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又怕他缺愛?“愛與規矩”要這麼權衡

對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因為很多父母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一個爭論便是,究竟是要對孩子嚴一點,還是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呢?

一些父母認為,自然還是要給孩子多一些關愛,畢竟孩子也只是一個孩子,太多的要求和規矩反而會限制孩子的發展,甚至是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還有一部分父母認為,嚴師出高徒,在孩子年幼的時候,父母的嚴格管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堅強的人格。這樣,孩子未來才會有出息。

似乎,這兩種觀點都沒有錯。我們也聽過很多類似的例子。某某孩子從小就開始上各種補習班,拿別人家孩子玩的時間來學習,最終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便是管教孩子的成功案例。

我們也聽到過某某學霸的父母從小就很少管孩子學習上面的事情,一切都是靠孩子自覺學習。這樣的例子的例子就是愛孩子的成功案例。

事實上,還有一大部分父母是在這兩種觀點之間搖擺。

那麼,究竟父母是應該多愛孩子,還是多多管教孩子呢?答案哪個也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應該追求"愛與規矩"之間的平衡。

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又怕他缺愛?“愛與規矩”要這麼權衡

規則與愛密不可分,用愛的方式去立規則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應該運用"灰色思維"去思考和判斷。凡事並不是非黑即白,也就是說,教育孩子,並不是一定要在愛與規矩中間做出一個決定。

擁有"灰色思維"的父母不會犯上面的錯誤,而不是會在愛與規則之間趙秋到一個平衡。

父母常見的教育誤區有哪些呢?

  • 認為愛與規矩不可並列

有些父母認為,愛與規矩是不可並列的,若是選擇了疼愛孩子,就必須要拋掉規矩,並且對孩子有求必應;若是選擇了嚴格管教孩子,那麼父母在孩子面前就必須拿出嚴威。

這其實是一個常見的錯誤理念,是一種非黑即白的思維模式。

  • 認為管孩子就是在懲罰孩子

這是第二個教育誤區,父母覺得不能夠隨意放任孩子的行為,必須要幫助孩子培養成良好的習慣。於是,當孩子犯下錯誤時,父母會變得格外慎重和嚴苛。

這樣的想法本就沒有錯誤,但是,有些父母卻將管教孩子認為是懲罰孩子。比如說,不讓孩子吃飯;為了防止孩子跑出去玩,將孩子鎖在在家裡;讓孩子長時間面壁思考等等。

甚至,有些父母還做出了體罰孩子的行為。

這樣做不僅破壞了親子之間的關係,還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又怕他缺愛?“愛與規矩”要這麼權衡

  • 將"管教"的重點放在"管"上面

不管是何種教育方式,教育的重點都應該放在教孩子身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將孩子變成一個更加優秀的人,這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但是,很多父母管教孩子時,卻將教育的重點放在管上面。

父母給孩子樹立了許多規矩,孩子被規矩束縛著。雖然這麼做會對孩子的行為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但是時間一長,孩子就會變得麻木和壓抑。在孩子眼中,父母也顯得有些沒有人情味。

"愛與規矩"失衡,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一般來說,"愛與規矩"失衡,會給孩子帶來以下方面的影響:

  • 行為頑固,主觀上故意行為

這一個特點主要發生在一些被溺愛的孩子身上。孩子從小就被寵壞了,在一個沒有限制的環境中,孩子很容易養成一些壞習慣。當父母看到孩子的壞習慣,並且想去糾正孩子的時候,孩子就會具有"行為頑固"的特點。

"行為頑固"意思是指,孩子不願意改變自身錯誤的行為,並且屢教不改。而過分被規矩束縛的孩子,同樣也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

過度的規矩會讓孩子心裡更加壓抑,一旦孩子爆發,孩子就會變得很叛逆,刻意去做一些以前被禁止的事情,以此來填補心中的空缺。

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又怕他缺愛?“愛與規矩”要這麼權衡

  • 自尊心受損,產生壓迫感

與上面那一條相似,這一條主要發生的對象是被管教太多的孩子。

當父母給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制定了很多規矩的時候,孩子只能被迫去完

成。每當孩子不願意完成的時候,父母很有可能變本加厲。所以,迫於父母的嚴威,孩子不得不去做到他。

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是沒有意識的,自己只能被迫跟上父母的步伐,時刻警惕自己究竟有沒有做錯。

這樣一來,孩子終究是隻能成為一個沒有獨立靈魂的人。

解決教育紛爭,必須權衡"愛與教育"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權衡好愛與規矩呢?這裡有幾個建議:

  • 明確父母的立場,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錯誤

首先,父母必須要明確自己的教育目的。當父母正在氣頭上時,父母應該先

讓自己冷靜下來,明確自己究竟是為了發脾氣,還是為了解決問題。想清楚了這一點,父母就能夠變得理智一些。

而且,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特別是孩子犯錯,父母要讓孩子自己去承受錯誤的時候,應該先把自身對於孩子的期望與愛意告知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雖然是在管教孩子,在做著孩子不太喜歡的事情,但是父母心裡是為了孩子著想,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

在明確完自身的立場之後,父母應該告訴孩子如何去彌補自身的錯誤,這會給孩子提供一個實行的方向,孩子也不至於變得迷茫,而是變得更加有行動力,知道自己應該去做些什麼。

下次再出現相同問題時,孩子也能夠及時地糾正,並且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實行。

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又怕他缺愛?“愛與規矩”要這麼權衡

  • 面對"屢教不改"的問題,運用自然後果法

有些孩子很調皮,普通的說教根本就沒有辦法改變孩子的錯誤思維。若是父

母的態度過於強硬,孩子反而會表現地更加叛逆。所以,遇到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保持一個冷靜的態度。

這種類型的孩子往往都有很強的自主意識,所以,父母做出來的決定應該是符合孩子的心意的。父母可以運用自然後果法,就是讓孩子主動地去承受自己的錯誤。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第三步: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一邊討論,一邊將雙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記錄,讓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參與決定感,更利於提高孩子日後行動的主動性。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諸行動。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總結達成共識的意見,雙方共同努力完成。

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又怕他缺愛?“愛與規矩”要這麼權衡

  • 提供更多的選擇,給予孩子尊重感

溺愛孩子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而過多的規矩會讓孩子變成一個低自尊人格的

人。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絕不可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問題,應該在保護孩子的自尊的基礎上再進行教育。

比如說,父母最好不要在公眾場合裡教訓孩子。否則,孩子很容易感覺到羞恥。在與孩子交流時,儘量給孩子更多的選擇。

例如說,當孩子不想吃飯時,父母可以問:"你今天晚上是想吃土豆,還是茄子?"當孩子不想學習的時候,父母不要直接命令孩子去寫作業,應該以一種更加委婉的方式去詢問:"今天是想寫自己最擅長,還是最簡單的作業?"

在孩子眼中,父母給予孩子多種選擇時,就像是在詢問自身的意見,而不是乾巴巴地命令自己。孩子會覺得父母足夠尊重自己,態度也會變得緩和許多。

愛與規矩從來都不是不能並列的,相反,有能力的父母能夠很好地權衡它們。既讓孩子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又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又怕他缺愛?“愛與規矩”要這麼權衡

我是小A媽媽,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養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夠有助於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孩子能更好地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個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