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在英國購置了513英畝土地 將打造成一家光器件研發、製造基地

美國政府對華為的壓制並沒有讓華為停止在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投資,相反,華為通過進一步擴大在海外國家投資的方式來尋求市場空間。

5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華為計劃在英國硅芯片行業中心劍橋城外建一座400人的芯片研發工廠,距離Arm控股公司總部僅15分鐘車程。

華為在英國購置了513英畝土地 將打造成一家光器件研發、製造基地

5月5日,華為官方證實了這項投資計劃。華為在一份聲明中稱:華為最近在英國劍橋購買了513英畝土地,計劃未來5年,建設和運營光器件的研發、製造基地,面向全球提供光器件和光模塊。

華為劍橋工廠將是什麼樣?

金融時報報告,華為計劃把工廠設在在距離劍橋大約7英里的Sawston村。上週,華為高管在當地一所中學禮堂向居民們宣佈,準備對一家廢棄工廠加以改造。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家廢棄工廠的細節。1月初,英國媒體報道稱,華為斥資3750萬英鎊(約3.3億元人民幣),從美國生物技術公司NWBio手中買下一塊位於英國劍橋南部Sawston的土地,佔地550英畝(約223公頃,223萬平方米),欲建造全新的英國研發中心。作為交易的一部分,NWBio將向華為回租約8700平方米的面積,租期為20年。

金融時報報道稱,華為技術研發英國公司首席執行官Henk Koopmans表示,他去年就以3750萬英鎊談判購買了一個網站所有的550英畝土地,這個網站曾經屬於Spicers,這是一家可追溯到1796年的文具公司。

這也意味著這土地曾經屬於Spicers,被華為購買前,這片土地屬於美國NWBio公司。

不過,華為買下的土地面積雖然達550英畝,但除開無法開發的農地部分,約有100英畝可以被用來建設新園區。

華為高管告訴居民,該工廠將於2021年投入運營,最多可創造400個工作崗位。

華為計劃利用舊倉庫和甜菜儲藏設施的地基,建造一系列建築設施,其中一些高達25米。

華為還敦促參加會議的居民提出他們的報價。華為表示,可以提供資金,在該地區的未使用區域建設新型醫療中心、公交車站,以及居民們希望擁有的任何設施。

華為決定在劍橋製造芯片將為該地區的半導體人才創造強大的競爭力。華為還表示最終可能還會在那裡開發人工智能軟件。

今年3月份,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接受英國BBC採訪時就透露這項投資計劃。

任正非表示:"在英國,我們總共有1500名員工,直接和間接創造的工作崗位有7500個。我們在英國愛丁堡、布里斯托、利普斯維奇都建立了研究中心,最近在劍橋要建立一個光芯片的生產中心,而且在伯明翰也建立了培訓中心。"

光芯片工廠生產什麼?

首先糾正一個概念,光芯片屬於泛指的芯片,但跟我們一般意義上所指的手機芯片、電腦芯片不是一回事,更不是表示華為要把麒麟芯片搬至英國。

但光芯片同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芯片。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WSTS)的說法,全球半導體產業分為四大細分領域,分別是集成電路、光電子、分立器件和傳感器,其中,光電子是繼集成電路之後的第二大細分領域,市場規模佔整體半導體產業的比例在 7%~10% 之間。

華為的光芯片應該是指光通信芯片。光通信芯片是一種高度集成的元器件,包括激光器、調製器、耦合器、分束器、波分複用器、探測器等。

光通信芯片佔光設備總體成本比例約60-70%,因此近年國內通信設備商都在加大對光通信芯片的研發,試圖擺脫對進口產品的依賴。

今年早些時候,科尚曾參加了華為在英國舉辦的5G峰會,華為的相關人士介紹稱,近年華為的光芯片基本都可以自供了,可以擺脫了對外界的依賴。但為了保持與供應商良好的關係以及處於成本考慮,華為光芯片還是有大量的進口。

為何建在英國?

我們可以看到,華為一直在英國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一個投資。比如,華為把金融能力中心設在英國。其次,相對於美國對華為的嚴防死守,英國對華為一直持相對開放的態度,英國多家電信運營商之前就採購了華為的設備。

為了減少英國政府的擔憂,華為在2010年設立了華為網絡安全評估中心(HCSEC)。華為一直向其他國家推銷他們與英國政府的合作模式,試圖減輕其他國家政府對華為設備的一些安全擔憂。

任正非接受BBC採訪時表示:"我們建工廠就是為了將來出口到很多國家去。我們英國工廠可以接受英國的監控,經過英國監控的芯片賣到西方國家。中國也生產芯片,可能只賣到中國和一些相關能接受的國家。"

其次,任正非還提到,在光芯片上,電子、光子、量子交換上,歐洲領先世界。也就是說,歐洲在光芯片上技術領先也是華為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

相關資料顯示:2012年華為就從東英格蘭經濟發展署(EEDA)手中收購了英國集成光電器件公司(CIP),後者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光電子研究實驗室。這被認為是華為通過建立研究中心增強其在英國的研發資源的計劃的一部分。根據一份官方聲明顯示,這將大大提升華為在光學研發領域的能力。

2013年,華為又收購了位於比利時Ghent主要從事用於數據通信和電信市場的硅光子技術的光模塊研發的Caliopa,根據當時官網的介紹,Caliopa強調其光模塊更小以及更低功耗。

2017年底,華為已在英國投資20億英鎊(約合23.4億美元),並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再投入30億英鎊(約合39.6億美元)。 華為稱已在英國僱傭1500名員工,同時通過其供應鏈再支持7500名員工。

金融時報稱,對於在劍橋建廠,大多數劍橋的居民對工廠保持積極態度。"認為像中國這樣的經濟體不會對劍橋有興趣的觀點是十分荒謬的,因為劍橋是熱點技術知識的蓬勃發展地區。"一位從2010年以來就搬到這裡的居民說到。

"這對華為有點冒犯,但我們遲早要與中國合作。我們無法阻止它,或者他們會去其他地方。"一位營銷顧問說。

任正非早些接受BBC採訪時對華為在英國的發展非常樂觀。他表示:"英國前些年的開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認為,我們在英國碰到的所有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