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現在的車,似乎都不像以前那麼有趣了。

緣起某日,與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談起,現如今想要買一輛“好車”,難度實在是大。

大概是因為我們對車的口味是同樣的刁鑽,很多車都入不了我們的法眼,所以才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行。然而很多車雖然我們自己不太看得上,但是在其他朋友需要買車前來諮詢的時候,卻會給他們推薦那些自己不太感冒,但產品力過關,並符合車主氣質形象的車。

因為,“好車”本來就沒有一個確切的標準。

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輛好車?

“寧願坐在寶馬裡哭,也不要坐在鳳凰牌自行車上笑。”這句現實的話語顯示了我們現代人的現實,當然,是部分。

這裡所說的“寶馬”和“自行車”各自代表什麼,大家應該都清楚,“寶馬”貴——一輛“寶馬”的錢也許能換來成千上萬架自行車;“寶馬”快——“寶馬”半小時就能到的地方,自行車可能得騎一個下午;“寶馬”還舒服——葛優癱的坐姿與騎自行車的姿勢,高下立判。對於說出這句話的人來說,無疑“寶馬”是一輛好車,TA願意為了“寶馬”而受點委屈。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可是“寶馬”再貴、再快、再舒服,始終也還是有人會坐在自行車上笑,笑得心花怒放,笑得忘乎所以,TA的笑容告訴路人,TA是真正的快樂。這時候,自行車就變成了一輛好車。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可見,不同的人對“好車”就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標準。

於是很多量化指標在評價一輛車是否“好”的時候就不管用了。

比如價錢,上千萬的法拉利好不好?它只會映襯出咱荷包的空虛,不好不好。比如性能,2.7秒破百的日產GT-R好不好?你花了小兩百萬就買一輛日產?你瘋了吧?然而你並不能否認,這世界上就是有人會拿上千萬的閒錢去買一輛法拉利,這世界上就是有人追求令人窒息的性能。當然了,這裡說的也只是加速性能,汽車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性能。

所以我們平時是如何評車的?

相信大家除了看我們《車轍》的文章之外,也有關注其他的一些媒體的內容,五花八門的評價恐怕是讓大家都看得眼花繚亂。

在很多汽車的評測內容裡,大家常常能看到我們或其他媒體對某款車給出“好車”的評價,但這裡的“好車”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就以前不久的寶馬新3系325Li為例,有些地方比上一代有了明顯進步,但有些地方卻是明顯退步。

進步的方面對於3系這麼一款豪華品牌的車型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過去大家都說3系實在是不像是一輛豪華品牌的車,太廉價。而買新3系的消費者就不必像老3系車主那樣,隨時可能被朋友吐槽外觀,吐槽內飾了。對於在乎這方面的人而言,新3系無疑比前輩更好。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然而新3系丟掉的,恰恰是傳統觀念裡對3系期許最高的部分,那就是駕駛性。這是那些熱愛駕駛的人,熱愛3系的人所無法接受的,因為3系本來就是為他們準備的座駕,但寶馬現在卻說3系要照顧其他對駕駛沒那麼痴迷的人了,然而強調設計豪華感的同時其實並不需要以犧牲駕駛性為代價的對吧?此時擁躉們好像遭到了背叛,自然就不會認同新3系,起碼325Li這個型號,不會被他們認定為一款好車。

所以,好和不好這個問題,角度不同,結果就不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評價不同的車的時候,會先對車輛各方面的概況特點進行適度的介紹,然後再根據車型各自的取向以及面對的消費者群體來作出不同角度的評論。

做到了該做的就是好車?

與新3系相反的例子是豐田86/斯巴魯BRZ,大家都知道這是兩款專為駕駛樂趣而設的小跑車。

然而作為跑車,86/BRZ的各項參數卻表現平平,200匹馬力,7秒多破百(自動擋甚至8秒開外)的動力性能,你隨便開一輛商務形象的邁騰2.0T都能在紅綠燈位讓86/BRZ吃土。並且這兄弟倆的外觀設計也實在是跟想象中那些夜店門外停著的跑車有很大的落差——一看就是個技術宅,而不是潮男。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可是全世界的汽車媒體在開過86/BRZ之後都按捺不住真香之情,因為這哥倆的操控性、低重心能帶來極佳的駕駛感受。尤其是開過86/BRZ玩漂移的人,更能領會豐田和斯巴魯在研發這兩款車時的初心——他們並沒有要做一款很快卻很難駕馭,會給人壓迫感的車,而是要做一款溝通感極好,在有限的性能水平上能創造無限駕駛樂趣的車。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86/BRZ把它們該做好的東西,都做好了,至於動力性能、外觀內飾的設計這些方面就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前兩年因為“咖啡法規”暫別中國市場的86和BRZ,今年在國六排放法規實施之前,小批量重返了中國市場,再一次引起搶購熱潮,就已經說明,這樣的好車是有認可度的。

其實這跟做人是一個道理,人無完人,你不可能要求一個人在所有方面都做得面面俱到,畢竟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但是人卻是可以各有所長的,每個人所喜好的、擅長的東西都不一樣,TA只要在TA專注的那些事情上發揮到極致,同時其他方面不怎麼丟分,就已經是個很不錯的人了。“捨得”本身也是一種人生智慧,造車也是如此。

能給你滿足感的就是好車?

當然了,剛才說的86/BRZ討人歡心,討的也是一部分人的歡心。如果汽車對一些人來說僅僅是個通勤工具,並且通勤的過程中,他們只想聽聽音樂、看看風景,那麼86/BRZ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類人完全無法從86/BRZ身上獲得任何滿足感,只會覺得這車這麼矮,視野不好,坐著憋屈。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這時候,一輛溫柔恬靜的雷克薩斯ES 200或許更能給到滿足感。

有的人通過車輛提供的靜謐性、舒適性獲得滿足感,有的人通過速度來獲得滿足感,有的話通過華麗的設計來獲得滿足感,有的人通過汽車能提供多座位大空間讓他們可以拖家帶口享受天倫之樂來獲得滿足感。

無論哪一種,其實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才會有千千萬萬,形式不同,性格不同的車。

歸根到底,這取決於你為什麼要買車。

可是一輛“好車”怎麼那麼難買?

如今,汽車市場上的車型愈發地呈現出同質化的趨勢,並不是說不同品牌的車型都變得越來越像,而是不同的車型能給到買主的滿足感都是差不多的。

就看豪華品牌好了,因為豪華品牌的定位以及歷史背景等諸多因素,讓它們更有條件去塑造產品的性格。例如,雷克薩斯就應該是高貴典雅的,寶馬就應該是個運動精英,凱迪拉克就應該是美式大遊輪,皇冠就應該是成熟內斂的。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然而雷克薩斯在變得越來越年輕化的同時還簡化了車廂用料,寶馬的運動性越來越少,凱迪拉克越來越像歐洲車,皇冠越來越像加大版銳志,它們好像都在自己的領域裡“活膩”了,又或是出於更商業化的功利因素,變得不像自己了。這麼一來也就少了些扣人心絃的精彩樂章。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消費者在購買時也很難是出於發自內心的喜愛,而是通過理性對比來選擇買哪一個。這麼做並沒有錯,畢竟對錢包更友好,只是少了些感性因素的摻雜,使得買車這個動作變得很冰冷。

我們前段時間推送過一篇關於賽麟的文章,賽麟本身那些破事咱就不再複述了,我想說的是,在“賽麟之夜”上,賽麟老總王曉麟多次提到他為什麼會迷上賽麟,並最終與賽麟結緣。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他說:“我剛到美國,在高速公路上,見到一輛很快的車,當時我不知道那是什麼車,後來才知道那是賽麟。於是暗自下決心,要努力開上賽麟。”雖然後門的故事情節挺狗血,但這句話還是很有童真的,暫且不管他是不是編的。把這段話從賽麟的情境中抽離出來,就像一個小孩子,見到讓自己著迷的東西,長大後為了自己兒時的夢想而奮鬥,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是多麼富有溫度的勵志故事。

現在嘛,可以留給孩子們當作心裡的一個念想的車越來越少了,孩子們會發現街邊來往的車都大同小異,唯有難得一見的法拉利蘭博基尼能讓他們發出一聲“哇”。只是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終究還是比較遙遠的。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有一天在一個停車場裡走著,那是剛放學的時間,不少學生也要穿過這個停車場回家。

我看見幾個學生圍著一輛車不斷地發出驚歎,走過去一看,是一輛阿爾法·羅密歐Giulia,我猜這個三角形中網一定在他們心裡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希望等他們長大了,依然有一輛這麼特別的阿爾法·羅密歐在等他們。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而我就沒那麼幸運,小時候烙在我心裡的謳歌TL,長大後它變成了TLX,平凡了許多。

雖然從理性的產品力來分析,TLX也有其亮點,但它已經不是當年吸引我的那輛謳歌了——只是個高級版本田罷了。如果我現在買一輛TLX,大概完全不會聯想到以前那輛TL,也就不會獲得那種夢想實現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有一段精準的概括說得很好:“如果每次到達目的地停好車之後,你都會回到看兩眼你的車,那你就找到了你心目中的好車。”

你說對嗎?

一輛“好車”的標準是什麼?

我們只專注原創汽車內容的生產,想要變得更懂車,可以訂閱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車轍(ID:cartracks)。目前已經集聚了數十萬的粉絲,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