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二

婴戏图的主题一望而知,主要是描绘儿童游戏场景为主题的一类画作,在多子多福、子孙永昌的传统文化语境中,这种题材受众群体最广,群众最为喜闻乐见,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最轻松愉悦的经典题材,纯粹、纯良的寓意表达中带有一缕轻飘飘的旧时光的意味。

与其他题材总会有旁逸斜出的节外生枝的内涵不同,由于婴戏图描绘对象的唯一性,画家在创作这类作品时总会心无旁骛地去表达儿童的无忧无虑的状态,这种单一的视角赋予了这种题材的不必承担任何的社会批判功能,所以婴戏图作为一种范式图样在盛世唐朝应运而生当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唐 周昉《戏婴图》

最早出现描绘儿童的绘画作品出自于魏晋时期,这应该是婴戏图这类作品的雏形。而后经隋唐时期的发展,到唐朝基本成型。唐时著名画家张萱和周昉就是画婴戏图的高手,在莫高窟中的唐代壁画中婴戏图也可资佐证这一题材在唐代已成气候,粉雕玉琢的儿童形象看上去让人忍俊不禁。

婴戏图好画但画的好却很难,《宣和画谱》提到唐代张萱“善画人物……又能写婴儿,此尤为难。盖婴儿形貌、态度自是一家,要于大小岁数间,定其面目髻稚。世之画者, 不失之于身小而貌壮,则失之于似妇人。又贵贱气调与骨法。尤须各别。”这段论述所言极是,早期的婴戏图在婴儿的动作神情刻画上还存在着成人气的缺憾,在突出儿童形象上未能形成独立的审美逻辑体系,画家有意无意中不自觉地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俯视性审视眼光,细节的感悟和把握上明显挖掘不够,存在着自以为是的粗枝大叶的缺陷,活泼中略显呆板,未免有纯度不足的遗憾。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唐 莫高窟第217窟 北壁壁画

而到了崇尚写实的宋代,这一题材进入成熟期,至今流传下来的宋代的婴戏图作品,无论是在内容的丰富性还是描摹的精准性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峰。历史记载中宋代婴戏图的民间高手有北宋时期的刘宗道与杜孩儿,南宋初期的苏汉臣与李嵩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尤以苏汉臣最为后世所推崇,他的婴戏图从某种意义上像何朝宗的观音塑像和宣德炉这样的神品一样,后世的仿作极多,难辨真假。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宋 佚名《冬日婴戏图》

苏汉臣以及宋代的各类婴戏图,在“婴”字的把握上精准生动,在“戏”字的状摹上精妙传神,完美地诠释了这一题材的精神内核。在宋代的婴戏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时儿童丰富多彩的嬉戏景象,比如苏汉臣《秋庭戏婴图》描绘了两个儿童专心致志地玩枣磨的场景,从背景来看这应该是官宦人家的孩子,整个画面构图颇具匠心,两个儿童所占的画面并不大且位居画面的左下角,他们的身后在画面的右下角的另一个漆墩上还放置着人马转轮、八宝纹纸格、小陀螺等一些小玩具,旁边的地上还掉落了一对小铙钹,画面中间偏右是一块高耸的巨大奇石。这样的画面构成极具视觉冲击力,通过对两个儿童玩游戏场景的神情的细致入微的描绘,犹如将一块石子丢进平静的湖面,从而使整个画面充满着一股生动的气韵,达到了一种巧妙的平衡和奇妙的和谐,使这幅作品成为婴戏图这类作品的中一个经典。除了这幅代表作之外,苏汉臣的《杂技戏孩图》《冬日戏婴图》 《婴儿戏浴图》《婴儿斗蟋蟀图》等许多反映儿童游戏场景的图画。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北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北宋 苏汉臣《婴戏图》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北宋 苏汉臣《杂技戏孩图》

在这些以苏汉臣为代表的宋代婴戏图作品中,各种儿童形象已经成为婴戏图的模板。这与宋代风俗画的兴盛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说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全景反映了宋人的日常生活画卷的话,那么苏汉臣等人的婴戏图作品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宋代儿童的日常游戏画卷,无论是简洁的线描还是精心的设色,无论是官宦家的孩童还是平民家的婴童,他们活灵活现的一颦一笑,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世俗风情和文化内涵,让后人得以一窥当时的社会风貌。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南宋 刘松年《傀儡婴戏图》

孩子的世界具有丰富的单纯这一特点,也是对成人世界一种不自觉的模仿和效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婴戏图其实隐含了一个时代真实状况最隐秘的文化密码。

自宋以后,婴戏图逐渐成为最常见的类型化题材,而且与各种瓷器作品紧密结合在一起,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瓷器作品上婴戏图是一种常见的纹饰,极大地将婴戏图推向了繁荣的高峰,甚至出现了立体化的孩儿枕。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明成化斗彩婴戏图杯

而元明清时期,婴戏图的背景渐渐弱化,更专注于吉祥意象的呈现,而且在不同时期对婴孩的形象的刻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比如陈洪绶的婴戏图作品中孩童的形象呈现出一种变形的特点,为了突出面部神情的刻划而故意将头部画得很大,这种风格的出现对民间婴戏图的造成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大头宝宝成为民间年画宝宝最通常的形象,而且伴随着版画技术的发展和成型,这一形象逐渐成为民间年画如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的经久不衰的重要题材。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明 陈洪绶《戏婴图》

不过,这种民间的热卖品的火爆的同时,清代宫廷画家的婴戏图却与宋代宫廷画家的婴戏图呈现出更直接的艺术传承关系,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金廷标等人的婴戏图更注重写实和设色,在精妙程度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种院画中的婴戏图更展现出一种天下太平欣欣向荣的盛世特色,符合乾隆皇帝的好大喜全的艺术审美观念,而且宫廷画家还画过百子图这样的大型婴戏图卷。官窑中的婴戏图也与他们笔下的婴戏图的风格如出一辙,与民间的风格渐渐呈现出不同的范式。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清代 焦秉贞《婴戏图》

直至近现代,丰子恺以简笔的形式画了许多反映儿童生活题材的作品,尽管审美趣味和表达方式不同,但与婴戏图中的反映的情趣和愿望其实并无二致,也勉强可以算是一种文人画中的旧貌新颜的婴戏图吧。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婴戏图的前世今生,总是与民族的文化心理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孩童从来都是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未来,对孩童的赞美性、欣赏性的描摹和状写,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图景的向往和追求:热闹、太平、富足,前途无限光明,未来无限可能。

焦秉贞《百子团圆图》欣赏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婴戏图:倾听光阴的故事,感悟内心深处不曾走远的童真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