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幹”並非獎掖教師的好方式

教師是學校發展最現實的生產力。一所現代化的學校要想跑得快行得遠,就需要一群好的老師來打底。他們可謂是學校發展的“四梁八柱”。為了發揮優秀教師的引領輻射帶動作用,一些學校常用給教師升官的方法來獎勵優秀教師。副校長有了再加個第二副校長,教導主任有了,不妨再加個“副”的,少先隊輔導員有了,不妨再增個政教主任。只要想加,職位總還是會有的。蘿蔔多了,增加“坑”就是了。於是,在個別地方的基層學校,領導源源不斷地湧現出來。有的不足20名教師的山村小學,光校委會成員就佔二分之一還多,甚至還有繼續發展的勢頭。

在各種檢查和非教學性事務越來越多的今天,領導多了,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問,一定程度上也省卻了校長不少心思,固然有好的一面,但弊端也顯而易見。領導多了容易產生膠泥現象,引發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比如,有的事情既屬於這個部門管,又和那個部門有些牽連,最後的結果是相互推諉扯皮,最後又把“球”踢到校長室,校長不得不親自過問,一點麻煩也沒少。而且,很多問題在相互推脫中錯過了最佳解決時機。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擔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的道理。

領導多了會造成很多資源的浪費。每一位學校領導都想“與眾不同”,無一不想擁有單一的科室、單一的辦公設備,於是乎,很多科室被開闢出來,很多辦公物品被充實進去。大件的有空調、電腦,小件的有盆架、毛巾、肥皂等。如此做法帶來的後果便是教師的生存空間嚴重擠壓學生的生存空間,很多功能室被迫合併,給學生使用帶來很多不便。再則,學校的資金有限,辦公室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辦公經費的不足,增加學校的發展困難。

領導多了也會帶來會議的增多,擠佔教師有限的辦公時間。會議是安排事情最好的方式,同時,也是領導刷存在感的好方式。有的基層學校常常是大會小會不斷,這個領導開完,那個領導開,嚴重者,一天能開幾次會議。普通教師則生活在會議的海洋裡。會議記錄本常常是記得密密麻麻,不啻於一本厚厚的備課本,間接增加了教師的負擔。

客觀上講,教師教得好,這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在提供優質教育的同時,自身也能感受到價值感、成功感。但學校進行獎勵的方式方法可以有很多,未必就一定要用加官進爵的方式。

可以讓他們做學術的“領頭雁”。學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教研活動,讓這些優秀的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分享他們的成功做法,既能擴大優質師資的輻射效應,又能使他們體驗到價值感、幸福感。

可以讓他們“功成名就”。學校可以把他們的事蹟寫成報道,投往各大新聞媒體,為他們增加一些亮相出彩的機會,在一定意義上,也提高了他們的尊崇感、自我認同感。

可以為他們搭建一個繼續上升的梯子。學校可以給他們提供更多外出學習的機會,使他們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由學校名師進而成為區域名師、地方名師、國家名師,實現自我價值,成為人生的贏家。這不比給他們一個副校長、副主任頭銜要好很多嗎?

管理是科學,要遵循教師發展成長的規律;管理又是藝術,要注重方式方法,切勿想當然地一味採用提幹的方式獎掖優秀教師。

(作者系山東省鄒城市中心店鎮老營小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08月09日第2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