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故事的內幕很少和人們的想象一致。通常都是些齷齪的小事,出於最低級的動機。猜測和幻想通常會產生更好的故事。——羅傑·澤拉茲尼《獨角獸之兆》


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許多股民希望自己仰慕已久的高手能直接挑明,他們手裡都持有哪些股票,然後照方抓藥。

或者經常放些內幕消息給他們,以便自己先下手為強。

但是,坤鵬論要告訴你一個殘酷的現實,真正的股票投資高手是從來不告訴別人他買什麼股票的,更不會傳播內幕消息。

原因嘛,真不是自私,因為誰不喜歡自己持有的股票更多人來買,眾人拾柴火焰高,這樣股價才能不斷攀升。

這個坤鵬論曾在 提到過,如果不是以騙為目的,給別人推薦股票基本費力不討好,甚至最後連朋友都沒得做了。

有人曾說過,股票投資的八字口訣“要看見別人看不到的”,在投資時無時無刻不要直線思維,而是逆向思維,對報刊中的“市場共識”更要提防萬分。

德國股神科斯托拉尼表示:“我的座右銘就是,凡是證券交易所裡盡人皆知的事都不令我激動。”

投資靠耳朵,輸到沒法看!

但偏偏因為人類就愛聊天( ),聽故事( ),這兩樣相當能忽悠人,所以以耳代目者多。

不過,我們時刻要明白一個道理,聽消息炒股,即使消息千真萬確,但其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慢,等傳到你我這樣的屌絲群眾耳中,早已是主力埋伏到位,就等韭菜自投羅網。

在 坤鵬論指出,主力除了用錢砸,更多靠的就是心理戰,串通起來製造假新聞、內幕消息、股評分析擾亂人心,是他們次次必用的招數。

投機大神傑西·利弗莫爾曾指出散戶從不反思幾個簡單的問題:

第一,憑什麼說這個都不知道消息,只有你一個人知道?

第二,你消息靈通,為什麼沒有賺大錢呢?

第三,你說那麼容易賺大錢,那你為什麼不去賺這個錢,而只是賺點佣金呢?

(基金經理專用)

利弗莫爾發出以上“戳心三問”也是身受其害後的痛定思痛,在他投資的歷史中,至少有兩次因為聽信別人的消息而鎩羽而歸,甚至直接賠到只剩底褲。

後來利弗莫爾建議每個股民都要在筆記本的首頁寫上:

“小心內幕消息!一切內幕消息概不例外!”

他還總結道:“在股市交易中,小道消息是給我帶來最大傷害的一種東西,正如我的一位朋友對我說的:‘我不相信任何小道消息,我寧可犯我自己的錯誤,也不犯別人的錯誤!’”

胡亂聽內幕消息的另一個風險許多股民都曾遇到過,就是有入無出,有人告訴你該炒哪隻股,你信了,開始確實也賺錢了,但他卻從來告訴你什麼時候出貨,結果是股價跌到底,推薦人早已沒了音信,總讓人有種被忽悠進騙局的感覺。

所以,股市之中,問誰都不如問自己,自己研究,自己決策,自己負責,這樣反而可能會贏。


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當你閱讀足夠多的投資大師的書,就會發現幾乎每位大師都在不斷提醒,股票投資要注重自己的分析判斷,千萬不能依靠內幕消息。

別以為人家是在潑灑雞湯,其實那都是切膚之痛。

伯納德·巴魯克是美國第一個通過投資而不是做實業成為百萬富翁的人,他有著傳奇般的經歷,特別是他成功在1929年大股災來臨前逃頂,更是讓人視為神奇,不斷被津津樂道。

後來,巴魯克淡出證券業,轉向政治和公益,曾歷任六屆美國總統的顧問,為羅斯福新政作出過重要貢獻。

而就在巴魯克29歲時,他遭受了最為慘痛的失敗,而失敗就是源於輕信了小道消息。

他曾在書中這樣寫道:

“我聽說美國烈酒釀造公司很不錯,值得買進,托馬斯·萊恩(注:當時的金融牛人,巴魯克的老闆)就表達過樣的觀點,或者說,一個比我更接近萊恩先生的人告訴我,萊恩曾經這樣說過。我相信萊恩先生的判斷,於是就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

買進時,這家公司是美國規模最大的烈性酒製造商和銷售商。我還聽說它與其他三大烈性酒釀造企業合併的舉措正在醞釀之中,於是就把所有錢都投進去了。

既然我沒有留下一分錢的現金儲備,為了彌補保證金不足,無奈之下我被迫賣掉持有的其他股票,事實證明,這次操作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從巴魯克的自述中,可以看到他一直都在聽說中決策,甚至因為輕信傳言而下了重注,結果把以前賺的所有利潤全部賠了進去。

事後,他的老闆萊恩問他,“我叫你買那家公司的股票了嗎?”

巴魯克的答案當然是否定,並表示自己是聽了和老闆關係密切的人的傳言。

萊恩接著說道:“千萬不要理會關於我向其他任何人講了什麼話的說辭。”

巴魯克恍然大悟,他在自傳中坦承:“關於內幕消息,即人們有時不經意地露出一些話語,其實是蓄意把小米諾魚引進網中,好來喂大魚,而我就當了一回小小的米諾魚。”


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後來,巴魯克通過“秘密渠道”獲得了一個重磅內幕消息,這是他的老朋友從一位在政府農業部門工作的朋友那裡得來的,說是政府有可靠消息,國際上將要對咖啡的收購價格做出重大調整,咖啡的價格會大漲。而且原因相當頭頭是道,比如:咖啡種植園主不能再忍受多年的低價,要改種其他作物;氣象專家預計來年氣候不利於咖啡的生長等等。

政府、農業部門、權威專家、國際形勢、氣候預測等信息彙總到一處,簡直天衣無縫,最終,巴魯克深信囤積咖啡將會大賺一筆。

於是他連調查都沒調查,就決定把大筆資金投入到咖啡的收購中,而且還用適當高於國際市場的價格進行搶購。

為什麼之前就被內幕消息坑過的巴魯克,這次又信了,還如此孤注一擲?

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之前幾次在農產品上投資失利,人在幾次失敗後,總想著打個翻身仗來證明自己,這個時候錢都成了第二位,名譽成了首要,同樣理智也漸漸被衝動淹沒。

而且越是曾經成功過的人,越容易為名譽而戰。

可以說,換成誰都會像巴魯克一樣自信,因為有了內幕消息和權威指點的雙保險,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

但是,巴魯克比較悲催,事又與願違了,隨著咖啡大量上市,價格根本沒有提高,反而不斷下降。

當他趕緊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當時咖啡主要產地的產量時,結果令其大吃一驚,原來這一年的咖啡產量並沒有像權威預測的那樣減少,反而要遠遠大於以往各個年度。

無奈之下,巴魯克只能以低價拋出囤積的咖啡,以損失近百萬元美元收尾。

巴魯克在自傳中這樣說道:“我在華爾街做交易的時間越長,就越不相信各種各樣的小道消息和內部消息。”

而且直到晚年,他還不斷告誡自己:“那些內幕消息,很可能會麻痺人的推理能力,從而使你對最顯然的事實也不理不顧。”

從巴魯克的經歷可以看出,內幕消息是可怕的!

因為人們隨時會被它牽著走火入魔。

當然,巴魯克以上兩次失敗並不能抹殺人家世界級投資大師的名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誰這一輩子還不犯錯呢?

所以,在講述前人所犯的錯誤時,請不要因為我們有了更高級的知識而嘲笑並輕視他們,研究前人所犯的錯誤大有可借鑑之處。

像一個人回想起他的青少年時代,想起那時因為一個奇怪的想示、錯誤的選擇而做了不該做的事,他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

反思社會的歷史也是如此,如果一個人僅僅因為某事是荒謬的就輕蔑地拒絕聽一下,那此人一定是個淺薄的思想家。

聰明的人才會從以前錯誤的思想和行動中吸引教訓,社會不反省從前走過的彎路便不會進步。


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有人說,外部傳的消息不準能理解,如果是上市公司自己的人呢?比如:董事長、總裁。

坤鵬論勸你要認清一件事,公司上市的本質是圈錢,它的董事長、總裁和高管們當然希望越多人買它的股票越好。

所以,曾和索羅斯一個戰壕戰鬥過的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說過:“聽信總裁的消息,就代表你已經虧損了一半。”

羅傑斯在和索羅斯分手後,他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哥倫比亞商學院的證券分析課堂上,他直接告誡學生們,投資最好避開內幕消息。

“我在這一行干時,每天至少有9~10個所謂內幕消息傳來,但無一例外都是錯的。這是因為有些人一開始傳遞的消息事實就有誤,或者他從某人那裡得到了不少好處來傳遞這個所謂的內幕消息,你的錢可能要虧掉一半,如果你是從上市公司董事長那裡得到內幕消息,那你的錢就全沒了。”

大投機家科斯托拉尼也曾總結說:“不知多少次,我由於聽信內部消息損失慘重。投資者的基本品質包括想象力、耐力、遠見和經驗,剩下的就是運氣了,而不是所謂的內部消息。”


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在價值投資的佈道中,有個例子經常會被提起,那就是人們在花費幾百幾千購買電視、冰箱等家電時,總會反覆比較各個品牌和型號的優缺點,但在花幾萬元投資股票的時候,卻往往僅僅參考所謂專家的觀點,某位名嘴的分析,或是某位分析師的研報,甚至僅僅是聽到身邊的人的一點小道消息,就把錢賭進去了。

事實是,我們看到和聽到的信息中,至少有95%是無用的。

前面是大師們的顯身說法,連他們都沒少被內幕消息坑,就更別提我們這些小散了。

散戶炒股有著天然的信息弱勢,我們攝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新聞APP、公眾號、朋友圈、網站、報刊、廣播和電視等公開渠道,而機構大戶人家除了和你看到的一樣,還有內部資料,以及公司花錢買的金融數據和分析。除此之外,他們還能通過各種關係獲得大量內幕消息,有些機構本身就是創造消息的源頭。

怎麼比?

坤鵬論一直強調,大財都是悶聲發的,叫喚得越厲害,其實越希望韭菜趕緊來,這個階段,基本就是陷阱已布好,只等傻子自己往裡跳。

股市無雷鋒,真有賺錢的大機會,誰都會埋頭狂奔,生怕自己趕不上熱乎的。

就像前面有一堆無主的金子,你會先跑去告訴七大姑八大姨,還是自己趕緊往兜裡裝?而且猛裝亂揣的同時還要警惕地四處尋摸,生怕被人發現了。

坤鵬論認為,在這個世界上,除非是你媳婦、老公、父母子女親自做的內幕案例,或許可信,除此之外無論多麼鐵的關係,都不能信。

並且,一件事除非你知我知,這才是內幕,三個人以上知道,基本可以說是眾人皆知,只要眾人皆知的情況出現,那麼信息壟斷優勢也就消失了。

沒有壟斷的信息,如果還天真地照所謂的內幕消息行事,那就是100%被收割的命。

很多時候,常識比驚喜在金融市場中更靠得住。

另外,通過消息賺錢,你不怕被抓,就不怕每天提心吊膽嗎?

內幕交易在美國是重罪。

中國就算抓得不嚴,但也有可能哪一天嚴起來,吃不了兜著走,至少是一個小辮子,別人隨時都可以揪一下。


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2017年年初,媒體報道了一位大學教授利用內幕消息炒股被罰110萬的事。

這位叫宋常的大學教授其實也挺悲催的,他桃李滿天下,所以有些學生會給他內幕消息,結果他利用內幕消息炒股,還是大敗虧輸。

他操作的股票,多則虧損數十萬,少則虧損數萬。

虧了錢已經夠讓人鬱悶,但更讓宋常鬱悶的是,他利用內幕消息炒股的事情還被監管機構抓個正著——被罰款110萬元,而且被處以10年證券市場禁入,也就是10年不能炒股!

坤鵬論常提投資最多些逆向思維,因為股市賺錢的永遠是少數,而這少數中往往多是逆向思維者。

比如:邁克爾·斯坦哈特,他曾是世界著名的短線殺手,1967年他在紐約開辦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投資管理公司,28年後,他關閉了26億美元的合夥投資基金,全身而退投向公益慈善事業。

斯坦哈特的業績相當出眾,如果誰在1967年投給他10000美元,20年後,這筆錢直接翻成了100萬美元。

據說,他每年會付給華爾街經紀人的交易佣金高達3500萬美元,這筆錢並不是為了得到內幕消息,甚至他自己在出貨的時候也會故意製造類似的內幕和預言。

他慷慨掏錢的主要目的是,保證自己第一時間知道華爾街會有什麼消息傳出去,然後判斷該消息在市場中會引起什麼樣的反映,從而比別人保持一點點優勢。

因為,華爾街一些公司的影響力非常大,他們的觀點和看法往往會在一定程度左右市場走勢,而斯坦哈特並不輕易相信這些看法,他只希望那些聽到這些信息的投資者認為是對的就夠了,這樣他就有了操作行情的時間和空間。


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坤鵬論曾看到兩個在券商工作的人的肺腑之言,他們各自所在的券商都會有內幕消息,但可靠性都“不怎麼好”。

在國內,內幕消息其實是有一個產業鏈的,是小型主力做局的必要步驟之一。

一些地下私募(小型的陽光私募也可能有)決定做某一隻票(一般都是小股票,流通股不多),在先建倉差不多的情況時候,就開始通過各種所謂的“內幕消息”散播出去,然後讓散戶開始抬轎拉昇出貨。散戶一般都是最後一環,把籌碼散給你之後他們跑路了。所以大家如果經常收到某些電話,給你內幕薦股,基本上就是這個路子。

這種不靠譜的內幕消息有兩個特點:一是股票都是小盤股,可能幾千萬就能控盤的那種,二是在你得到消息之前股票可能已經有了大幅拉昇了。

看到這裡,相信一些老鐵會奇怪,為什麼人們這麼愛傳內幕消息?

按說,排除騙子的可能,一個人獲得了內幕消息應該獨享才對,為什麼還要告訴別人?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其根源是人類自負的特性。

具體說來就是我很聰明,甚至比其他人都聰明。

這其實也是自卑情結的表現之一,唯我獨尊。

在這個情結的作用下,許多人開始相信自己,開始尋尋覓覓各種小道消息、內幕消息。

找到後,又感覺如獲至寶,神秘兮兮地與熟悉的人分享,以表現自己的高人一等,希望獲得別人對他的仰視和感激。

在生活中這樣的人也很多,比如:

見面就和問你在哪兒工作,如果是國家機關,就問你認識誰誰誰嗎?反正都是司局級以上的領導,如果是像BAT這樣的公司,就說認識馬雲、馬化騰、李彥宏,或者是某些個副總裁。

他們尤其喜歡傳播上層之間人際交往方面的“小道消息”,因為這些“小道消息”往往無法查證,容易被人相信。

都說會咬人的狗不叫,真正牛逼的人從來不炫耀,因為人家不需要用言語證明自己。

這樣的人在心理學上稱之為缺乏安全感型人群,自尊心過於強烈,且自我能力有限,只有靠“認識”誰誰誰,傳播內幕消息來渲染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優勢,讓自己的頭上多一道光環,突出自己的價值。

而股市中此類人不在少數,不是在你身邊,就是在你朋友身邊,信他們傳的“內幕消息”,那簡直就是向死無生。

所以,最後的結論就是:

克服對內幕消息的貪念,不聽不信,絕對是成功投資者的必修課之一。

坤鵬論堅信,在股市中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不理會所謂的內幕消息,那誰也無法騙到你。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保羅·安迪瑞森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實驗者分為4組,並都模擬為投資人。

在這些投資人中,有兩組根據公司的股價和實際新聞報道,對一種價格變動不大的股票做模擬投資。不過,其中一組投資人不斷獲得這家公司的消息,另一組則完全沒有這類信息。

另兩組也接受類似的實現,只不過他們買賣的股票價格變動較大。

結果,沒有得到任何消息的投資人,賺的錢多於不斷得到信息的人,而投資於價格變動較大的股票時,對市場情況茫然無知的人,賺的錢也比受到媒體影響的人多出了1倍以上。

所以,投資股票,特別是初期,最好摒棄請別人推薦股票,不去看各種股評和分析,不聽所謂的內幕消息,每天多看看國外的經典投資著作,與成功者為伍,會讓你離成功更近,儘管不能和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組隊,你也可以閱讀他們的圖書,和他們的精神與思想交朋友。


坤鵬論:炒股靠耳朵 輸到沒法看


股票投資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就在2019年2月14日,已經95歲高齡的查理·芒格出席了Daily Journal的年會,他在回答提問時講了這樣一個段子:

一天一個人向莫扎特請教如何作曲?

莫扎特問:你多大了?他說:23歲。

莫扎特說:你太年輕了,沒有辦法作曲。

然後他說:但是我聽說你10歲時就開始作曲了,為什麼還說23歲太年輕了呢?

莫扎特說:我10歲的時候不會請教別人如何作曲。

所以,為了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那些錢,你必須要對自己負責,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你爸媽,沒有一個人可以無私地幫助你,特別是在金錢的世界裡,道義完全放在兩旁,即使你認為最彌足珍貴的友情,沾了銅臭後也會變成塑料花。

各位老鐵,從今天開始,希望你能堅決地抵制住內幕消息的誘惑,別用耳,用眼睛、用心投資,這樣你不贏誰贏!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5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5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6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