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誰才是複雜性系統運轉的源動力?

​所有複雜性系統都遵循著——最渺小的個體成就了最偉大的整體。

——坤鵬論

坤鵬論:誰才是複雜性系統運轉的源動力?

從今天開始,坤鵬論會和大家一起重新學習複雜性科學幾個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名詞。

第一個要說的名詞是自組織。

因為,所有複雜性系統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自組織。

而複雜性系統運轉的動力以及複雜性的特性,全都源於自組織。

理解自組織,是瞭解社會、股市、金融以及經濟這些複雜性系統的關鍵。

一、什麼是複雜性科學?

開始前,坤鵬論先梳理一下複雜性科學的定義要點:

第一,它屬於基礎科學層面。

第二,它建立在還原論 、經驗論及“純科學”等經典科學基礎上。

第三,吸收了系統論、理性論、人文精神等。

第四,以探索複雜性為主、以超越還原論並將還原論同整體論結合起來的、關於複雜性系統一般理論的學科。

第五,目的是,幫助人們瞭解自然界、社會領域複雜的現象,揭示其規律及動因,以便人們更好地適應與進行調控。

第六,包括非線性科學、混沌理論、分形學、模糊學、信息論、控制論、相變論、自組織理論、系統論、耗散結構論等許多分支學科。

第七,目前基本的研究工具有系統仿真、細胞自動機、神經網絡、布爾網絡 、開關網絡模型、遺傳算法、計算機模擬、數學模型常用的是由狀態變量和結構變量構成的狀態方程等。

從上述定義要點,我們可以知道:

複雜性科學沒有否定還原論,還原論是它的基礎之一。

複雜性科學是基礎科學,融合了不少其他學科的知識、理論、工具。

這讓人不禁想起了芒格提倡的用多思維模型看待事物。

知識大分工最大的弊端就是,人類更多時候就像盲人摸象,摸到什麼就以為大象像什麼。

複雜性科學就是希望融人類科學於一身,然後再去觸摸世界這頭神秘的大象。

不得不承認,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顛撲不滅的真理。

二、複雜性系統的四要素

總結下來,複雜性系統一般具有四個要素:

1.異質性

顧名思義,不同性質,不同特點。

就像人類社會,每個人都是獨立而不同的個體,他們人性不同,認知不同,千人千面,千差萬別。

複雜性系統的異質性指的就是,組成它的個體各不相同,個體的異質性越強,整個系統會越複雜。

2.非線性

非線性,坤鵬論已經講過多次。

它反應的是無法直接估計的,不呈直線分佈的效應。

它突破時間和邏輯的線性軌道,隨意跳躍發生。

線性就是有著明確的因果關係鏈,當在紙上畫出方程式,就能畫出一條直線。

非線性則是,當把方程式在紙上畫出來時,繪製出的是一條彎曲的線,就是塔勒布所說的——凸性效應(反脆弱性)和凹性效應(脆弱性)。

如果用一句話表述線性系統與非線性系統之間的區別,那就是:

線性系統中,整體等於部分之和;

非線性系統中,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或小於部分之和。

非線性中各影響因素之間的關係是乘法,還有變量、函數、指數……

所以,起始可能很不起眼,很渺小,結果卻往往很極端。

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3.等級結構

它背後是複雜性科學的支撐理論之一——等級系統理論。

該理論由美國的生物學家霍華德·帕蒂和經濟學家、政治學家和認知心理學家H.A.西蒙等,以一般系統論、數學和哲學為基礎,在20世紀60、70年代發展起來的。

不過,直到20世紀80年代,這個理論才在生態學中逐漸受到重視,並有較明確和全面的闡述。

等級系統,可理解為一個由若干有秩序的層次所組成的系統。

從低層次到高層次,行為或過程的速率依次減小。

即:高層次以慢行為為特徵,低層次以快行為為特徵。

等級系統理論的核心觀點之一是,系統的組織性來自於各層次間的過程速率的差異。

我們人類社會,是不是就是如此的等級系統呢?

低層次快,高層次慢,在人類社會中是什麼樣的反映?

4.交流

系統中不斷進行著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流,這種交流就像系統的血液流動,給個體帶來了動力,他們由此而運動,最終推動了整體系統的運轉。

三、自組織行為

以上四個要素錯綜交織後作用於系統的個體,產生了自組織的行為。

我們可以用下面這句話將四個要素串在一起描述出自組織行為:

複雜性系統,通常是通過其中異質性的個體之間的非線性作用而自組織成等級結構。

這一等級結構又支配各個體之間的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流,同時又互受影響。

世間萬事萬物,形形色色的各種系統,都具有結構。

就像一個小小細胞,其複雜程度,絕對不亞於一個社會的複雜程度。

而大自然自有一套絕妙的方法讓自身有序運行,這套方法就是自組織。

自組織的最大特點在於“自”,複雜性系統,不用任何形式的內部控制,就能從最廣泛的個體開始自己組織起來。

由此,讓我們反觀人類社會,對照思考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所闡述的:

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是實現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人民群眾就是人類社會這個複雜性系統的個體,他們的自組織行為創造了人類歷史。

所以,坤鵬論認為,所有複雜性系統都遵循著——最渺小的個體成就了最偉大的整體。

簡單講,系統相對永恆,其中個體的服從變異和消逝的規律,它們的變異和消逝為的就是推動系統不斷演進。

坤鵬論:誰才是複雜性系統運轉的源動力?

四、廟會就是自組織

人類的經濟結構就是最典型的自組織過程。

它通過一個“自組織”的過程,就從無政府的狀態中誕生了。

而且,人類社會中層出不窮的經濟結構基本都源於自組織。

其中最神奇的經濟結構,同時,地位和作用最顯著的是——市場!

而且,最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也發生在市場。

我們知道,人類最早的市場並非是聽了誰之命才建立起來的。

它始於原始社會,始於物資交換,完全自發產生。

慢慢地,特別是人類進入農耕文明後,只要有人口聚居的地方,就一定會有交易發生,有交易發生就一定會形成市場。

城市=城+市。

但是,“市”,往往產生於人口聚居的“城”之前。

正如馬克斯·韋伯所說:“城市,本質上是一個市場聚落。”

傳統的廟會、農村的集市、蒙古族的那達慕……這些都是市,它們從來都不是事先規劃出來的。

比如:中國所特有的廟會的形成,完全就是個自組織的經典案例。

寺廟本來是祭拜、燒香的場所。

因為異質性的個體——人類,會在某一天或某幾天來燒香拜佛。

這個人流量的變化完全是非線性的,只要到達某個點,就會形成人山人海,不過,這個點誰也預測不了。

人流帶來了財流,於是商人、小販、耍把戲賣藝者、算命卜卦者、唱戲者等自發地紛至沓來,如影隨形。

廟會這個系統也自然地形成了等級結構,它在其中又支配組織各個體之間的能量、物質和信息的交流,同時又互受其影響。

於是,獨特的兼具祭祀和市場貿易兩項功能的廟會就出現了。

據史料記載,廟會也稱廟市,唐代已經存在。

由於其市場性質越來越濃厚,簡單講,就是購銷兩旺,漸漸成為定期活動,所以叫“會”。

從明代開始,許多廟會已經開始向市集的性質上轉變,大多數是遊玩觀光或購買商品,真正進行祭祀或拜謁的人並不多。

到了清代,廟會分為所謂的“多內涵型廟會”與“迎神賽會”。

前者在宗教的同時有遊樂等活動。

後者則是把神像抬出廟外巡行,是沒有集市但有表演的廟會。

同時也有部分地方無廟有市也稱廟會,如北京著名的廠甸廟會,這些也統稱之為廟會。

貨幣如水,商業如流。

自古以來,流量聚集地就是生意聚集地。

這樣的特性也決定了經濟和金融具有流體的特質,而信息就是推動、攪動它們的能量。

思考一下:

為什麼現在的大型商場都要大量引進餐館呢?

坤鵬論:誰才是複雜性系統運轉的源動力?

五、交易所也是典型的自組織產物

交易所——交易某種信息及物品的固定場所,本質是信息平臺。

當今社會,它已然是世界金融和商業非常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它同樣也是典型的自組織產物。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人們在商業活動中,除了直接交易外,更多時間還是花在了為買賣成交而打探消息,瞭解行情,籌措資金,尋找貨源……

其實,現在也一樣,變的只是方法和途徑,目的從來沒變過。

可見,自古以來,都是信息推動商業。

商業源於供需,而供需這個實際行動前,必須要有信息的連接。

不管是超市、商場、展銷會,還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它們都是融合了信息和交易的平臺。

那時候,城市中的商人經常要碰頭聚會,主要就是為了獲得信息,這樣才不會錯過任何可能的貿易機會。

起初,異質性的商人個體自由地、漫無目的地漂游著。

很快,相互需求匹配高的商人開始自組織——自動組合成商人群體,並確定固定時間、固定地點聚會交換信息。

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永遠是無止境的,特別是在信息傳播途徑有限的那些年代,人的信息載體功能很強。

這使得,商人個體需要不停地去尋找更多信息。

而已經形成信息聚集體的商人群體,同樣需要更多人參與進來,貢獻和消化信息。

漸漸,大一點的商人群體會吸引周圍的個體商人自動附合。

最終,一個更大的、全新的商人自組織結構形成了——交易所。

最早的交易所只有固定場所,但沒有專門的建築物。

交易所的英文為bourse(現在常用來特指證券交易所),它在13世紀才在比利時布魯日市誕生。

當時,在該市有位名叫旺代爾·布爾什的人,他建造了一座“布爾什公館”(Bourse)。

因為是當地名人,再加上他的家族紋章是三個錢袋。

所以,銀行家、大小商人和經紀人等,都喜歡在這座公館附近聚會。

那時,只要一說bourse,就指的是到布爾什公館附近聚會、碰面。

後來交易所擁有專門的建築物,完全就像一切複雜性系統的運動所呈現的規律一樣——偶然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件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證券交易所誕生於荷蘭。

那時候,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股票交易非常火爆。

開始的時候,股票交易商都在阿姆斯特丹一座始建於1550年、名叫“新橋”的橋上交易。

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在“新橋”上花兩三個小時進行交易、討論、傳遞和探尋股票信息。

但是,如果遇到颳風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怎麼辦?

這些股票交易商就會跑到距離“新橋”最近的名叫“聖歐拉夫”的教堂,在那裡繼續交易。

顯然,這座教堂儼然成了第二個交易場所。

但是,熱烈交易與交流結果就是人聲鼎沸,這讓“聖歐拉夫”教堂的主教,是可忍,孰不可忍。

終於在一天,暴怒的他直接將交易商們轟出了教堂,併發出以後再也別來的禁令。

沒了辦法的交易商們,只好集資建造了一座房子。

這座在1611年建成的房子,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證券交易所。

坤鵬論:誰才是複雜性系統運轉的源動力?

同樣,紐約證券交易所誕生於一棵梧桐樹下。

那時,許多證券商聚集在這棵樹周圍討價還價。

1792年,24位證券商在這棵梧桐樹下籤訂了誠實守信的交易盟約。

從此,紐約的證券交易進入了集中交易時代。

六、“看不見的手”就是自組織

經濟中的自組織過程,正式被提出是在18世紀。

也就是1776年英國經濟學家、道德哲學家、西方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所說的“看不見的手”。

亞當·斯密萌生這個名詞的前提是,他困惑於一個問題:

個人和企業追求的都是自身利益,也就是個體完全自私自利,他們不會考慮別人,更不會大局為重。

可是,為什麼他們匯聚在一起形成的整個經濟,卻能有序地連結在一起,有效運行,而不是各懷私心造成的無秩序野蠻生長?

亞當·斯密在書中這樣總結道:“‘自身利益’”這一簡單原則足以創造一個可‘自我調節’的經濟體系,它好像在一隻‘看不見的手’的指導下運行。”

“這一切並不來自向我們提供晚餐的屠夫、釀酒師或麵包師的慈善,而是來自於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心和重視。”

在經濟這個複雜性系統中,自組織背後的驅使之力——自身利益,能使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與需求達到平衡。

比如:

當一種商品短缺時,價格和利潤會上升,追求自身利益的供應商處於較高的利潤水平,不用任何命令,他們就會主動生產更多商品來彌補供應的不足。

如果,一些供應商希望通過為其商品過高定價而賺取高額利潤,追求自身利益的供應商會通過制定公平的價格來盡力搶奪價格欺詐者的客戶,最終將減少價格欺詐的行為。

如果某一特定行業的商品短缺,該行業的工人工資將上漲,自身利益將激勵新的熟練工人進入這一工資較高的行業,因此可滿足市場的需求。

亞當·斯密推斷,追求自身利益的個人和企業之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本身就能創造一個運行良好的經濟,而無須任何人對其進行管理,這就是他的自由放任主義。

坤鵬論:誰才是複雜性系統運轉的源動力?

七、理論實踐:為什麼黑天鵝越來越多?

之前我們在學習《反脆弱》、《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簡歷》中有個總結:

整體(或稱之為系統 )總是以犧牲個體達到其演進,小錯越多,整體越進步,而小錯需要個體去犯,去犧牲個體,於是,個體越脆弱,越渺小。

這從我們的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就能深刻地體會到。

社會分工造成的後果是,人越來越專精。

專精的結果:

——就是塔勒布所說的,領域獨立形成的領域依賴。

——就是錘子綜合症:“如果你手裡的工具只有錘子,那你會把每個問題都看成是釘子。”

——就是這個領域是頂級專家,換個領域就是小白,還非要用自己擅長領域的知識套用過去,錯上加錯。

——就是經濟學家賣弄自己的數學模型去預測疫情。

於是,許多複雜性系統,比如:經濟,就發生以下變化:

——分工使得參與經濟這個複雜性系統的個體越來越多;

——工作和知識都被分工的個體,異質性也越來越強;

——整個系統的環節也被分割得越來越細碎,等級結構也越來越繁複;

——科技、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使得不管是物質交流,還是信息交流,效率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信息。

以上疊加交織、相互影響在一起,共同作用於系統中的個體,造成個體的自組織行為異常繁多、活躍、複雜。

反映到整個經濟系統,它就像一隻密閉的鍋,被信息能量之火不斷加熱,造成其中基於自我利益的個體的自組織行為,不斷強烈地激盪、沸騰、膨脹,鍋中的情況越來越複雜、擁擠,個體需要突破,於是開始非線性地衝撞鍋壁,鍋體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其整體的非線性曲線走勢越來越陡峭。

不要忘記一點,這隻鍋也是由個體組合,鍋體即個體,個體越多,越複雜,越難以預料哪個個體在關鍵時刻會掉鏈子……

之後呢?

且聽下回分解!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