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序言:

中日茶文化的發展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茶文化起源於中國,在唐朝時由於中日兩國佛教的相互傳播,茶文化也傳入日本,經過不斷改造和創新,誕生了日本的茶道文化。中日兩國的茶文化都具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讓我們翻來歷史的畫卷,看一看中日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以及茶文化中蘊含的各種禮儀和精神。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一、茶文化的始祖:中國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1.遠古時代的神話

中國人講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處在最後一件事的“茶”,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將近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是茶的故鄉,相傳大約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會,那位嚐遍百草的神農氏就發現了茶:神農氏為了證明藥效,把每種藥都親口嘗試一遍,但是也經常會因此中毒,直到有一天他吃下了“荼”,發現身體上有毒的部位都會變得透明,然後毒素慢慢化解,從而證明了“荼”有藥用價值,經過不斷的“科學研究,”最後將“荼”更名為“茶”。民間也有:“神農嘗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2.從藥材到飲料:茶文化的與時俱進

茶在早期時作為一種具有藥用價值的藥材而存在的,因為神農嘗百草的典故,“茶”又被稱作“查”,意為清查身體疾病,治療病症的意思。根據《詩經》的記載,茶最早就是用來治病的,最早在南方的巴蜀地區流行開來。巴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潮溼、悶熱的地方,在早期社會更是一個毒蟲遍佈、瘴氣肆虐之地,而南方酸性的土壤剛好適合茶樹生長,所以巴蜀人民就通過喝茶來治療因為溼熱所導致的疾病,久而久之,身體自然就變得健康。

清代周藹聯的《竺國遊記》中就曾記載:“番民以茶為生,缺之必病。”東漢華佗《食經》中也記載:“苦茶久食,益意思。”意在說明茶的藥用價值,對某些疾病有著很好的療效。中國還有以茶聞名的地區,比如湖南的茶陵,就因為南臨茶山而得名,因為湖南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南方的楚國,楚國初建時為荒蠻之地,環境惡劣,靠著喝茶治好了很多人的病,

於是在西漢時被賜名“茶陵”。

隨著人們身體的逐漸健康,茶的藥用價值開始減弱,慢慢的成為了一種飲料:《爾雅·釋木》雲:“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冰雪聰明的巴蜀人民把茶當做藥物,同時也把茶當做了可以和水一起喝的飲料,因為巴蜀人民喜歡吃辛辣的食物來緩解溼熱、驅逐毒氣,而辛辣的食物會使人上火,人們發現通過喝茶不僅能清熱解毒,還能預防上火,因此把茶作為了飲料,一直延續到今天。此外,根據《晏子春秋》的記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說明早在春秋時期,人們還把茶作為做菜的原料,做出來的菜稱為“茗菜”。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二、從魏晉亂世盛唐時代:茶文化體系的形成與傳播

早在魏晉時期,茶文化就已經有了初步的體系,隨著前朝茶文化的不斷積澱,魏晉時期的茶文化開始向著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轉變。魏晉時期人才輩出,文人雅士們的詩中自然少不了對茶的溢美之詞,由於他們的加入,茶逐漸脫離了飲食的層面,又由於詩中對茶各種不同的讚美,使得茶文化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成為了一個獨特的文化體系,代表著人們的精神寄託。魏晉時期是一個亂世,司馬家乾綱獨斷,迫害了不少反對他們的大臣,人們為了避禍隱居山林,由此誕生了著名的“竹林七賢”,他們愛好玄學,不論朝政,逐漸形成了清談之風。既然是“清談”,那麼總是喝酒喝到酩酊大醉必然有損於這種高雅的形象,於是茶文化開始興起,逐漸成為了承擔人們精神文化的載體。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因為魏晉時期茶文化初步體系已經形成,因此在政治清明、經濟發達的唐代,茶文化形成了獨特的體系,並隨著佛教的傳播,流傳到了日本。隋唐時期茶文化全面盛行,雖然飲茶發禮儀還不是很完善,但是在喝茶這件事情上,唐人基本做到了“全民皆茶”,事實證明,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追求物質生活的慾望就越來越強烈,唐代飲茶之風的盛行,就離不開時代的發展,著名的《茶經》,就是盛唐時代的“茶聖”陸羽編纂而成的。

唐代詩詞中關於茶的描寫也是數不勝數:《詠茶十二韻》中寫到:“嗅覺精新極,嘗知骨自輕,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把飲茶時的輕鬆愉悅和煮茶時的香氣宜人都融入了詩中,使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茶香縈繞。唐代詩人把對茶的喜愛寫進了詩中,使茶不再是最初的藥材和簡單的飲品,而是一種文化,能代表人的喜怒哀樂。

盛唐時期海晏河清、天下歸心,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和唐玄宗李隆基開創的“開元盛世”,使得大唐王朝威震四海、八方來朝。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交流源源不斷,發達的貿易促進了茶文化的傳播,同時由於佛教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日本和中國也開始有了文化交流,唐朝向日本派去了遣唐使,傳播中國文化,日本也派出了“留學生”,學習中國的文化,茶文化就在這時傳入了日本,可以說日本的茶文化起源於中國。

日本的“留學生”最澄從中國帶回了茶籽,並且在日本廣泛種植,揚起了弘仁茶風,受到了嵯峨天皇的讚揚,天皇同意他將茶文化傳播於日本民眾之中,向他們講解如何種植茶和如何飲用茶,在這一文化體系上不斷髮展,日本人研究出了獨特的茶道文化。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三、日本的茶道文化

日本的很多文化都起源於中國,茶道文化也不例外,在茶文化剛剛傳入日本時,日本的茶文化和《茶經》中的內容如出一轍,可以說是完全“照搬照抄”,直到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人發明了“四規七則”的茶道文化,才擁有了自己的茶道文化。

1.“草菴茶”:日本本土茶道的初步形成

茶在早期的日本,也是隻能供上層社會使用的,所以在國內傳播的速度有限。由於日本的茶道是由僧侶傳入國內的,因此茶道文化中也滲透著參禪悟道的理念,是日本茶道藝術發展的獨特內涵所在。南宋時期,日本僧人榮西將茶葉種子帶回了日本,從此人本人不僅飲茶,還學會了吃茶,榮西禪師受到中國的《茶經》的啟發,將參禪悟道的理念融入書中,最終編成了《吃茶養身記》,他也是日本禪茶的鼻祖,為日本茶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日本室町時代,商業貿易迅速發展,城市化小有規模,市集上熱鬧非凡,奢華之風漸起,但很多人厭惡這種喧囂的生活,追求自然的田園風光。以村田珠光和武野紹鷗等“佛系”茶人為代表的“草菴茶”就這樣誕生了,他們把自己的書屋開闢成一個個小草菴,用來做茶室,前來喝茶的人不僅可以在這裡獲得久違的平靜,還可以欣賞田園風光,保持身心愉悅。

這一做法很快流行開來,在日本民間受到追捧,人們紛紛來喝“草菴茶”,參禪悟道。村田珠光等人認為從中國傳入的茶具過於精美華麗,因此將本國質樸的黑色陶具用來做茶具,用這種茶具待客,可以體現主人的審美情趣,也能體現日本人崇尚簡樸的民族風格。與村田珠光齊名的茶人武野紹鷗引進了“和歌”,人們在喝茶的同時用和歌來表達自己的心境,極大的豐富了日本的茶道文化。日本人將中國的茶文化和日本的茶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自己的茶道文化,其中蘊藏的精神內涵,和中國的茶文化一樣豐富多彩。

2.千休利:日本茶道文化集大成者

村田珠光所創立的茶道,審美情趣有餘,卻禮儀繁雜,千休利繼承了茶道後將書院文化與草菴茶文化相結合,刪除了其中繁文縟節的部分,提出了“和靜清寂”四字,“和靜”是指尊重每一位前來喝茶的賓客,“清寂”是指一種恬淡、冷峻的審美觀

。千休利將這四個字作為喝茶的規律,簡化了茶道,強調回歸自然,把以往喝茶禮儀中繁瑣無用的步驟通通拋棄,讓茶道文化又回到了最初的簡單質樸,進一步提高了人們對茶的認識,也提高了審美情趣。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四、中日茶文化的精神內涵與表現形式

中國茶文化並沒有專注於茶道研究,而是由“俗”向“雅”的方向不轉轉變,可以說中國的茶文化是雅俗共賞的。從史書典籍中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茶文化中沒有“茶道”一詞,喝茶的時候也沒有繁瑣的禮儀,中國茶文化所強調的,是道德、身體和人的關係。

原始的茶文化就是以“俗”為主,並強調人和身體的關係:那個時候人們為了獲得健康的身體,不得不飲茶,如果身體都搞垮了,那麼講究更多的禮儀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即使是在時代有所好轉,人們身體的變得健康以後,中國的茶文化仍然強調修身養性、淡泊明志的道德內涵,茶文化中尤其提倡“勤以修身,儉以養德”的理念,把道德、身體和人的關係體現的淋漓盡致。到了宋代,茶文化才開始追求精緻,向高雅的方向發展,這一時期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宋代的茶具開始變得精美,烹茶的手段也愈加繁瑣,茶道文化初見端倪。宋代人提出了“韻高致靜、致清導和”的茶道觀念,這一點與日本茶道中的“靜、和”精神不謀而合,是日本茶道文化對中國茶道文化的創新和啟示。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傳入日本後,也同樣經歷了很多的蛻變。由於日本的茶文化是由僧人傳入的,所以日本的茶道文化中存在著很多佛教教義,他們認為既然要修煉茶道,就要戒酒戒色,潛心修煉。茶道的創始人村田珠光提倡“人生而平等”,他認為主人和客人要相互尊重,不要存在等級之分,同時也要遵守客風和主風,主人要有主人的待客之道,客人要保持賓客應有的禮貌。

繼續這種茶道思想,村田珠光創建了日本最初的茶道,此時的茶道精神中最注重的是禮儀。

另一位繼承茶道思想的茶聖——千利休,提出了“和、靜、清、寂”的茶道思想,認為喝茶時不應該拘泥於禮儀,喝茶時主人和賓客所體驗到的快樂,才是茶道的根本精神所在。由此日本的茶道開始化繁為簡,從流於形式到關注舒適程度轉變。

從中國各日本的茶道文化中可以看出,中國和日本的茶道文化一脈相承,中國的茶道文化流入日本,是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日本把中國的茶文化進行創新,變成了日本獨有的茶道文化,是對中國茶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尤其是二者茶道思想中都存在的“清、靜、和”的觀念,是二者茶文化一脈相承的體現。二者的差異則是中國的茶道是雅俗共賞的,可以隨意切換,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而日本的茶道文化則更加註重主人和賓客之間的禮儀,烹茶和品茶的步驟繁瑣,儼然成為了一種清規,流行於小眾社會之中。

總結

“靜院春風傳浴鼓,畫廊晚雨溼茶煙”:漫談中日文化中的茶文化

中日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在我們追求文化的道路上,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作為一種散發著獨特魅力的東方文化,茶文化如今流傳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它的或濃郁芬芳、或清新淡雅的氣味,是東方文化的見證,其獨有的精神內涵應,該在今天被繼承和發揚,讓茶文化弘揚四海,歷久彌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