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就開始吼叫打罵?李玫瑾教授:選擇性忽略更適合

在孩子犯錯時,你會怎麼做?父母們的做法不一,但更多的父母都是對孩子大呼小叫,希望通過自己的批評指責懲罰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他的行為是錯誤的,是要改正的。

但想的很好,實際上,孩子可能不僅不會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還會不斷的反覆犯錯誤,一旦父母說的次數多了,還會覺得父母很煩,很囉嗦,就知道大呼小叫。

孩子犯錯就開始吼叫打罵?李玫瑾教授:選擇性忽略更適合

道理講了無數次,我又不像你,我聽不懂

一次,晴晴寫作業又拖延到了晚上11點多,媽媽過來就很氣憤的說,我都跟你說多少次了,道理也講了,讓你快點寫作業,別磨蹭,你怎麼就不聽呢?但孩子說,道理講了無數次,我又不像你,我聽不懂。

這時晴晴的媽媽突然想到了這件事,不是孩子不聽話,是他們聽不懂。

在一次節目中,作家樊登講到了關於養狗的事情,樊登說自己養狗的時候,小狗狗道出小便,即使打很多次都沒有用,後來只好把小狗送人。

再後來,樊登認識了一位馴養員,樊登就向這位馴養員請教,馴養員說,想讓小狗改掉到處小便的做法,要用小狗能理解的方式,比如,小狗在衛生間排便了,你立刻撫摸它,重複幾次,小狗就學會了,但打就是錯誤的,即使你用了全身的力氣,但小狗卻並不理解。

這時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贊同馴養員的做法,並說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做行為主義。

意思就是當小孩子犯錯誤時,你若對他大吼大叫,其實是一種行為強化的行為。

小孩子雖然聽不懂父母說的話,但父母的表現會反而幫助強化這種心理印象,之後一旦發生類似的事情,孩子就會立刻用最熟悉的方式來應對。

父母正確的做法不是責怪孩子,而是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可以選擇性的忽略,等到孩子做對時,再誇獎孩子。

但很多父母的做法卻是相反的,孩子只要犯錯就大喊大叫,但孩子做對了卻沒有一點反應,這就很容易造成孩子不知道自己錯了,重複犯錯。

就像是在前一段時間熱播的《小歡喜》中一樣,宋倩和喬英子母女之間,最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女兒要上南大,媽媽就要讓其報清華,直到女兒快要跳橋的時,才知道,都是自己強迫孩子,讓孩子就是想要逃離自己。

孩子犯錯就開始吼叫打罵?李玫瑾教授:選擇性忽略更適合

在很多家庭中就是這樣,父母覺得錯的,孩子覺得是對的。父母越是大吼大叫,孩子並不覺得說的多有道理,反而覺得父母不講理,如果這時父母的霸道遇上了孩子的叛逆期,那麼你越是阻止,孩子就越是想要嘗試,那就真的麻煩了。

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怎麼辦更好呢?

1、選擇性忽略

當發現孩子做錯事情時,避免立即指正,選擇性忽略,以免強行指正反而強化錯誤在孩子的心底。

2、用孩子聽得懂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溝通

當發現孩子做錯事情時,先別急著吼叫孩子,先冷靜,和孩子理智的交流溝通。

3、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有時候家長心裡覺得是解決方式,但很可能是孩子眼中的問題,所以試著傾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理解孩子。

4、共同處理問題

試著和孩子一起想出方法解決問題,增加孩子的參與感,這樣孩子會更加認同解決方法。

孩子犯錯就開始吼叫打罵?李玫瑾教授:選擇性忽略更適合


5、學會表揚孩子

如果孩子做的對,要表揚孩子,做出正面強化。

面對孩子做錯事情,家長先別急著吼叫批評,先冷靜下來怎麼應對更好更能讓孩子認同,這樣也可以讓孩子減少叛逆。

道理說了一大堆,也得先讓孩子能聽懂才好,孩子聽不懂,說的再多也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