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取栓術後的微栓子不影響預後但可預測新的栓塞事件


成功取栓術後的微栓子不影響預後但可預測新的栓塞事件



經顱多普勒(TCD)是評估栓塞風險的常用手段,其能夠通過檢測和定量微栓子信號來(microembolic signals, MES)鑑別各種卒中原因的腦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來自葡萄牙波爾圖大學的Pedro Castro等人開展了此項研究,目的是評估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成功進行血管內取栓術後的微栓子是否與不良結局相關,結果發表在2019年12月的《Stroke》上。


——摘自文章章節


【Ref: Sheriff F, et al. Stroke. 2020 Jan;51(1):154-161. doi: 10.1161/STROKEAHA.119.025856. 】


研究背景


尋找AIS取栓患者預後不良的原因具有重要意義。可能原因包括血管內操作造成的血管壁損傷、上游動脈粥樣斑塊或心源性小栓子的脫落造成的二次栓塞。經顱多普勒(TCD)是評估栓塞風險的常用手段,其能夠通過檢測和定量微栓子信號來(microembolic signals, MES)鑑別各種卒中原因的腦血管事件高危患者。來自葡萄牙波爾圖大學的Pedro Castro等人開展了此項研究,目的是評估前循環大血管閉塞成功進行血管內取栓術後的微栓子是否與不良結局相關,結果發表在2019年12月的《Stroke》上。


研究方法


該研究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納入了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11月15日期間接受取栓術併成功再通(mTICI分級2b-3級)的患者。患者均為>18歲的大腦中動脈近端(大腦中動脈主幹或大腦中動脈段主幹一級分支)或頸內動脈末端大血管閉塞患者。MES在取栓術後72小時內通過經顱多普勒監測30分鐘來評估。主要結局包括90天mRS和24小時頭部CT所示的梗死體積。研究者還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的變化和90天內卒中復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全身性栓塞評估了早期結局。共有111例患者被納入分析,其中43例(39%)患者檢測到MES,為MES陽性組,中位發生率為4個計數/小時(四分位距2-12)。基線特徵相比,MES陽性組患者年齡較輕(63±14 vs 74±10 歲,P<0.01)和吸菸者比例更多(28%vs9%,P=0.02)。


研究結果


MES的發生與患者mRS評分(校正優勢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 1.06, 95%CI: 0.48-2.34, P=0.85)或功能獨立性(mRS評分0-2分:aOR: 0.52, 95%CI: 0.19-1.39, P=0.19)無顯著差異。24小時CT掃描顯示有或無MES的患者的梗死體積也相似(校正後的β: 11.2, 95%CI: −46.6—+22.9, P=0.51)。


表2. 基於MES陽性或MES陰性檢測的結局指標

成功取栓術後的微栓子不影響預後但可預測新的栓塞事件


MES陽性組栓塞事件(對數秩檢驗P=0.02),尤其是缺血性卒中/TIA(對數秩檢驗P=0.01)的風險顯著較高(圖1)。MES 陽性患者與MES陰性患者相比,隨訪期間發生缺血性卒中/TIA 的風險增加8倍(校正風險比:8.22, 95%CI: 1.55–43.9, P=0.01),所有栓塞事件的複合結局風險增加6倍以上(校正風險比: 6.73, 95%CI: 1.63–27.8, P=0.01;表3)。


成功取栓術後的微栓子不影響預後但可預測新的栓塞事件

成功取栓術後的微栓子不影響預後但可預測新的栓塞事件

成功取栓術後的微栓子不影響預後但可預測新的栓塞事件

圖1. 卒中發生後90天內事件復發的Kaplan-Meier生存曲線。複合結局(A;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全身性栓塞),僅缺血性卒中復發或TIA(B)和死亡(C)。在每個組中,比較MES陽性組與MES陰性組。在卒中發生後3個月的隨訪期內,MES陽性患者的複發性栓塞事件的風險較高,但未發生死亡。


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對數秩檢驗P=0.21,圖1C)或Cox迴歸風險模型(表1)中,MES的存在與全因死亡率之間無相關性。綜上,MES確實能預測新的栓塞事件(校正Cox風險比: 6.78, 95%CI: 1.63-27.8, P=0.01)。

表3. 使用Cox比例風險迴歸比較MES陽性患者與MES陰性患者之間的複合結局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TIA 和全因死亡的風險

成功取栓術後的微栓子不影響預後但可預測新的栓塞事件


研究結論


最後,研究結果表明,前循環閉塞血管內治療後前72小時內經顱多普勒檢測到的MES與隨訪時的功能結局或梗死體積無關。然而,急性期微栓子的存在似乎是卒中後數週和數月複發性栓塞事件的重要風險因素。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風險分層和患者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