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發佈:獨生子女父母是立遺囑“主力軍”

3月21日,中華遺囑庫召開六週年新聞發佈會,向社會發布《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並對所保管的12萬餘份遺囑進行數據分析,通過北京、天津、廣東、江蘇、廣西、上海、重慶7個地區數據的詳實分析全面呈現出全國遺囑大數據以及各地特點。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在發佈會中透露,中華遺囑庫4月將在浙江開庫,地點將設在杭州市,這將極大方便浙江及周邊省份市民立遺囑。

中華遺囑庫是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和北京陽光老年健康基金會於2013年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該項目面向老年人進行免費服務:凡年滿60週歲的老年人,填寫預約卡後,可以免費辦理遺囑諮詢、起草、登記和保管。截至2018年底,已為127968名老年人辦理了遺囑。


都市快報:2019中華遺囑庫白皮書發佈:獨生子女父母是立遺囑“主力軍”

發佈會現場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立遺囑人越來越年輕化

白皮書數據顯示,從2013年開始到2018年,6年間立遺囑人平均年齡從77.43歲逐步下降至71.26歲,年齡趨向年輕化。而無法立遺囑原因中,高達65.29%的人是因為身體健康問題。

對此,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分析認為,一是隨著遺囑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早日訂立遺囑,新“入伍”的老年人往往觀念更加超前,傾向於早日立遺囑;二是中華遺囑庫對立遺囑人的身體條件有所要求,許多想立遺囑但身體條件不符合的老年人無法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這些因素疊加之下,中華遺囑庫立遺囑老人的平均年齡下降趨勢較為明顯。

怎麼保障遺囑效力呢?中華遺囑庫通過錄音錄像、指紋採集、人臉識別、現場見證、文件存檔以及司法備案等技術手段讓遺囑真實性做到無懈可擊,因此需要立遺囑人具備聽說讀寫能力。陳凱建議,立遺囑宜早不宜遲。

獨生子女父母還是立遺囑“主力軍”

以前父母多為了防範子女爭奪財產立遺囑,而在遺囑庫的127968份遺囑中,有60911份遺囑是獨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立下的遺囑,佔總遺囑數量47.6%。隨著社會發展,立遺囑已經不只是為了防範糾紛,更能夠避免家庭財產損失。

2015年一則刷爆朋友圈的微信文章引起關注,杭州女白領小麗是獨生子女,父母去世後,小麗本想把父母名下的房產過戶到自己名下,沒想到,由於父親去世時奶奶仍然在世,因為父親沒有留遺囑,導致父親的財產一部分由奶奶繼承,而奶奶不久後去世,這些財產又由小麗父親的兄弟姐妹轉繼承。最後,作為獨生子女的小麗只能繼承父母房產的八分之七,而剩下的八分之一由小麗的七大姨八大姑繼承。

小麗的經歷讓更多人開始意識到立遺囑的重要性,陳凱指出,如果小麗的父母生前立有遺囑指定財產全部由小麗繼承的話,小麗就能得到房產所有份額了。如果小麗是已婚,按照《婚姻法》規定,在父母沒有立遺囑的情況下,這份財產會成為夫妻共同財產。萬一小麗離婚,丈夫能合法分走小麗父母一半的遺產。

文盲、視聽障礙如何立遺囑難倒中華遺囑庫

前不久,一位老人在北京第一登記中心因為文盲被法務人員勸回家,希望她能改用其他方式做遺囑。結果老人回家後拿著工作人員起草的遺囑找人代書了一份遺囑,自己簽了名。老人去世後,家屬因為懷疑遺囑真實性請法院審理。法院基於老人是文盲的事實,無法自書遺囑,也沒有見證人和代書人簽字,亦不符合代書遺囑的形式,故視為未留遺囑,並參照法定繼承進行處理。

那老人不識字如何立遺囑?陳凱建議,可以按照錄音遺囑或錄像遺囑的規定,通過口述或對話形式記錄。不過按照法律規定,這種錄音錄像遺囑必須有兩名以上見證人在場,並且對錄音錄像資料嚴格保管,否則也容易被認定為無效。如果老人識字不多但有簽名能力,在打印遺囑上簽字是否有效呢?陳凱認為,雖然《民法分則(草案)》中規定了打印遺囑相關條例,不過即使老人能在打印遺囑上簽字,但不能理解文字內容,這種情況按照法律規定也是無效的。

在中華遺囑庫各登記中心,經常會遇到很多明明大字不識,卻抱著僥倖心理的老人,企圖通過“照貓畫虎”地模仿描字矇混過關。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一登記中心主任胡芳介紹,遇到這樣的情況,工作人員每次都會細心辨識老人的真實情況,對於被確認為文盲的老人,工作人員會幫他們免費起草遺囑草稿,並勸他們改用其他方式訂立遺囑,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