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禮道”完全適合孩子嗎?只會照搬照抄,孩子自信從何而來

朋友因為最近忙於出差便把孩子放到老家請孩子爺爺幫忙照顧一段時間,老爺子平時對於國學很有研究,對於傳統文化非常的推崇。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是傾向於此,比如說待人要有禮貌,謙虛待人等等。週末的時候朋友抽時間去看寶寶,發現孩子特別有規矩,於是對於爺爺的這種教育方式也比較認同。等出差結束後也沒有急著把孩子接回來,想著讓孩子多接受點傳統文化的教育也不錯。隨後朋友工作變動時間多了起來,便想著把孩子接回來,可是這時朋友卻發現孩子變得不是很自信,與同伴相處的時候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甚至對於同伴欺負自己的行為也沒有反抗。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朋友發現孩子會覺得如果自己沒有忍讓就是不乖,表現自己就是不謙虛等等,雖然謙讓、謙虛是好的品德,但是似乎卻讓孩子產生了理解的誤區。

“中式禮道”是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講究與人交往中的謙虛有禮。這本來是很好的品德教育,但是如果家長沒有根據情況適時變通,一味地死扣字面意思,對於孩子的成長並非是有好處的。過度的堅持克己謙讓的行為準則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很容易造成不敢爭取、不敢表達自己的誤區。相比之下,不過分強調孩子忍讓,培養孩子自信的品格也尤為重要。

一、為什麼說自信是孩子成長路上重要的墊腳石?

1.自信是孩子取得成功的內在驅動力

影響孩子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這其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對於自己有正確的認識,對待困難沒有畏難情緒,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好。這無疑是孩子積極行動的一種內在的驅動力。

“中式禮道”完全適合孩子嗎?只會照搬照抄,孩子自信從何而來

2.自信更加能夠讓孩子的興趣得到開發

孩子具有自信的特質更加願意面對挑戰,這樣就更有可能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方面。同時,自信的性格更加能夠激勵孩子堅持下去,在感興趣的方面將其發展為特長,為人生的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可能和方向。

3.自信更加能夠讓孩子正確的看待挫折

對於挫折,積極的面對會使孩子獲得大的提升,而消極的面對會使孩子灰心喪氣。而自信就是幫助孩子正確看待挫折的最有利保證。相信自己可以戰勝挫折,這樣才更容易接近成功。

自信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自信會讓人更加容易解決困難而不是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作為一種正面的心理暗示,自信的態度更加容易使人獲得成功。家長過分的要求孩子剋制自己的情感需要、情感表達,雖然看上去孩子很有規矩,很懂事,但是在內心狀態上卻破壞了孩子的自信的狀態,甚至有自卑的傾向。

二、“中式禮道”讓孩子變乖,也會讓孩子失去自信?

1.被動的謙讓讓孩子很有壓力,不敢表達缺乏自信

對於孩子來說,謙讓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理解的,並非是家長的一句命令就可以實現的。孩子被動的謙讓並不會從中感受到快樂,更多的是隱藏自己的需求,不敢表達,對於想要的東西不敢爭取的不自信,甚至是對於父母的關愛的不自信。

“中式禮道”完全適合孩子嗎?只會照搬照抄,孩子自信從何而來

2.過分強調聽話懂事會壓抑孩子的天性,影響自信心態的養成

很多家長判定孩子好壞的標準就是孩子是否聽話,這顯然是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天性應該適當的引導,而不是壓抑、控制。一味的要求孩子聽話,更多的體現的是家長的專制。

3.以成年人的道德規範要求孩子,讓孩子沒有幸福感不自信

對於孩子的道德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直接用成年人的道德理念來要求孩子,這顯然是不合情理的。即使是有意義的行為也會讓孩子體會不到其中的樂趣和價值。

“中式禮道”可以帶給孩子品德上的提升,而自信也是孩子更加優秀的保證,這兩者實則並不矛盾,這就需要家長用智慧來靈活地調整教育的理念,不被框架束縛。

三、如何讓孩子正確的認識“中式禮道”的同時充滿自信?

1.不勉強孩子,在生活中循循善誘

父母在對孩子進行“中式禮道”教育的同時,注重孩子的接受能力,不過分的勉強孩子。不以命令的語氣強迫孩子,在生活方式上對孩子進行引導,採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育理念的輸出,認可孩子的感受和接受程度。

“中式禮道”完全適合孩子嗎?只會照搬照抄,孩子自信從何而來

2.不刻意追求形式,注重內涵的理解

家長應該不對“中式禮道”的外在形式過分在意,比如說一些行為表現的上的約束,更多的是幫助對於“中式禮道”內涵的理解。並非勉強自己謙讓就是對的,樂於謙讓從中獲得內心滿足才是值得家長的推崇。

3.讓孩子在“中式禮道”中獲得成就感

家長對於孩子的“中式禮道”教育,儘量不以家長的說教為主,讓孩子成為“中式禮道”教育中的參與者,讓孩子對於自己的提升有成就感,這樣更加能夠激勵孩子。

可見在育兒的道路上,好的教育方式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有的放矢的進行方法的調整,結合孩子的實際狀況與反饋,才能摸索出教育孩子的適當方法。

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要注意這些問題:

1.尊重孩子的成長軌跡,適當引導

父母的人生經驗是寶貴的,但是這並不是說可以以此來掌控孩子的人生。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成長軌跡,而家長的身份更加傾向於引導者,而非掌控者。

“中式禮道”完全適合孩子嗎?只會照搬照抄,孩子自信從何而來

2.不抱有過高的期望和孩子一同成長

對孩子有期待是正常的,但是父母不應對孩子抱有過高的期待,不切實際的期待只會徒增家長的焦慮和孩子的壓力。

3.對於教育理念的選擇要注重孩子的反饋

對於教育方式的選擇,家長是主體,但是卻不能忽視孩子的反饋,與孩子間的溝通是很有必要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值得推崇的,但是也要結合孩子的實際狀況進行調整。

對於孩子的“中式禮道”有一定的積極的意義,但是這並不是說父母只要督促孩子嚴格執行就行了,更多的是靈活的進行選擇和調整,注重孩子的品德培養,也注重孩子自信等優良品格的培養。

大家對於“中式禮道”有哪些看法呢?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哪些觀點呢?歡迎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都可以給話梅留言,話梅將根據用戶留言做出最專業的解答,用專業的知識為大家解決育兒過程中煩惱與糾結!

關注、轉發、分享【話梅的媽媽】文章,話梅的媽媽擅長嬰幼兒護理知識、兒童營養搭配、幼兒衣食住行注意事項、幼兒成長過程中棘手問題等所有的育兒問題都會在這裡為您解答,給您最專業的建議!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話梅媽媽,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親子成長中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