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黄敬临是现代川菜一位开宗立派的人物

,跟关正兴、王海泉、蓝光鉴、杜小恬等其他几位同量级宗师相比,黄敬临显得独树一帜,不仅经营方式、烹饪技法、台面样式大相径庭,其文化水平和人格魅力也非同一般,其创办的姑姑筵在民国川菜界可以说是独领风骚,几乎凭一己之力,拉高了当时传统川菜的档次,享誉全国。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川菜宗师的资料很混淆

今天各处关于黄敬临与姑姑筵的介绍比比皆是,官方和民间都有不少相关记载:成都双流人氏,晚清官员,民国罢官从厨,先后在成都和重庆创办姑姑筵,以独树一帜的私房川菜、道行深厚的川味对联、派头十足的老爷厨风,成为达官显贵们竞相追食的对象,民国一大批头面人物都是他的座上客,如此等等。

总的来看,内容情节大致相同,但仔细一瞧,却又有些混淆,特别在几个关键问题上存在较大差异,像黄老爷子的身世,姑姑筵的菜式和食客的评价等。仅在老爷子的名号上,就有黄晋龄、黄敬临、黄晋临、黄静宁、黄敬修、王晋临等好几个写法。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四川省志资料

首先在官方版本上就不一致,《四川省志》写作黄晋临,《四川通史》写的是黄晋龄,《双流县志》和《四川近现代人物传》写的是黄敬临。官方如此,民间写法更多,《北京饭店史闻》写的黄静宁,《川菜杂谈》写的黄敬临,新版的《川菜烹饪事典》则是黄敬临和黄晋临混用,不一而足。

起初我以为是因年代久远,让今天的史家和食家学者们写其同人而不具同名,结果发现这个现象不是当下才如此,早在黄老爷子生活的民国时期就已花名满天,上世纪早期的《白日新闻》、《铁路月刊》、《民族诗坛》写的是黄晋龄,《天津商报画刊》、《十日杂谈》、《金刚画报》写的是黄敬临,《天文台》写作黄敬修,而《艺文》则写作王晋临。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十日杂谈资料

吃了四川盆地水土的亏

对于老爷子名号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怪不得写书人,主要还是吃了四川盆地水土的亏,大多数川人天生就是前后鼻韵不分(jin和jing),边音鼻音无别(ling和ning),敬临、晋龄、晋临、静宁这四个词从川人嘴巴头念出来都是一个音,而当年的作者有许多是外省人,所以也就很难把字写正确。只是不晓得黄敬修和王晋临是如何来的。

光是老爷子的名号就各执一词,再如像他到底生于何年,当过什么官,究竟是不是御厨等一系列身世问题,也是众说纷纭,这是其一。其二,现在除了普遍能看到的樟茶鸭子、炸扳指、青筒鱼、堂片鸭、菜白水豆腐、坛子肉、烧牛头方等菜式之外,姑姑筵其格局如何,还有哪些名菜,李宗吾劝说老爷子撰写的《姑姑筵食谱》到底是否流传下来,当年吃过这些菜式的人又是如何评价的,其产生的影响到底如何,等等相关内容还是显得不充分。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基于此,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关键问题弄清楚些,毕竟老爷子是现代川菜的宗师之一,其人、其店、其菜又是那样独具一格,而今把川菜都吹上了天,但一看老爷子的资料,一人千面,略显纷繁,不仅让当前的看官们心中打腾腾,也会让后来人更摸不清头脑。

川菜将来会怎样发展,谁都无法精准判断,但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尽量搞清它的来路还是很有意义的。

综合考证了当前及民国时期的相关文字材料,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初步整理黄先生的简历

老爷子姓黄,名循,号晋龄、敬临,成都双流人,生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卒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幼读私塾,稍长求学于徐炯(字子休,四川五老七贤之一),后就读四川法政学堂,曾中过秀才,地道文科出身,毕业后在省城机关供职。

因自身天性并受家庭影响,黄敬临对美食及其制法尤为偏爱,在就学就职期间,通过吃喝观摩、求知问道,外加自我领悟、自我修炼,形成一套独有的烹饪理论和实操技能,曾受聘于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编制川菜烹饪十法,教授烹饪课程。

上世纪初期,黄敬临先后出任射洪、巫溪两县知事,1925年罢官后在成都人民公园开办晋龄饭店,1927年出任荥经县知事,一年后再次罢官回蓉,将晋龄饭店顶给他人并改为静宁饭店。1929年在包家巷始创姑姑筵,1935年迁至百花潭附近,1936年应约赴鄂,因故滞留重庆,1937年在重庆中营街至诚巷(今自力巷)再开姑姑筵,后迁至南岸,1941年去世,享年68岁。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对这份简历的一些说明

关于黄老先生的名号,以官方《双流县志》为准,毕竟省市志书的取材一般都从基层地方开始,再结合早期刊物文献加以旁证,目前能找到较早的是1929年的《白日新闻副刊》,里面写的是黄晋龄,后来的《铁路月刊》也以为是。1934年的《新生》及其后的《十日杂谈》、《川菜杂谈》写作黄敬临,均可作为旁证。人民公园的静宁饭店,则是晋龄饭店在更换老板之后的新名称,可以从《吴虞日记》里面找到证据。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师亮周刊资料

关于黄老先生的生辰,除了文献记载的同治十二年(1873年)之外,还有两则旁证。李宗吾自称黄敬临是他的老学生,曾劝黄敬临放弃抄写古书,改写食谱,并允诺为其食谱写序,后来当李宗吾的《敬临食谱序》刊登时,老爷子的《姑姑筵食谱》仍未付梓。不过在厚黑教主的序文中交代了这位老学生的年龄,62岁,当年他写这篇序的时间是1935年12月6日,因此推算其出生年份为1873年,关于去世年份1941年,仍在进一步考证。

刘师亮曾于1936年在游览青羊宫花会期间,看到姑姑筵门口的对联,这位川中奇才当即一口气作了12首竹枝词,取月月发财之义以特赠。这12首竹枝词刊登在1936年的《师亮周刊》上,并随刊了黄敬临对联的原文,原文显示当时黄敬临自称的岁数是64岁,作品中的自爆年纪可能是虚岁,以此也推算出1873年。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荥经县志资料

关于黄敬临当过的官职,除了双流志书外,《荥经县志》也明确记录了黄循是该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县长。不过在所有的志书中,都没提到黄晋临在北京当官的经历,而且黄家后人黄达(敬临之孙)也讲过他的祖父没有在光禄寺事厨的辉煌经历。

黄敬临是御厨的最早记载,还是在李宗吾的那篇序文中:“清末,敬临宦游北京,慈禧后赏以四品衔,供职光禄寺三载,复以天厨之味,融合南北之味,敬临之于烹饪,真可谓集大成者矣。”这份孤立材料找不到佐证,难辨真假。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天文台资料

不过还有一篇文章也提到过黄敬临去北京,只是接见他的对象换成了蒋介石:“中委丁超五,二年前曾因视察党务,为蜀中之行,试姑姑筵而甘之。返京时,敦请黄敬修与之偕行,既抵京...将黄氏引见蒋委座,请其将烹调本领,传授委座厨师...”(出自1937年的《天文台》)。这条消息有一定的参考性,因为后来黄敬临的有些菜品跟北京的宫廷菜有很大联系,是哪些具体菜品暂且打住,先卖个关子,后头再摆。

这里先对黄敬临先生的生平作了简要介绍,关于姑姑筵的菜式和当年在全国刮起的川菜雄风,另文再述。内容虽经大量考证,但因这些文献自身也并非定论,再加笔者本人能力着实有限,肯定还存在许多遗误,仅以此抛砖引玉,供有兴趣之人参考,还望各位看官批评指正,一起把这个事做得更周正一些。

★★★<strong>

(全文完)

成都重庆同尊的川菜宗师:黄敬临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仅作示意,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看川菜老传统,听川味龙门阵。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