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父母需要這樣做

讀書|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父母需要這樣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經過數月的調查後,於22日發佈了《中小學生網絡遊戲的認知、態度、行為研究報告》。對此次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後發現,不同的家庭教養類型的孩子對遊戲的態度有所不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能夠認識到網絡遊戲的負面影響,而忽視型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於遊戲。

所謂的忽視型家庭就是,規則很少,但愛也很少。父母通常是冷漠的,對孩子疏遠,也很少會對孩子有情感上的回應。對孩子來說,父母是隱形的。更有甚者,會對孩子有身體或情感上的虐待。生活在這樣環境裡的孩子,他們往往缺乏自我價值感和自我認同感。他們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父母的情感回應,在父母眼裡看不到自我的存在。他們,成了消失的孩子。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基本沒有得到過父母的肯定和重視。所以他們一般也不看重自己,覺得自己沒有才能,人格不受重視。他們容易產生自卑感,自暴自棄。於是,網絡遊戲成為了他們唯一的親人和朋友,甚至是救贖。

我們需要認清的一點在於,孩子沉迷於網絡遊戲只是表象,深層次的原因是他們缺少來自父母的愛以及健康的親子關係。

如果你家孩子已經出現了沉迷網絡遊戲的徵兆,你該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和愛不夠?是不是孩子沒有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

讀書|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父母需要這樣做

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重建健康的親子關係,並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感呢?在《原生家庭》一書中,就提到了稱職父母必須履行的五項基本職責:

必須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身體上的傷害。

必須滿足孩子對愛、關懷以及更引導深層次的情感的需求。

必須在道德倫理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首先,既然選擇為人父母,就該擔起父母的責任,滿足孩子最基本的物質需求和保護孩子的安全。不管時代如何變遷,作為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是不變的。

然而,還是有很多父母,甚至連第一個要求都達不到。他們不僅不能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還指望著讓孩子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原生家庭》的作者曾經遇到過一個案例。案例的主人公叫萊斯,他不知道如何表達情感,尤其是愛。經過深聊後,作者發現,萊斯的問題來自於童年。他小時候,母親患上了神經衰弱,什麼也不管了。而他父親又經常出差,與母親的感情也越來越淡。於是萊斯擔當起了母親的角色,照顧兩個弟弟的飲食起居。他沒有時間玩耍,甚至失去了童年。

他不僅要照顧弟弟,還要照顧母親。而他自己的需求卻沒人來滿足。於是他便否認自己也是有需求的,他覺得自己是無關緊要的。

父母的不負責任,讓孩子承擔了超越年齡的重擔,他們剝奪了孩子最基本的權利——衣食住行得到滿足,安全受到保護。

讀書|想要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父母需要這樣做

其次,父母必須滿足孩子對愛、關懷以及更引導深層次的情感的需求。

現在有一些孩子,他們不太在乎自己的感受,也搞不懂別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情緒,比如悲傷、難過、開心。其實這些表現,都是被父母情感忽視所導致的。上面例子中的萊斯,他在成人後依舊不知道如何去表達愛,不知道怎麼跟女朋友相處,婚姻也搞得一塌糊塗。這都是因為他從小就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過情感上的滿足。

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禮物,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生為父母,應該心存感恩。好好撫養孩子,在滿足孩子最基本的權利外,還要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孩子的感情。

一方面,我們要學會與孩子進行溝通。這就是說,當你想要給孩子情感回應的時候,要去共情孩子的內心,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共鳴。並引導孩子自己講述,然後發現並管理自己的情緒。比如某一天孩子放學回家,你發現孩子明顯感到沮喪。這個時候,先不要在自己的內心下結論,帶著情緒跟孩子說話。你可以先把孩子帶到房間,一起坐下,看著孩子的眼睛,溫柔而堅定地詢問孩子,他為什麼情緒低落。然後一步步引導孩子發現自己情緒不好的真正原因。這個時候,你很可能發現,孩子是因為自己一次考試沒考好而自責。你可以引導他思考沒有考好的原因,怎麼做才能在下一次考試中考好。

一味地指責並不能解決問題。當孩子出現懷疑自己、自我責備的時候,其實是需要父母去安撫的。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處理這種情緒。父母的正確引導不僅滿足了孩子情感上的需求,還幫助孩子樹立正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

父母要積極正面地與孩子相處,要讓孩子從父母那裡確認到自我的存在,從而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自我價值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