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國修建的最龐大工事,隆美爾親自主持,最終見證第三帝國滅

德國為了抗擊盟軍登陸,早在1941年12月起就開始構築沿海永久性防禦工事,既所謂的“大西洋堡壘”。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1944年5月,在塞納河以東地區完成68%,塞納河以西地區僅完成了18%,只有在加來地區基本完成。

隆美爾指揮一支由軍人和勞工組成的數十萬建築大軍日夜不停地施工,在海灘設下大量的鋼筋混凝土障礙物,面向大海斜插的水樁、角錐和軌條砦等五花八門的反登陸設施隨處可見;在海灘上構築了許多隱蔽得很巧妙的炮臺堡壘,控制著所有可能強行登陸的地點;佈設數不清的反坦克陷阱、帶刺的鐵絲網、堅固的步兵掩體以及厚壁碉堡;在海灘和海岸後面佈設廣闊的雷區。此外在臨近海岸開闊地帶平坦的田野上,樹起許多密集的木樁和鱗次櫛比的哨所,防止盟軍滑翔機著陸和粉碎傘兵的空降行動,形成了有“隆美爾防禦帶”之稱的反空降區。德國還在諾曼底海岸後面沼澤遍佈的低地上,特別是重要港口瑟堡南面科唐坦半島底部地區引入大量的海水,這樣就更能增加盟軍空降突擊時的困難。隆美爾試圖憑藉這些障礙物和裝甲集團軍的力量阻止盟軍登陸部隊快速建立登陸場,進而在24個小時內消滅所以登陸部隊(隆美爾所言的“關鍵的24小時”)。但是與倫德斯特的嚴重分歧最終導致了他失去了對西線機動兵力的兩個精銳裝甲師的指揮權,並最終錯失了重創了盟軍登陸部隊的唯一機會。

二戰德國修建的最龐大工事,隆美爾親自主持,最終見證第三帝國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