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武士最後的亮劍:清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唯一勝利

公元1859年,大清咸豐九年,這一年對清王朝來說,依舊是個難熬的年份。南方的髮匪(太平軍)雖因內訌逐漸式微,已經無法對清王朝造成致命威脅。但來自於洋人的威脅竟逐漸放大,讓原本被國內叛亂攪得焦頭爛額的咸豐皇帝不得不予以重視。

這位時年29歲的皇帝,由於連年的操勞,已經被國事掏空了身體。清晨,他在太監的照料下,勉強起身,斜躺在龍榻上,已是氣喘吁吁。一晚的休息依舊不能緩解他身體和精神上的疲勞。他稍顯吃力的用手撥弄了一下自己稍顯凌亂已經花白的頭髮,好讓自己勉強保持君王的顏面。回想起昨日直隸總督譚廷襄關於英、法、美、俄四國要求締結新約的陳奏,咸豐皇帝依然怒不可遏。可恨英夷、法夷,竟然趁火打劫,他們這是要把朕把大清國往絕路上逼啊,朕絕不屈服。他迫不及待的向太監詢問,僧王來了嗎?在得到了肯定答覆後,他稍顯滿意,示意傳旨讓僧格林沁覲見。

八旗武士最後的亮劍:清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唯一勝利

整個皇宮的人都知道,僧格林沁目前是咸豐皇帝最寵信的人。四年前,正是他率領勤王大軍一舉擊潰了不可一世的髮匪北伐軍,讓北京城轉危為安。僧格林沁也由此晉封為親王,成為目前唯一的一個非愛新覺羅家族的外姓親王。如今,內憂外患,國事艱難,皇帝渴慕良將,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傳一個外姓臣子到皇帝的寢宮相見,在歷朝歷代都是很少見的。由此,也足見皇帝對僧格林沁的信賴。

僧格林沁跪伏在咸豐皇帝的面前向皇帝問安。咸豐皇帝慌忙讓太監為愛將看座,生怕委屈了他。僧格林沁起身就坐,他用憐惜的目光打量著自己的皇帝,心中五味雜陳。此刻,他彷彿成了諸葛亮,而咸豐皇帝是蜀漢先主劉備。說起來,僧格林沁還是咸豐皇帝的表哥,他的嫡母第九代札薩克郡王妃是道光皇帝的親姐姐,也正是靠著跟皇室沾親帶故的關係,僧格林沁得以扶搖直上,深得道光、咸豐兩朝皇帝的信任。

愛卿,你來京多久了?用過早膳了嗎?皇帝言語中盡是關懷之意。

回皇上的話,臣聽陛下召喚,昨晚就從大沽啟程,天剛亮就到京城了。皇上此次召臣來,有何吩咐?

愛卿,朕召卿來,專為大沽防衛一事。大沽炮臺去歲被英法夷狄所毀,近期可有修復?

皇上放心,大沽炮臺不但已經恢復,這次我們又增設了火炮60門,其中12000斤大鋼炮2門,萬斤大鋼炮9門,5000斤鋼炮2門,西洋鐵炮23門。洋人再來,讓他有來無回。

好!咸豐皇帝龍顏大悅,但情緒的激動讓咸豐皇帝急促的咳嗽起來。

僧格林沁又是欣慰,又是心疼。他欣慰自己這大半年的努力得到了皇帝的認可,卻又心疼皇帝的身體。趕忙讓皇帝安心休養,不要再為俗務勞心。這次覲見很快就結束了,卻讓僧格林沁看到了實現自身夙願的希望。僧格林沁,作為世受皇恩的蒙古貴族,他最佩服額人卻是岳飛和諸葛亮。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要幫皇帝澄清海宇。幾年前,正是他率領勤王之師,剿滅了北犯的髮匪,讓皇帝再次恢復了對八旗兵的信心。可面對洋人,朝廷卻是和戰不定,經常坐失良機。這讓他看在眼裡,痛在心裡。

大沽口是京師海防重地,緊鄰海河入海口,距離北京僅一百七十公里,為京津海上咽喉。明清兩代為了防衛北京的安全,均在此派駐軍隊。清朝還在大沽口南北兩岸修築了炮臺,以防止海上之敵溯河內犯。去年(公元1858年),英法聯軍在大沽口登陸,大敗清軍,並以向北京進軍為要挾,迫使清政府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城下之盟——《天津條約》。此時,清王朝才充分意識到大沽口防務的重要性。大沽口是外敵從海路入侵京津地區的必由之路,一旦失守,天津乃至北京都將陷入無險可守的危險之中。經過此役後,咸豐皇帝吸取教訓,覺得必須吸取教訓,選擇一個得力的人來辦這個差事,思來想去,他選擇了讓僧格林沁為欽差大臣來全權負責大沽口炮臺的修復和防務設施的修建,以防洋人再次來犯。

果然,剛過了一年,英法聯軍便再次以換約為藉口兵犯天津。聯軍在英軍海軍司令賀布少將在率領下,在大沽口向清軍進行挑釁。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次等待他們的是嚴陣以待的僧王。僧格林沁為了麻痺敵人,將增修的炮臺都用草蓆遮掩起來。

八旗武士最後的亮劍:清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唯一勝利

賀布原以為,這次清軍還會像往常一樣不堪一擊,便命令艦船直接向大沽發起攻擊。黎明時分,賀布親率艦艇12艘從攔江沙向海口開進,想要在炮艦火力掩護下,從正面登陸,並迅速奪取岸防炮臺。下午2時,在完成了開進任務後,賀布以數艘艦艇在前開道,清除水中障礙物,其餘艦船跟進。下午3時,賀佈下達了炮擊兩岸炮臺的命令。卻不曾想,幾乎在賀布命令軍艦炮擊兩岸炮臺的同時,守衛大沽炮臺的中國官兵也開始猛烈回擊。驕傲自大的英法聯軍根本來不及反應,不久多艘聯軍軍艦被擊傷擊沉,賀布本人也身負重傷。

炮戰進行了一個多小時,英法聯軍艦隊有4艘艦船被擊沉,其餘參戰的軍艦也全部被擊傷。賀布無奈,只好下達了提前登陸的命令。貿然登陸的英法聯軍不但遭到了沿岸炮臺炮火的殺傷,又遭到岸上守軍和僧格林沁滿蒙騎兵的襲擊,損失慘重,被迫後退。至夜,英法聯軍再次組織進攻,清軍英勇反擊,再次給了敵人以重大殺傷,英法聯軍的進攻遭到了徹底失敗。

是役,僧格林沁指揮有方,一戰下來,英法聯軍13艘參戰艦艇有6艘喪失戰鬥力,4艘被擊毀或擊沉,2艘被俘虜,聯軍1200餘人死傷大半,為第二次鴉片戰中清軍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也是近代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勝利。

一時間,僧格林沁再次譽滿京城。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此次大沽口戰役清軍英勇作戰,特別是僧格林沁的由八旗武士組成的騎兵,在阻截英法聯軍登陸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局部的勝利無法挽回大的局勢。咸豐皇帝在北京為僧格林沁擺了盛大的慶功宴,他滿以為經此痛擊,英法兩夷必不敢再來進犯。可沒過多久,就傳來了英法聯軍準備再犯的消息。

八旗武士最後的亮劍:清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唯一勝利

這次,英法聯軍派出了更加龐大的艦隊和兵力,不久,大連和煙臺先後落入敵手,聯軍先封鎖了渤海灣,進而再次兵犯大沽口。這次,備受倚重的僧格林沁沒能擋住聯軍的鐵蹄,大沽失陷,天津失守。咸豐皇帝一看形勢不妙,只好帶著老婆孩子以秋狩為名逃到了承德避暑山莊。不久,北京失陷,英法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聯軍洗劫並燒燬了圓明園,這座集東西方文明精華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被付之一炬。

僧格林沁因抵抗不利,又遭到主和派大臣的攻擊而被咸豐皇帝撤職查辦,他的滿蒙騎兵在戰爭中全軍覆沒。而逃到了避暑山莊的咸豐皇帝則憂懼成病,不久便一命嗚呼了,至死也沒再見僧格林沁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