,我下意識問孩子,“想吃點什麼零嘴嗎?”

孩子不假思索,“老爹,買點QQ糖吧!”

我父子倆走進便利超市,我限定兒子最多買5包。

孩子想都沒想,“那就5包吧!”

我摸摸兜,沒有零錢,索性掏出一張面值50元的人民幣,讓孩子自行完成交易,也好鞏固一下數學所學內容。

因偶爾在這家便利店帶孩子一起購買零食,和那位老年男士店主混了個臉熟。

正巧這位店主又愛逗孩子玩,索性在找錢時刁難一下孩子。

“你爸爸給了爺爺50元,一元一包QQ糖,你買了5包。”店主向孩子描述著。

說時,一隻手遞給孩子一張面值20元的人民幣,盯著孩子又說道,“找你錢,對嗎?”

孩子呆若木雞的原地不動,呆萌的眼神中透出些許拘謹。

一看就不常買東西。

只待片刻愣神,一邊接過錢,一邊催促我說,“老爹,我們回家吧!”

此時的我有些尷尬,卻也沒有責怪小傢伙的意思。

畢竟身為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的親子時間極為有限。

“孩子缺乏鍛鍊”,還來不及讓我多想。

人生閱歷豐富的店主果斷岔開了話題,“平時購物讓孩子多參與,熟能生巧的。”

店家善意的提醒,讓我很暖心,也很受用。雖然心裡明白,卻未曾給孩子提供太多的參與機會。

在我的引導下,孩子晃過神來,“50元減去5元?”

孩子心算著,嘴裡嘟囔道,“老爹,應該找咱們45元才對。”

“小糊塗蟲”,我趁機挖苦著孩子。

孩子猛然間覺得不大好意思,急著拉我回家理論,情急之下,差點又少拿1包QQ糖。

我成想,“找錯錢,少拿東西透出的滿不在乎,簡直沒誰了?”汗顏。

2

回到家,我將此事轉述給老婆。

老婆現身說法,給孩子上了一堂關於“錢”的通俗表述公開課。

“錢是每個人辛苦工作換來的,人家給你少找的25元錢,要再能買多少包QQ糖啊?要珍惜家長的勞動成果。”

母子倆在孩子臥室溝通,我隔著臥室虛掩的門簾在一旁聆聽。

此刻,我明白,老婆在關乎孩子成長的生活小事上溫馨細語的貼心溝通,讓孩子更好理解,更好接受,也更深入他心。

孩子說,“媽媽,你講的很清楚,我聽明白了。”

劇情完美以待,來了大反轉。

3

“思嘉,明天上英語課,記得把你的獎狀拿回來。”

坐在椅子上的孩子面露難色,緊巴著小臉,噘著嘴,嚷嚷著,“都怪你們,我的獎狀,不就是把姓名寫錯了嗎!有什麼關係呀!”

不等老婆發話,我按捺不住,走進了孩子臥室。

出口便來,“你這孩子,老爹本來不想今天批評你的!”

“你對別人把你的姓名寫錯了,都滿不在乎,你讓老爹很失望!”

坐在一旁的老婆,未及我再說下去,也補了一句,“你爸爸說得對。”

我接過話題,簡單告訴孩子,“別人將你的姓名寫錯,是對你不尊重。”

待我將要拉開講,老婆知道我一拉開,就收不住了,不知要講到什麼時候。

索性我也聽得老婆勸,看到孩子轉瞬之間的位移與表情包,從椅子上到床上,靠著疊好的被子,低著頭,垂頭喪氣,我收口了。

“罰站五分鐘,好好反省反省,為了不喪失男人的體面,可以不靠牆,靠著客廳的六稜櫃就行”,一言既出,老婆也默許了。

我回到書房,依舊複查起孩子的作業。

在我們家,最大的批評莫過於無言。

無言以對是對犯錯者最大的懲罰。

不一會,小傢伙罰完站,不知什麼時候,在筆記本上記錄了自己當天的要事,算是孩子的小秘密吧!

正完成洗漱的老婆,“思嘉把你今天寫得東西讓媽媽看看!”

不等我發話,孩子踱步小跑進書房,“什麼事情都緊著你爸來!”老婆隔牆有語。

我只顧複查作業,假裝不想搭理Ta,孩子索性拿出自己死纏硬磨的看家本領。

我奈何不得,只得搭理他。

不多時,老婆也來到書房,一家三口圍坐在沙發上。

孩子見狀,非要求大家一起朗讀他的當天要事。

我與老婆難得的默契以對,未能如孩子所願。

我成想,“咱們就事論事,你對自己姓名對錯的滿不在乎,還需要父母做檢討嗎?”

我們雖自視不是完美的父母,也承認自己在親子教育方面存在錯誤、不足與侷限。

但此時,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就事論事,不能矯枉過正。

4

待孩子,把注意力從“少找錢與對自己姓名對錯的滿不在乎”的生活小插曲中移開。

我閱讀了孩子記錄當天要事時透出的心靈筆記,淺淺的讀懂了,“一切經過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好的,家長不能太心急!”

待孩子,深睡眠,我如是寫道。

“孩子,爸爸寧願你自尊自愛,也不願你滿不在乎。”

“孩子,如果你真想滿不在乎,那就讓你變得更強大,變得更屌。”

“為今之計,最可能讓你變得更強大,變得更屌的方法,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學霸吧!”

“少年,新年已來,且行且改變,向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