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人伍子胥和他生命的五個節點

毒人的說法來自於金聖嘆,他點評《水滸傳》,說“林沖,毒人也;宋江,甘人也。”

所以說,“毒人”有兩層意思。一則是命運悽苦,如林沖,家破人亡,逼上梁山;一則手段狠毒,槍挑陸謙,火併王倫。

伍子胥,正是這樣的毒人。

毒人伍子胥和他生命的五個節點

他是楚國人,父親伍奢是楚國高官,因為直言進諫,被奸臣費無忌陷害。

楚平王對伍奢說,我現在叫你的兩個兒子伍尚、伍員來,如果他們都來了,那麼你們父子三人都能活命;如果沒來,那麼你們都要死。

伍員,也就是伍子胥,是伍奢的二兒子。伍奢對楚平王說,伍尚為人仁義,即便知道有危險,也一定會來;而我的二兒子伍子胥,為人剛戾隱忍,知道來了會被捉住,一定不來。

果不其然,楚平王派侍者傳召二人,伍尚明知去送死,也去了;而伍子胥卻對大哥說,即使咱們都去了,楚平王也不會放過我們,他不過是要斬草除根,如果我們都去了,就沒人能為我們報仇,不如我們去別國借兵,回來報仇雪恨。

伍尚對弟弟說,你去吧,你能為父報仇,而我,就陪著父親一起死。

伍子胥辭別大哥,提弓射殺追兵,逃亡宋國。

而伍尚被送到楚國都城,楚平王立刻下令將這對父子殺死。伍奢聽說伍子胥逃走了,嘆道:“楚國上下又要動刀動槍了。”

坐視父親、兄長枉死,而獨自逃亡,強忍心中恨意,圖謀將來報仇雪恨,此乃一毒也

毒人伍子胥和他生命的五個節點

伍子胥逃到宋國,宋國動亂;逃到鄭國,與鄭國不和。他又逃亡吳國,在昭關,被人追上,他又獨自逃到江邊。

江上恰好有一個漁夫,把伍子胥運過江,伍子胥解下佩劍,送給他,說,這把劍值百金,送給你。

漁夫說,楚國通告,捉住伍子胥的賜粟萬石,封爵,難道不比一把劍更貴重嗎?

從楚國到昭關,伍子胥從人生巔峰跌落谷底。

在昭關,前有雄關攔路,後有追兵趕到,左右無兵卒僕童,上下無金銀珠寶。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惶惶如喪家之犬,後人傳聞,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頭,命運悽苦,莫過於此。此乃二毒也

毒人伍子胥和他生命的五個節點

而伍子胥進入吳國,逃出生天,就如同猛虎歸山,蛟龍如海,一身的本領得以施展。

他看出公子光胸懷大志,便舉薦了刺客專諸。果然如他所料,吳王僚派兵攻打楚國之際,國內空虛,公子光派專諸刺殺吳王僚,自己當上吳王,是為闔閭,並且重用伍子胥。

伍子胥帶兵伐楚,楚平王當時已經死了,他的兒子楚昭王逃走。伍子胥攻入楚國都城,沒能抓住楚昭王,便下令挖開楚平王墳墓,拖出他的屍體鞭屍三百。當初他有個好朋友,派人對伍子胥說,你做得也太過分了,你曾經是他的臣子,現在他不過是個死人,你至於羞辱他的屍體嗎?

伍子胥說,我要復仇,唯恐自己死得早,不能為家人報仇雪恨。如今,我竟然大仇得報,攻入楚國,我哪裡還顧得上什麼道德、禮儀?我就是要倒行逆施。

攻打父母之邦,鞭屍昔日君主,雖為報仇,而有悖倫理。不僅無愧於心,唯恐復仇不夠。此乃三毒也。

毒人伍子胥和他生命的五個節點

後來,吳王闔閭死了,他的兒子夫差成為吳王,與越國交戰,不聽伍子胥之計,在伯僖的建議下,接受了越王勾踐的投降。

伍子胥眼見自己不受重用,而奸臣伯僖權勢旺盛,便把他的兒子送到了齊國,說,我看吳國恐怕有危險了,你和吳國一起共存亡也沒有什麼意義,我留下,你走吧。

這次,伍子胥沒有選擇離開,反而堅持留在這艘漏水的大船上。明知吳國將亡,而不顧生死,與之共存,此乃四毒也

毒人伍子胥和他生命的五個節點

伯僖以伍子胥的兒子去了齊國為藉口,陷害伍子胥。吳王夫差便賜給伍子胥一把劍,說,你用這把劍自殺吧。

伍子胥沒有抗爭,而是仰天長嘆,說,夫差,我幫助你父親稱霸,又以死進諫,助你繼位,當初你要把吳國分我一半,我都沒有接受,而今你卻聽信讒言,要殺我!

他又對親信說,我死後,在我墳上種上梓樹,將來長大了,也就是吳國敗亡的時候,可以用來做吳王夫差的棺材;我死後,把我的眼睛挖下來,鑲嵌在吳國的東門上,越國就在東邊,我要親眼看夫差是怎麼被越國打敗的。

於是,伍子胥自殺。他寧死也不造反,死了,卻又發出惡毒誓言,此乃五毒也。

毒人伍子胥和他生命的五個節點

伍子胥的命運是一個輪迴,從父親被奸臣陷害而始,從自己被奸臣陷害而終。他的生命中五個關鍵時刻:離開父兄、昭關前、鞭屍楚平王、送走兒子、自殺,每一個關鍵節點,都滲透著伍子胥的”毒“——既悽慘、又陰狠。

毒人伍子胥,他的兩種毒,是互為一體的。他不是壞人,但悽慘的命運,造就了陰狠剛戾的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