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知識科普三:茅臺、五糧液、瀘州老酒和洋河的酒海沉浮

一、 瀘州老窖和五糧液同屬於濃香型白酒,對於濃香型白酒最重要的自然資源就是酒窖,特別是陳年酒窖。

“濃香的侷限是時間,茅臺的侷限是空間”。茅臺的擴產,最難的是找到具備同樣風土條件的地方建廠。而濃香酒質量的好壞,要取決於窖池時間的長短。由時間雕琢出來的老窖池,是再多金錢也無法複製的,是瀘州老窖最寬廣的護城河。

瀘州老窖擁有440年窖池4口、300~400年窖池94口、200~300年窖池344口、100~200年窖池1177口,百年以上窖池合計1619口,壟斷了全國濃香型名酒企業90%以上的老窖池。另有百年以下窖池8467口。

窖池的年齡,決定了其優級酒的出酒率。20年以內新窖一般產不出優級品好酒,20-50年的可以生產5%-10%的優級品好酒,50年以上的才能產出20%-30%的優級品好酒,百年以上老窖優級品率更高。

我以前不明白為什麼五糧液不能像茅臺一樣專注於高端品牌,而同時生產了很多的低端和中段白酒,現在明白了,是因為濃香型白酒的釀造過程決定的。

顯然五糧液的老窖數量遠遠不如瀘州老窖多,但是高端酒產量卻比瀘州老窖多得多,這說明隨著窖齡的增長,其生產優質酒的比例會迅速提高。

就業績而言,老窖的天花板明顯。老窖走輕資產道路,多年未投資於產能,在這行業冬季裡,其固定資產週轉率高,銷售壓力不大。但是在行業發展階段,面臨嚴重的高端酒產能問題,無法放量,利潤和營收上不去。

還有一點就是五糧液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勒緊褲腰帶建設窖池,也為今天的規模打下了最大的基礎。

白酒知識科普三:茅臺、五糧液、瀘州老酒和洋河的酒海沉浮

二、 插播我的一個判斷

白酒現在整個行業是產能過剩的額,隨著經濟的增長、喝酒群體數量的穩定以及減少,中低端酒的低門檻,所以我們看到雖然大家都在增長,但是很多企業是坐順風車,整個行業的利潤大頭都在高端酒。

對於五糧液和瀘州老窖這樣的額,中低端酒本來就是生產高端酒的必須產品,完全可以進行價格戰。我們再比較一下瀘州老酒和五糧液高端酒利潤在整體的佔比,就明白為什麼茅臺可以獨佔鰲頭了。

中國高端白酒主要就是茅臺、五糧液和國窖1573三大塊,其他品牌暫時產能還太小。比如緊隨其後的洋河夢之藍,根據公司過往披露,大約帶來公司營收的20%左右,其中高端夢6和夢9(夢3在500元價格帶,一般歸入中檔酒)合計營收佔比可能僅佔公司總營收的約8%,對應總銷售量不過千餘噸。

偉大品牌的核心是超級單品。能夠成功的大公司只能是那不斷開發超級單品,別人趕不上的公司。持續成功的企業,都是高度重視超級單品的企業。企業的大贏利要靠超級產品去驅動。

白酒知識科普三:茅臺、五糧液、瀘州老酒和洋河的酒海沉浮

三、但老窖明代窖池400年只有4口,五糧液明代窖池600年有16口(實際生產只有15口),但五糧液這15口明代窖池的酒質是最極品的濃香,做為調味酒用,通過勾兌完全可以彌補百年窖池少的短板(如果說老窖是濃香生產的黃埔軍校,那麼五糧液就是濃香勾兌的鼻祖),這樣說吧長髮升一口明代窖池可以抵得上老窖上百口百年窖池,為什麼1573不放量,應為根本放不起量,量放上去酒質會下降很多,老窖高端產能輸給五糧液是先天(明代窖池)加後天(80,90年代五糧液瘋狂建窖池擴產能)決定。

實事求是的說普五酒質比10年前是下降的,不過不單是五糧液,這十年整個濃香的酒質都在下降,濃香好酒想上量太難了,這個是先天工藝決定的,沒辦法。實在喝濃香就喝1573吧,酒質還保持得不錯,五糧液的1618也還行。

這些年在品質做的最好的應該是貴州茅臺吧,按部就班,精益求精,這也是一種強大的實力。

濃香工藝一甑糟子,蒸餾出來的酒講看花摘酒,也就是量質摘酒,一般的窖池基本上10%左右的出酒率,這部分是最好的酒,作為一級基酒,生產普五及1573這個檔次和以上的酒,其他的就作為二級,三級基酒做檔次比較差的酒和勾兌調味酒,但這個出酒率是根據窖池年限(首要條件)和酒師的水平決定,窖池越老一級基酒出酒率越高。五糧液長髮升和老窖國寶窖池的一級基酒出酒率非常高,能達到70%以上,但這些窖池的酒都是作為勾兌調味酒(不做基酒)及其珍貴。濃香工藝核心之核心就是窖池,千年酒窖萬年糟。

1)濃香窖齡長短是決定出好酒的先決條件,相同的窖池,不同的酒師出好酒的量是不一樣的,釀酒是古老傳統的手藝活。

2)人才主要指烤酒的酒師,當然勾兌師也非常重要。

3)每個酒企都有一個總的勾兌師對產品把關,現在大的酒企都會用計算機打色譜,人工和計算機雙勾。

4)用小杯從噸級的基酒採樣勾兌,邛崍,宜賓,瀘州的基酒廠,幾w噸級別的,一個廠也就幾個勾兌師。

白酒知識科普三:茅臺、五糧液、瀘州老酒和洋河的酒海沉浮

三、 季老交了最好的一副牌在袁董手裡,茅臺不需要的是發展空間,而是不能犯錯,10年內,最大對手五糧液的高端產能,是遠遠比不了茅臺的。歷史總是不經意的給人開玩笑,五糧液現在的唐董,有些季老的風骨,而袁董身上,總讓我覺得有幾分王國春的影子。不同的先天工藝決定不同的企業發展戰略,這個沒可比性,他們都是值得尊敬的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體制內都是屁股決定腦袋,後期五糧液的貼牌和茅臺巨大的渠道價差,都是體制造成的。

茅臺現在的高端產能儲備,是任何一個其它白酒企業都望塵莫及的,未來10年也只有五糧液有這個能力再去和茅臺掰掰手腕,但難度是非常非常之大,我在想如果五糧液加上洋河的營銷管理和執行力,是可以把茅臺拉下馬的(高中低端統一算,高端還是拉不下茅臺)。

濃香10年之內高端想上量非常之困難,但越往後濃香的酒質會越好。

四、63年的第二屆評比,五糧液永遠的榮耀,第一次參加技壓群芳,頭名狀元,只有那一屆,是所有的酒不分香型拉通了比,根據色香味盲喝打分排座次,前四名全是濃香,時至今日濃香依然是主流香型是有一定道理的。第三屆由於周的干預,按香型評比,西鳳的香型當時沒定型,居然下馬,令人唏噓不已。第二屆也有遺憾之處,由於三年自然災害,很多酒廠都停止了生產,比如瀘州老窖一直耿耿於懷,當時瀘州歸宜賓行署管,自然災害期間沒有糧食釀酒,停止了一年多沒生產,發生國寶窖池不出酒事件,而五糧液不缺糧食一直沒間斷過釀酒,從釀酒常識來說,那一屆的瀘州老窖特曲不能代表老窖的真正水準。而五糧液爭議也很多,尹氏後人說63年評酒的五糧液就是拿的長髮升幾年前的存酒參加比賽,而五糧液廠方又宣稱是經過範玉平大師勾兌後參加的。

1) 濃香其實也要存放的,普五90年代要4年才出廠,現在是2年,至於濃香存儲多長時間這個沒有標準(事實上口感這種感性主導的東西,沒有辦法用時間量化),只是我個人感覺濃香存儲5-6年左右是比較好的,2-3年的酒還是太生和澀,口感不自然。

2) 從我自己喝過存得最長的普五大概有30幾年,然後20,10幾年乃至幾年的酒給我的感覺就是(保證不漏氣跑酒的前提下),越長的時間口感越細膩越純越極致,如絲綢般一樣順滑,但厚度會減不少,五糧液特有的複合噴香會顯得更典雅與純和。我從不喝紅酒所以也不知道怎麼和白酒相比較,黃酒倒是越存越好喝。

關於五糧液和老窖,先了解下多糧跑窖法和單糧原窖法工藝上的區別,濃香的生產工藝是講流派,有區別的,不是說同為濃香,生產方式都一樣,理解了這個區別,再來談高端產能的差距,理解不了,事實就擺在這裡,五糧液就是欺負你老窖高端放不起量,你說普五比你1573差,你說你有業界第一的國寶窖池群,普五未來幾年能放量到2w噸,你1573今年出貨量不會超過2k噸,你說你是奢侈品,一批頂破天720,還是那句話,老窖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1573已經不是傳統的老窖口感,但是算現在頂級的濃香了(吳曉萍大師的巔峰之作,我覺得不管喝酒鬼或者文君都有吳大師作為女性的那種細和柔在裡面),最接近老窖傳統口感的還是特曲。普五始終回不到10年前的那種複合噴香的自然感覺,新酒的噴香還是保持,只是給人的感覺很生硬,不自然,不像10年前喝普五那種一氣呵成渾然天成的感覺。普五的優勢就是反正就現在的酒質,我能提供1w多的產能,其他濃香上不到這個量,如果量上去了,酒質下降比普五還厲害。但現在濃香有個趨勢就是降度,基本上每個二三酒廠,沒產能優勢的企業,主打產品都是降度,降度後調淡雅綿柔的口感就非常容易,從工藝上來說,度數越高的濃香越考技術。五糧醇淡雅系列非常有市場競爭力,特別是藍淡雅,不到200塊的價位,比很多2,300塊價位的酒,不管酒質和口感都好很多,五糧液的想法很簡單,先把五糧醇的量做上去,規劃是到5w噸,規模做大後再來提價,量的基數大了,提個2,30塊,利潤貢獻很可觀。汾酒的消費群體有些侷限性,這個是口感決定,我個人理解,未來10年濃香依然會超過5成的市場份額,但清香,醬香的市場份額都會擴大,這些增長的市場份額本來就屬於它們(汾酒的優勢就是清香鼻祖,香型內的競爭對手非常之少,不像濃香這麼激烈)。福中福這些五糧液系列酒,喝來喝去都是那個味,基酒質量決定的。往後幾年100-300這個價位段的產品會殺得天昏地暗刺刀見紅,特別是2015年按照各大酒廠擴的產能放出來後,2,3線酒廠本地大本營市場不管消費升級(價格帶上移)還是深度渠道營銷做到極致(最終都會飽和),唯一的出路就是出省,開闢外地市場,但要打出去的難度可想而知。這兩年的白酒價格飛漲,確實是非常之不理性,整個行業都應該沉下來,理性思考,什麼才是良性發展之道。

吳大師土生土長的瀘州人,我個人覺得,濃香這幾十年最牛的兩個勾兌大師,一個是範玉平,一個就是吳曉萍,現在皇臺的高端酒也是吳大師在設計酒體。現在的普五不可能回到10年前,90年代的普五要存儲4年才出廠,現在只有2年,我自己喝普五都是喝幾年前存的,每年買點存起,新酒就只有喝1618。五糧醇2012華東市場賣了都有1w多噸,全國加起來是超過3w噸的,如果今年華東模式全國推廣做得好,5w噸的目標可以提前實現。

你不瞭解白酒的釀造工藝,特別是濃香不到10%的優質出酒率,不擴產能,怎麼可能有高端酒,你真以為擴10w噸,就有10w噸的好酒嗎,五糧液20w噸的固態產能,能摘的一級基酒也就2w噸左右。

如果2,3年後喝放到避陰處就可以了,反正高溫陽光是存酒的殺手。現在普五沒有長期保存的價值,如果有老酒要保存的話,第一層拿老白布封口,第二層用食用蠟在白布上再封口。

白酒知識科普三:茅臺、五糧液、瀘州老酒和洋河的酒海沉浮

四、 高端產能和渠道模式創新,可能是未來十年,白酒行業那個酒企能勝出的決定因素。

到這裡,可以說說什麼是好酒了,中國市場酒精飲料消費現在還是以濃香為主,醬香為輔,茅臺是現在是能喝到的最好白酒,為毛不是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呢,親,你如果80,90年代喝過蘿蔔瓶的五糧液,老窖的特曲,劍南春,再次的話喝過尖莊以及老窖的頭曲,和現在的普五和1573是一個概念嗎,只能說茅臺還是當年的茅臺,但濃香的幾大家和當年的產品已不能同日而語了,想起80年代外公喝蘿蔔瓶的五糧液,酒瓶開啟時那個香,真是滿屋生香。為毛,茅臺還是當年的茅臺,濃香不是當年的濃香了,親,濃香的工藝千年酒窖萬年糟,80,90年代五糧液老窖劍南春才多少產量,現在多少產量,你以為長髮升利川永國寶窖池是娃哈哈礦泉水生產線,要多少能生產出多少?白酒行業小可最佩服的就是茅臺的季老和五糧液的王國春,季老是恪守一個釀酒人的良心,不挖老窖不賣新酒,王國春是中國白酒工業化發展的奠基人,早在90年代,王國春就提出,未來白酒行業競爭的就是高端產能,到現在五糧液的固態產能和生產規模依然傲視整個行業,完全是吃王國春時代的老本。

應該五是沒有洋河什麼事兒,因為在小可的理解洋河是木有可能成為未來的酒王,但洋河又是一個絕對值得思考和尊敬的公司。商戰中有句話,永遠不要高估了你自己,也永遠不要低估了你的對手,在小可看來,五糧液這十年就是高估了自己又低估了對手。先說品牌,我記得幾年前(洋河還沒上市),洋河的藍色經典廣告在電視中鋪天蓋地的播出時,老婆問我,疑這是什麼酒,喝過嗎,我笑了笑回答她,作為酒鬼的老婆不知道洋河該打板子,電視劇宰相劉羅鍋裡,劉羅鍋的岳父老王爺不就是喝洋河嗎,也是老名酒啊,家裡不是還有八十年代的老洋河嗎,怎麼你沒印象了,老婆聽罷搖了搖頭。但就是這一句,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比海更寬廣的是天,比天更寬廣的是男人的情懷,讓不喝酒的女人都記憶猶新,在小可看來這就是創新,甩其它白酒N條街,看看現在的白酒廣告,茅臺吹國酒(小可看來國酒應該是黃酒和白酒之爭,真沒茅臺什麼事兒),五糧液國酒沾不上邊吹世界的五糧液,老窖吹國寶窖池(尼瑪其實比長髮升還晚200年左右),汾酒吹牧童,劍南春吹唐朝,尼瑪西鳳更猛吹到三千年不斷代傳承,所有的白酒恨不得往盤古開天地去靠,但洋河獨闢蹊徑與時俱進,男人的情懷,直接把產品的訴求與歷史割裂。二說產品口感,小可不少朋友都是體制內或者經商,平時政務接待和商務應酬可以說是不厭其煩,神馬茅臺飛天普五1573劍南春,真可以說是喝得想吐,我有幾個體制內的哥們這兩年喝酒只喝低度的,因為高度的,遇到接待高峰天天喝,已經受不了,我建議他們試下洋河吧,綿柔(其實就是口味淡),主力產品又是降度,一瓶480ml,喝幾瓶量也比500ml的少了不少,居然哥們喝了後覺得也還不錯,超量的情況下起碼比喝普五,酒桌上人沒那麼難受。好了,現在我們可以梳理下產品,沈怡方老先生90年代都提出,蘇派濃香不應該東施效顰的模仿川派濃香,事實上你永遠也達不到川派濃香的高度(窖池,地理氣候環境決定),蘇派濃香應該走自己的路,綿柔淡雅,這口感是不是有點十里秦淮的味道,四川女子多潑辣(噴香),江南女子多婉約(淡雅)。很多人對洋河的酒不屑一顧,特別是五糧液內部的人,尼瑪基酒都是我們這裡買,但這些人沒有靜下心來思考過,為什麼洋河這十年能跨越式的發展,難道真正是因為廣告和渠道的優勢嗎,在小可看來,根本還是口感的創新,川派濃香已經在市場上流行了二十年,先不說傳統的川派濃香酒質下降,就說這十年政商一體的經濟模式延伸出來的接待應酬,飛天的上位是因為喝醉了第二天頭不痛,而洋河的成功在於綿柔淡雅的口感比傳統川派濃香更容易入口,兩年之前,洋河的產品在市場上還沒有口感上相似的競品,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三說渠道,小可記得幾年前去雲南旅遊時,先不說昆明,就玉溪這個地級市的沃爾瑪都看到洋河產品的鋪貨,去前年到河口瑞麗這種口岸城市,路過的縣市,洋河的產品都鋪貨到了終端,你說這種快消品的渠道模式可怕不可怕,可以說在中國所有的白酒企業,到現在為止能做到洋河這種終端滲透的企業真木有。小可囉嗦了這麼多,您肯定有疑問了,洋河品牌,產品,渠道都有了,為什麼不能成酒王,因為很簡單的一點,品牌來自於產品和渠道,沒有這兩前提,品牌只是空談,先說洋河的產品有護城河嗎,真的木有,先別說高端產能,就說洋河產品的口感,別說五糧液和瀘州老窖兩個川派濃香的標杆企業能調出來,XX被五糧液斷了基酒後,今年都還在宜賓的高X和敘X紅XX(兩家中的一家)收酒,而且口感都是調好,拉回去就可以灌瓶,連茅臺也搞漢醬51度綿柔,你去ka終端看看,打綿柔旗號的產品數都數不過來。再說洋河的快消品渠道模式,五糧液試點的華東營銷中心,就是借鑑洋河的模式,今年五糧醇在華東已經打得海之藍夠嗆,現在所有想全國化的二線酒企營銷都在接地,幾年前只有洋河一家玩,現在是大家都在玩,小可實在想不出洋河能有什麼勝出的理由。行業競爭永遠不要以成敗論英雄,中國傳統式的成王敗寇思想應該摒棄,洋河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企業,它為中國白酒這個古老的行業,注入了創新的血液。

如果說最悲觀的預期,所有的酒廠的基酒都有塑化劑超標問題,所有酒廠全部重新生產,明年清香供應第一,後年濃香,三年過後才有醬香,我強烈要求國家相關部門對產能排名前二十的酒廠,庫存所有基酒而不是僅僅終端的產品,進行檢測,塵歸塵土歸土,白酒行業需要大力整頓,產品明確標明所用工藝,固態,固液,液態法,外購基酒署名基酒產地,讓消費者有知情權選擇權。白酒行業的企業再不痛定思痛,迴歸到崇本守道的行業本質

白酒知識科普三:茅臺、五糧液、瀘州老酒和洋河的酒海沉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