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新時代有一句話廣為流傳: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近年來,國家颳起了新能源車春風,造車新勢力紛紛冒起往風口上擠。2019年3月,具備生產新能源汽車資格的企業達到了635家!而且大部分是近2年內出現的。不過與熱鬧的上馬項目相比,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卻在持續下滑。

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2019年12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13.7萬臺,同比下降15.1%。潮水褪去,浮現在大家眼前的還有一個殘酷的現實:消費者個人購買的電動車佔比很低,大部分還是靠出行租賃公司消化。今年前9個月,電動車銷量為61.6萬輛,但僅有12萬輛是消費者自己掏錢包購買的。

想要我買電動車?先把續航解決好吧

電動車少人買,最大的問題出在里程焦慮上。即使是技術最先進的特斯拉,它的長續航車型充滿電一次也只能跑600多公里,而且這僅僅是指定工況下的續航,實際駕駛只會更短。

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純電動車在市區行駛,充足的充電樁和低速工況讓車輛一直在最佳狀態,這也是大部分電動車的活動區域。至於高速長途行駛,只要經歷過春運的人都知道,燃油車才最靠譜。

1月春運路上,出廣東的大廣和樂昌高速上,就因為電動車沒電停高速上導致了大塞車。實際上,由於服務區充電樁數目依然稀少,充一電的時間又比較長,電動車在長途出行依然不能讓人放心,冬天低溫對電動車電池也是巨大的損耗,續航壓力山大。

增程式電動是不是吃飽了撐?

那麼,有沒有把純電動和燃油車優點都相結合的技術呢?有,那就是增程式電動車。如果你還不清楚這是什麼車,寶馬i3聽說過吧,它有一個增程版車型,是一臺典型的增程式純電動車。增程式電動車,最大的特點就是它可以加油,但驅動車輛行駛的卻是電機,燒油的內燃機只負責給電動系統充電,不驅動車輛。

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咋一看,你是不是覺得這技術是多此一舉?直接充電不就好了,幹嘛還還要加油?很簡單,因為加油站多啊!而且加油快啊,幾分鐘就能把油箱加滿,你的電動車充80%的電最快也得30分鐘吧。

增程式電動車把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優點都集中在一起,是目前較為理想的驅動模。它規避了充電的麻煩,車輛即使在高速路上奔跑,也無需擔心充電樁的位置,沒有里程焦慮。除了使用方便外,它又非常巧妙地解決了傳統燃油車的最大問題:熱效率。


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燃油發動機發展了一百多年,都在攻克熱效率這個課題,即使是最先進的燃油技術(如馬自達的SKYACTIV-X技術),它的熱效率也不過41%。

另外,燃油車的動力傳輸,還要有一個離合器和變速箱進行中轉,因為燃油機的最大扭矩和輸出功率,都只出現在一個短暫的區間,它需要變速箱的轉化來達到最佳的工況。而更多的傳動機構,無疑又進一步削弱了本就偏低的燃油機效能。吃得多做得少,這是燃油車最大的問題,而電動車在這方面明顯高效得多,你看看不少國產電動車的直接加速性能,都直逼千萬元級別的超跑了。


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增程式電動車的燃油機只負責發電,排量普遍比較少(1L左右),而且沒有離合和變速箱,發電時可安靜地達到最佳工況,這完美避開了燃油動力系統的所有問題。

當然了,較真的網友又會說,現在市面上的混合動力車型,不也是可以加油跑嗎?是的,但它們的燃油機依然參與驅動車輛行駛(電量不足時燃油機接管驅動車輛),離合器變速箱依然存在,這當中產生的頓挫、油耗、行駛品質等都無法和純電動車輛相比。

所以,增程式電動車絕不是吃飽了撐的產物,它更像是一臺沒有短板的電動車。

消費者買不買,價錢說了算

說了這麼多,大家應該大概能明白了,增程式電動車,本質上還是一臺純電動車,只不過它可以像燃油車一樣加油續航,而且具備超高的動力效能。當然了,它也繼承了純電動車的缺點:速度越快,它就要消耗更多的電能,油耗也隨之增加。


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不過,對於能耗,大家可完全放心。以日產的NOTE增程式車型為例,它是一臺類似於軒逸的緊湊級車,其搭載的e-POWER動力油耗僅2.68L/100km,這大大優於目前的普通混合動力車型。


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當然了,消費者買不買賬價錢說了算。日產NOTE的售價非常親民,海外版摺合人民幣也就8.6萬元!當然真要到國內預計得10萬起步,但這也不就一臺卡羅拉的價錢?就使用成本而言,雖然增程式電動車有內燃機,但較小的排量和簡單的結構大大降低了維修保養費用。除北京外,增程式電動車在其他限牌城市可直接上綠牌,又省了一筆拍牌費。


純電動車還沒賣好,為何還要增程式電動?


毫無疑問,增程式電動車未來大有可期,它沒有里程焦慮,卻有電動車的行駛品質,售價也更有優勢。當然啦,技術上的複雜性和較高的研發費用,是國內大部分造車新勢力沒有選擇增程式電動車的主要原因,不過也有吃螃蟹的,如12月開始交付的理想ONE。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合理性能突出使用方便的產品,我就買,增程式電動車或將是下一個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