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書讀了很多作文還寫不好怎麼辦,定是沒注意這幾個讀書技巧

有家長打電話問我,老師經常讓孩子讀課外書,說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可是我已經為孩子買了很多課外書,孩子也讀了很多本課外書,為什麼寫作文還是不會寫,寫不好呢。

課外書讀了很多作文還寫不好怎麼辦,定是沒注意這幾個讀書技巧

這好像是很多家長遇到的問題,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但寫作文還是無從下手呢,讀過一些書和經常給學生輔導的我總結以下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1、 書還是讀的少

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裡特別強調一個量的問題,讀書有效果,特別讀寫作有效果是需要大量的讀書,那讀多少才算多呢,非的破"萬卷"嗎?

其實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辦法來檢驗,比如孩子要完成一篇寫景作文,那先讓孩子回憶一下自己讀過幾篇寫景的文章或段落,有那些是可以借鑑或作為參考的。

我們經常說照貓畫虎,寫作文也一樣,開始寫作也可以模仿別人的作文樣子來寫自己的作文,那你想畫虎是不是先的見到過幾只老虎或老虎的圖片,才能在頭腦裡有一個老虎大概的印象照著畫,寫作文時也一樣。

一看標題就無從下手,類似的文章想不起來那就是讀的少了點或者沒記住,(第二條我再說讀過記不住的解決方法)讀的書少那就是可參考的內容少,就的針對性的多讀,讀一些範文或獲獎的作文,寫景的讀幾篇,寫人的讀幾篇,寫事的讀幾篇把常見的作文題型的文章都讀幾篇,然後照著範文的樣子再寫寫,寫作文就容易多了,至少是好入手了,這算是現學現用了。

讀書是個慢慢積累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讀的書越多,思考的越多,寫作文的就越順越容易,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效果的,但多讀書,養成讀書的習慣,長期大量的閱讀,寫作水平肯定是會提高的。

2、 讀書方法不對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讀的書越多孩子的寫作水平就越高,於是就讓孩子大量的讀,制定好讀書計劃,一個星期看完一本,一個假期看完十本,但讀完了卻發現對寫作文沒什麼效果,為什麼呢?其實讀書也不能太講究數量的,還要講究方法,還要看對書中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的情況,讀書最終目的學以致用,讀了是要用的,檢驗方法是看孩子讀完了能用上多少,書看完了都忘記了或用不上,那讀書就成了浪費 時間的事了。

課外書讀了很多作文還寫不好怎麼辦,定是沒注意這幾個讀書技巧

讀書也可分兩種,有的孩子們是為了興趣而讀書,書中有他不知道的東西,讀了可以增長見識,增加樂趣,比如有個小孩讀一本關於恐龍的圖畫書,你想知道他喜不喜歡讀這樣的書,很簡單,你就問他書種的內容,比如恐龍有多少種啊,他可能會說我這本書裡有十幾種呢,哪種恐龍最厲害啊,他侃侃而談哪種最厲害或他也不知道,但他一定會告訴你這本書裡有趣的地方在哪裡,孩子是開心的在讀書,書中的東西就記得牢,記得快,而且孩子喜歡的書,他自己也會翻來覆去的看好幾遍,看的多記的就牢,記住了用的時候就是隨手拈來,輕鬆自如。

有的是為了完成作業式的讀書,為了完成家長佈置下讀書的任務埋頭苦讀,注意是"苦"讀,這種讀書方式是為了完成任務,以讀完為目的,是痛苦的事,做一件讓孩子痛苦、苦惱的事孩子怎麼會記住書中的內容呢,怎麼能吸收書中的精華呢,他們讀書時只會想著快點讀完解脫痛苦吧所以這種讀書方式讀多少都沒有效果的,家長讓孩子讀書不要做硬性規定,一天看幾頁,幾天看一本太死板了,讀書要隨意一些,單要的是把握效果,孩子讀了幾頁書就要和孩子討論一下書中的內容,看孩子是否理解了,是否記住了,有那些將來可能能用的上的好詞好句好段,抄在積累本上,而且要定期的複習,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而不是家長看著孩子讀,管著孩子讀,那樣孩子很累家長更累。

3、 沒選對好書

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選擇適合他們的書,不要很小的孩子就開始讀四大名著,書是讀了,可裡面的東西他們是理解不了,甚至會理解錯誤,比如很小就讀《水滸傳》可能會把梁山好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精神解讀成打架鬥毆就是講義氣了,所以一定要根據年齡選擇適合孩子的書,怎麼選書呢,選書也有小竅門。

課外書讀了很多作文還寫不好怎麼辦,定是沒注意這幾個讀書技巧

幼兒園和低年級的同學買繪畫書,小學生如果想短期見效買分類作為、作為選集之類的範文類的書,高年級的同學讀名著,無論是寫做還是考試都很有用。

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這句話高度地概括了讀書的好處,讀書再加上好的習慣和技巧,才能學的快,用的好。

課外書讀了很多作文還寫不好怎麼辦,定是沒注意這幾個讀書技巧

這幾天我還會為大家推薦幾本適合不同年齡孩子讀的好書,希望大家關注我,你對讀書和寫作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