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有哪些大喷子?

历史好奇怪


三国大喷子多啊,诸葛亮都喷死了王朗,当然,那是虚构的,我们聊点不虚的。比如实在的祢衡。

祢衡曾经说过一句话,“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其余的人平平庸庸,不值得提。”

这里的大儿孔文举,就是孔融,小儿杨德祖就是杨修。祢衡只看得起这两个人,其他人都是社会上的废柴。

祢衡很喜欢踩人,当年他刚到社会上找工作,人家让他去投奔陈群,司马朗。

他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肉的结交呢?”

陈群,司马朗都是名门之后,祢衡却直接把人家踩成了杀猪的。杀猪的不是张飞吗?就算是杀猪的,人家现在也发达了嘛。投奔一下又咋地呢?

如果现在让祢衡去阿里,去京东,我怀疑祢衡先生会说:我怎么能跟摆地摊练柜台的人结交?

有人不地道,明知道祢衡的嘴是抹了砒霜的,还专门去问:“那你觉得荀彧,赵融怎么样?”

“可以借荀彧的脸去吊丧,赵融则可以去管理厨房!”

踩人没有踩到这么尽的,祢衡先生可以称得上三国第一嘴炮了。

其实,就是他看得上还有交情的孔融跟杨修,他也要踩一踩,说他们一个是大儿,一个是小儿,就是小子的意思。

这特么见鬼了,孔融比你祢衡整整大二十岁咧。

说智商,说才华,祢衡确实高,一般懂得骂人的智商都特别高。像脑洞老师这种,别人骂一句,常常要想半天才知道怎么回嘴。

祢衡这么聪明,骂人的才华这么高,如果混混文学圈,当然没什么问题,比如鲁迅,李敖就是这样的,但要是混政治圈,那就麻烦了。

祢衡当然不能只混文学圈。

祢衡天天找工作,跟现在的有才大学生一样,没一个瞧得上眼的,他甚至连曹操,这个世界五百强排名第一的大公司老板也瞧不上。

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

曹老板是个爱才的人,一听有这么一号人物,那就请来见见呗。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祢衡竟然不去。装病,装病就装病吧,还在头条号发帖,编着段子笑话曹操。

对于这个,曹操也忍了,有才的多怪人嘛。但曹操也不是吃闷亏的,就想收拾一下这个祢衡,让他到宴会上面打鼓。

祢衡果然是有才的,起码是鼓乐八级。打了一遍下来,有力的增进了各位食客的食欲。

打完之后,祢衡去见曹操,结果被拦住了,说你得穿工作服啊。

行啊,祢衡就开始脱衣服,脱得精光,摇着两个肉铃铛就晃到了曹操的面前。

曹操呵呵笑: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我们介绍过,曹操呵呵笑,那都是要杀人的节奏。

中间人孔融也很尴尬,本想介绍你一份工作,结果你这样!

祢衡说,好,我去给曹操赔罪。

曹操一听,相当高兴,一天不出门,专门在家里等祢衡。

等了半天,祢衡终于来了,穿着单衣服,戴着青帽子,拿着长杖,坐在曹操大门口就开始骂曹操。

祢衡为什么骂曹操?大概还是看曹操不惯吧。

吵架时,嘴里明明有一句可以秒杀对方的话,忍住了没说。这就是高情商。

祢衡不但没忍住,还变了花样,把曹操在嘴里秒杀了一百次。

曹操火了。

“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一只老鼠一样。”

曹操没有杀祢衡,而是把他推荐到刘表那里。曹操这个老炮,还是讲究的。

祢衡出发之时,文化圈的朋友去送他。文化人,面子薄,虽然平时都想掐死祢衡,但祢衡要走了,不去显得自己小气,二来,这位大爷终于要走了,也是好事一件。

可等众人到齐,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祢衡来。过了半天,大家累的坐的坐,躺的躺。

祢衡来了。

一来,就坐到地上大哭。

大家很奇怪,不就换个工作单位嘛,哭啥?

答:坐的是坟堆,躺着的是尸体,我在坟墓和尸体之间,能不哭嘛。

得,又在骂人咧。

这智商,真的富得冒油了,这情商,真的需要领劳保了。

其实有一个现象,智商高的人普遍情商不高。智商就像情商杀手一样。

为啥呢?

原因只有一个,人一聪明,就像暴发户有了钱一样,一定要显摆出来的,你不让他们卖弄一下聪明,那就像让暴发户买了豪车不晒钥匙,买了名表不挽袖子一样难受。

那怎么显露呢?抬杠呗,用各种尖酸的语言骂人呗,嘲笑人呗,戳穿别人的难言之隐呗,说破他人的密事呗。

干了这些事,就等于挖了情商的根,能不把情商弄死嘛?

再补一刀,没钱又没权的聪明人是最喜欢晒智商的。祢衡就是这样的嘛。

文化圈晒晒也就算了,曹操面前晒晒也就算了,毕竟文化圈拿他没办法,曹操还算肚量大,自己用不上,就推荐给刘表,也是考虑刘表这个人比较仁厚。

祢衡到了刘表那里继续晒智商。

刘表就比曹操要阴一些了,依然写了一封推荐信。

你去黄祖那里干一干。

黄祖同志就不是文化圈的啦,是茬架圈的。

有一回吃饭,祢衡仔细观察了黄祖的五官,得出一个准确的描述:死老头。

祢衡,卒,享年二十六。


除了这位喷哥,还有一位:廖立。

廖立是三国偏后期的人物,三国前期的人物个个都像开挂的人民币玩家,后期的廖立就有点不出名。

但其实,他也是一个人才。

当年刘备问诸葛亮,我们到了蜀地,谁有资格成为我们的合伙人?

诸葛亮答:庞统、廖立,这两个我看行。

得,廖立同志跟庞统齐名了。

廖立觉得自己萌萌哒,刘备也重用他,可到了刘禅上位。新一代有新一代的做法,廖立被调去当长水校尉。

廖立很不爽,自己都跟庞统齐名了,在蜀汉阵营,除了诸葛亮,就应该是自己嘛。怎么从核心领导圈退了下来?

过了两天,组织部来人了。

诸葛亮的两个助理李邵、蒋琬到他的治所考察工作。

廖立觉得这是一个机会,赶紧跟两位同志促膝长谈。

“哎呀,你知道嘛,先主水平很差的,当年先主不取汉中,而跑去跟东吴争南方三郡,结果呢?三郡还是被吴人夺去了,我们白白死了那么多士兵,关羽死了连骨头都没收回来。”

得,这是吐槽前老板刘备呢。后面一句好像在替关羽抱不平,关羽在天之灵刚点头称是,廖立的嘴炮又放炮了。

“说起关羽,你说他那仗打的,以为自己有多威猛,可压根就不会指挥,猛打一通。结果呢?几次都被打仆街。”

好吧,这些是死人,人家无力反驳。

廖立马上对准了活人。

“向朗这个人算什么啊,他的眼光都喂狗了,吹嘘马良兄弟是什么圣人。现在呢?你们看,全是和稀泥的。”

“还有那个什么文恭,平庸的很,什么事也干不成。”

“对了,还有郭演长,就是一个跟屁虫嘛,这种人却当上了侍中。”

“现在我们情况这么危急,却任用这三个笨蛋,不合适啊。”

最后,他送上了真诚的劝告:“你们如果要远征,一定要谨慎。”

谨慎你妹啊,你嘴这么不谨慎,要我们怎么谨慎?

廖立一通话,就把蜀汉阵营入蜀后的军事大行动全部批判了一通。

可刘地摊刘草鞋同志是你能说道的?你有本事从淘宝店主做成京东老板试试?

关羽是你可以嘲笑的?你有本事过三关斩六将试试?你也护送嫂嫂不动心试试?

还有这三个大活人,就算他们是废材,轮得到你说?

你说人家是跟屁虫,那他们是跟在谁的屁股后面?

显然是跟在诸葛亮的后面嘛。

说实话,这些不全是错的,至少都是廖立的肺腑之言,比如刘备当年确有失误,关羽也确实刚愎自用。这三个小伙伴也确实一般。

不过,这些话不应该说啊,尤其不该当着李邵、蒋琬说。

人家真心跟你不熟。大家也就同事关系,还是很浅的同事关系。你一上来,骂完老板骂前业务骨干,骂完死去的骂活着的,甚至还影射当家作主的诸葛亮。

更要命的是,你向李邵、蒋琬吐槽别人,想博取共鸣。可李邵、蒋琬的心理活动其实是这样的。

我擦,你丫的要是碰到向朗,不会转过来说我们是白痴吧。

廖立没有什么朋友,他跟这两人掏心窝说话,就是想交两个朋友,但人通常不会跟随便掏心窝说话的人交朋友。

李邵、蒋琬打着哈哈,回头就把这些话告诉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不客气,给定了诽谤先帝,诋毁群臣、妄议的三大罪,剥夺其政治权力终身,打发到山区反省了。


脑洞历史观


如今的网络发达了,也造就了不少喷子,但是请别以为喷子是网络时代的特产,其实这个物种什么年岁都有。

比如说最著名的那个——祢衡,曾经裸衣击鼓骂曹。这个举动被后人解读为对曹操的反抗以及对汉室衰微的心痛,其实不然。彼时的曹操绝对是一等一的汉臣,他自己大概都没有起反叛的心思。

而祢衡呢?也不是只骂曹操,刘表他也骂,黄祖他也骂,就连一向厚道的荀彧他都要骂。说白了,祢衡的“喷子”行为,大约是他的人格有问题。对于这个喷子,最后他也就很难逃脱被大老粗黄祖一刀咔嚓了的命运。

这个是比较负面的例子,还有些喷子是比较“正面”的,甚至被树立成正面典型的,这些人就是言官。

大名鼎鼎的海瑞骂皇帝就不用说了,他好歹也还算是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嘉靖朝敢于发声的为数不多的人,而且他也不是言官。但是他的后继者们可就没他那么高风亮节了。

比如一个叫雒于仁的,上了一份和海瑞《治安疏》差不多名气的《酒色财气疏》,这位估计都没见过皇上的官员,不知道打哪儿道听途说来皇帝龙体欠安,一本正经地给皇帝开了药方——您是酒色财气沾多了,得改!

实际上,只要是党争的时期,基本上这些喷子都不缺——不关心国家和人民,也不关心对方的提案是否正确,唯一关心的就是你是不是和我一个阵营,只要不是,那就必须批倒批臭。这是一种毫不对事,专门对人的伟大精神。

可叹的是,这种精神在阶级斗争的时代被进一步强化,直到现在还依然在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看问题的立场。



青言论史


喷字每个朝代都有,有的喷字能喷出点事实,但是大多喷字都是误国误民。喷字在古代还有一种说法,叫做“清流”,是以读书人组成的强大群体,在古代媒体不发达的时代,这些“清流”就成为了“新闻发言人”,并且散播与朝政相反的议论,抨击朝政,但是实际让他们去做,他们却一无是处,“喷字”最典型的是宋朝和明朝。

正如一开始所说有些喷子是能起一点作用,比如北宋朝的苏轼,苏东坡是一代伟大的诗人,一生豁达,但是他的一生也是悲惨,一直处于被流放的状态,而这一切都要归结他的“喷子”人生。

王安石当政的时候,推行新政,进行了全国性的改革,从现在的人的眼光看,是很有先见之名,但是当时的很多读书人不理解,其中就包括苏轼,所以苏轼就开喷,指责王安石的变法,最后被王安石流放。

然而王安石不就之后也下台了,接替王安石的是保守派代表司马光,司马光编书还行,当政确实不咋地,他上台之后全年清算王安石,全盘否定了王安石的变法,致使王安石变法前功尽弃。苏轼是反对王安石变法,按理说现在应该是时来运转了,但是苏轼在这节骨眼上又开喷了,他通过被流放的几年,认识到王安石变法的一定好处,如是“喷”司马光,认为不能全面的废除王安石变法,结果被司马光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苏轼一生的悲剧,都是他“喷”出来的,但是他是为民所喷,他所抨击的是对民生不利的政策,可惜他的喷并没有取的成效,但是他一生的豁达,值得称道。

明朝有名的喷子就比较多了,其中在明朝中后期的喷子更加肆无忌惮,其中以高攀龙、钱一本他们建立的东林党最为猖獗。张居正当政他们喷,万历皇帝当政他们也喷,最后把万历喷的不上朝,而给张居正平反的还是他们;万历不立太子他们喷,万历立太子不是他们想要人他们还是喷,最终严重影响了名称的继承人问题;这群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凡事我看不惯的就喷,喷到我满意为止,最后把大明朝给喷亡了。

“喷子”的宗旨是没有不能喷,只有不想喷,即使天下灭亡,与我喷子何干。


帝国烽火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许多有趣闻的事,就比如历史中那些喷子,接下来小编就举五个例子。

1、包拯


世人都称其为“包青天”,是清廉的代表,他在宋朝的名号可谓是人人皆知,不但官员害怕他那张嘴,连皇帝宋仁宗也是害怕,有一次在朝堂上他直谏皇帝,唾沫星子都飞到皇帝脸上,他依然不为所动,直言极谏。

2、魏征

唐朝有名的谏臣,他直言不讳,经常不给皇帝面子,很多时候让唐太宗都下不了台,比如有一次,唐太宗再玩鹰,下人通报魏征来了,吓得唐太宗赶紧把鹰藏在袖子里,魏征对唐太宗说了很久,然后鹰也闷死了,可见唐太宗对魏征都害怕了。

3、陈琳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他曾经给袁绍做过《为袁绍缴豫州文》,他在里边痛骂曹操,当时曹操看到后吓出一身冷汗,瞬间病好了,可见陈琳把曹操骂的多么不堪,最后陈琳投奔曹操,曹操非但没有记仇,还重用他。

4、诸葛亮


他在蜀魏交战时,骂死王朗,他还舌战群儒,可见他的口才是多么的厉害,不愧为三国第一喷子。

5、祢衡

祢衡跟孔融十分交好,孔融当时向曹操推荐他,随后曹操便开始请他入朝为官,但他却不领曹操的情,还骂的曹操无地自容,随后便将他送往荆州,后于黄祖言语冲突被杀。


历史小呆呆


我来讲讲明代的大喷子。

首先,来讲讲海瑞。海瑞这个人性格偏激,愤世嫉俗,喜欢空发议论。他认为应该恢复到洪武年代,对付贪官应该剥皮实草。海瑞当应天巡抚的时候,各项规定古怪、琐碎、不近人情。他令成年男子迅速结婚,寡妇要改嫁。官员不能吃鹅肉,喝黄酒,不能下乡。所有的公文纸要写满,不准留白。万历年间,海瑞到南京都察院当佥都御史的时候,南京官员闲散惯了。他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不顺眼。他上疏要将这些官员打板子,甚至要将他们杀掉。当官的评价海瑞,不谙吏事,鱼肉缙绅,立论可笑。

其次,再来讲讲天启年间的御史杨涟。天启年,由于东林党跋扈,总是纠住三案不放,令皇帝十分厌烦。天启便改变前期重用东林的办法,开始从其他阵营选用官吏。东林党对皇帝重用魏忠贤不满,但是他们不敢上疏,他们便找到一个大喷子杨涟。这个杨涟真是个大喷子,上来就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状,非要让天启杀了魏忠贤。皇帝斥责了杨涟,杨涟还在那里不依不饶。本来天启是合法继位,杨涟非要说是靠他的拥护才继位,天启越来越反感杨涟,再加上魏忠贤使坏,杨涟最终惨死狱中。

详细情况可参考明史著作《大明权力场》,书中有详细介绍。


阮景东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实际上在最早的时候“喷子”是量产的。甚至有一个流派专门在研究如何“喷人”。这个流派就是“名家”。名家作为诸子百家之一。 名家是以思维的形式、规律和名实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派别,所以称“名家”,也被称为“辩者”。名家以擅长辩论闻名于世。当然了他们这个“喷”不是无脑的一顿乱喷。名家的辩论是以注重事实和分析为主。而且他们也非常注重逻辑关系。可以说名家就是中国逻辑学的开拓者。名家在政治上的主张就是“去尊”和“偃兵”。“去尊”的意思就是提倡人人平等。“偃兵”的意思就是反对使用暴力。由此可见,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由来很可能就是出自名家。



之后东汉末年名士祢衡。祢衡此人年少就颇有才名。但才能多在吟诗作对以及辩论这方面。真正的排兵布阵治理国家的才能祢衡是不具备的。说直白点就是祢衡为人有点恃才傲物说话尖酸刻薄。祢衡与孔融交好,但是又把孔融骂个半死。之后更是索性骂个痛快。在曹操宴请祢衡点席间把曹操帐下文物贬低的一文不值。曹操也怕背上杀才的罪名。于是就想借刀杀人把祢衡送给了刘表。祢衡到刘表所处又把刘表骂的狗血淋头。刘表也怕杀了祢衡背上杀才的罪名。所以又想到了借刀杀人,他把祢衡送给了黄祖。祢衡到了黄祖的地盘上还是一点都不收敛。黄祖本身就是一个性格暴虐的人,根本不惯祢衡的毛病,直接就把祢衡给杀死了。祸从口出祢衡也因为嘴把自己的命丢掉了。



还有三国时期陈琳。陈琳相对来说只是以笔为刀罢了。陈琳唯一一次有记载的骂人经历就是在袁绍帐下大骂曹操。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把曹操祖宗十八代都给问候了一遍。曹操本来就有头疼的毛病。但是他看完檄文之后吓的出了一脑门汗,头疼不药而愈了。而陈琳的檄文也成为了三国名篇。


最后被誉为大明朝的良心—海瑞。海瑞这个“喷人”不是单纯的骂人。海瑞属于是“出淤泥而不染”这么一个状态。要知道海瑞时期的明朝已经腐化的不像样子了。官员贪腐上行下效。整个明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海瑞是想骂醒明朝。作为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最大的爱好就是“挑刺儿”。到处给人找毛病。但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理有据的。而最闻名的就是海瑞献给嘉靖皇帝的《治安疏》。在这篇被誉为天下第一疏的文章中。海瑞坦诚的劝谏嘉奖要勤政希望嘉靖可以认识到国家的困境。其中一句“嘉靖嘉靖,家家净也”气的嘉靖皇帝差点儿御龙宾天。但不管怎么说海瑞算的上是嘉靖朝的一股清流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 欢迎大家留言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


小小小百科全书


三国第一大喷子,“喷”是为了他的吴国啊!

三国之际,一时“喷子”盛兴。陈琳、诸葛亮等堪称殿堂级的腕儿,不过,在下看来,江左吴国的一位喷子,可登三国喷子排行榜榜首,他就是虞翻先生。虞翻怒喷麋芳的哪些用语,简直就是怼人词典中典藏级的用词。


在《三国演义》中,麋芳接受了虞翻的招降信,从了江左,受此影响,关羽败走麦城,掉了脑袋。在刘备的复仇行动中,麋芳被刘备手刃祭拜关羽兄弟。


演义毕竟是演义,快意恩仇是够了,然而,麋芳在历史上并不是这个结局。被虞翻劝降归顺江东后,麋芳做了孙权的将军,日子本来过的还算惬意,然而,遇到虞翻这个顶级“喷子”也算是他的人生之大不行了!


江南水乡,日常交通多使用船舶,时间久了,形成了水上交通潜规则,那就是官小的让官大的,要是同级的就要看双方客气了。因着水上相遇,麋芳硬是被虞翻羞辱了一番。某日,虞翻和麋芳的船相了,麋芳的船夫看见有船挡道,放肆喝道:“将军来了!赶紧让开!”呵呵,这就是找骂呢!虞翻的喷词又快又恨:“两座城都守不住,也算是将军?守不住就认怂的货,在俺们吴地能为了主公尽职吗?!”您说,这话是不是狠狠滴扎了麋芳的心啊!


另一日,虞翻陆地行车路过麋芳的军营,只见大门紧闭,禁止通行,虞翻又恼了:“这个将军真是个贰臣出身,该关门时他着急开门,应该开门了,他却关门了!”虞翻这是拿麋芳开门认降的过往说事呢,当初可是虞翻劝降的呢。这种扎心窝子的损人话真是羞煞麋芳了。两次被喷刻骨铭心,麋芳自此远离虞翻,吩咐手下任何时候都要躲着虞翻,低调的行事,麋芳脆弱的小心脏再也受不了虞翻的强烈刺激了!


对了,被关羽水淹七军的于禁,也是归降了江东,兴许是贰臣系列里的,他也是饱受虞翻羞辱摧残。虞翻口才出众,经常担任说客,劝降敌军。但在别人从了之后又横眉冷对狂施言语暴力,这让他根本没啥朋友。但是,孔融、张昭、张紘等著名学界大腕人物都对虞翻的学问认可有加。也许是有这些名臣的加持,虞老师多次顶撞孙权,搞得主公不开心,就把他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吕蒙攻打荆州的时候,以虞翻医术高明为由,安排他随营出征,想给他个立功的机会,麋芳就是在这一仗中被虞翻劝降的。


立了功,虞翻回到了中央。然而,虞翻的“喷子”个性并没有改变。孙权好酒,但是喝多了就爱闹事。某日,孙权在宫中欢宴,没一会,他挨个为大臣们倒酒,弟兄们喝多了他才高兴。当走到虞翻桌前时,虞翻就装着喝醉了躺在桌下不端酒杯。等孙权走过去了,虞翻就爬了起来,不想正被孙权瞅见,孙老板火了,抽出剑来想斩了虞翻,是刘基一番吹捧孙权大人大量远胜曹操(曹操曾经杀了孔融),这才让孙权放过了虞翻。


然而,喷子的人生怎能不喷,逃过了这劫,虞翻还是多次惹怒主公。孙权后期喜好神仙之事,某日,孙权又公开表达对神仙的向往,虞翻的喷子本性再次爆发,他跳出来开怼了:“那有什么仙人,都是死人罢了!”孙权这一回再也受不了了,再次把虞翻赶到了乡下。从此之后,虞翻再也没有回来。

离开了朝政,虞翻开办学堂,潜心学术,留下了许多经典。

其实,虞翻总拿贰臣开怼,看似是喷子,其实,这是他有一颗忠贞之心啊!这属于犯言直谏啊!虞翻身在乡下,仍然心系朝廷。当听闻孙权试图和公孙渊结交,认为非常不妥,但是已经没有机会向主公汇报了。后来,孙权失利,想起了以往常常顶撞自己的虞翻。后悔身边没了这位敢于“喷” 自己的人,等到孙权派人到乡下寻找虞翻时,可惜,虞翻已经离世了,孙权后悔不迭。

虞翻这一生,并不完美,回顾他的人生,起落交错、直抒胸臆,潇洒自如,言吐犀利,这样的“喷子”,其实是实现了忠贞的人生啊!


重舟难过千重山


喷子是今天网络时代造出的新称谓,泛指胡乱指责(批评和漫骂)他人而不通情达理的人。我以为历史上的喷子主要有两类,一为自由生活的文人,二是活跃于朝堂的谏官。有人说谏官就是今天喷子们的始祖,我们从谏官身上的确可以发现某些喷子的特征。大家知道,谏官是皇帝封的,具有喷的合法身份,一般不会因言获罪。但有不少皇上经不起喷哪,他用谏官只是装装门面,做做样子,该喷则喷,不该喷时你还真不能喷。碰上这样的主子,那谏官就得小心在意了。人说文死谏,武死战,这个国家就有希望了。而恰恰有些时候,文贪生,武怕死,导致了亡国丧民。好了,下面简要谈谈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几大“喷子”。

一是三国祢衡。祢衡是个封建正统派,见不得曹操篡汉,于是兴起而喷,击鼓骂曹,裸身击鼓而歌,歌中内容全是辱骂曹贼。曹操也是文人,懂得文人心理,如果杀了祢衡,势必寒了天下士人的心,坏了他招贤纳士的目的,于是来了个借刀杀人。先是把祢衡发往荆州,然后再差江夏,他始终本性不改,一路喷下去,终被粗人黄祖所杀,去了曹操一块心病。

二是唐朝骆宾王。有“初唐四杰”美名之称的骆宾王,是个典型的性情中人,他为反叛武则天当政而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篇檄文历数武则天罪状,言之凿凿;阐发讨武义举,风骨铮铮,在情感气势与思想深刻两方面均势不可挡。这恐怕是文人喷子中一篇最具“战书体”的美感檄文。可惜的是徐敬业兵败之后,骆宾王不知所终。

三是明代雒于仁。纵观有明一朝,谏官喷子还真不少。如万历年间大理寺官雒于仁,上了一篇《酒色财气四箴疏》道:“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夫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如此云云,几乎是破口大骂,历数了万历皇帝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简直一无是处,坏透顶了。把个皇帝搞得灰头土脸,避之不迭,无心理政。而喷子雒于仁只得了削职为民的处分。

四是现代鲁迅。现在有人称鲁迅先生也是个喷子,而且还是高级大喷子。说他的杂文小说全都是骂人的,一篇《秋夜》就是讽刺当政者,而全文不带一点政治内容,岂不是喷中高手?还有《狂人日记》写吃人的历史,拿馒头醮革命者的鲜血治病,用寡妇祥林嫂不住口的阿毛独白,以及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等,无一不是在喷。以至于引来了一个女喷子,台湾女作家苏雪林,毕其一生不婚,活了100多岁,竭尽全力,咬住鲁迅喷了大半个世纪。你说搞笑不搞笑。其实,这些说法十分片面,是在贬损鲁迅先生。作为一个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民族魂,他揭露的是黑暗社会的本质,挖掘的是国民劣根性,向往的是光明与自由,也因此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引来了一大批形形色色喷他的人,往他身上大泼其脏水。虽然鲁迅先生英年早逝,但倒下的战士仍然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不过是苍蝇。如果一定要说鲁迅先生喷,那他也是在为广大的人民大众而喷。

五是台湾李敖。有人说李敖的敖字,应是桀骜不驯的骜或者獒犬的獒,因为他象一条疯狗,逮人就咬。这无疑是反李敖的政客喷子们的说辞。应该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李敖是以反传统、反权威的激烈姿态登上台湾文坛和思想舞台,接着又以反国民党专横独裁的“斗士”形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他喷了老蒋喷小蒋,在立法院大打出手,以至于对手惊呼“要文斗,不要武斗!”俨然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姿态傲然挺立在台湾岛上。只是晚年未能免俗,喷力已减,似有晚节不保之嫌。


作家达度


喷子只服祢衡,自带嘲讽本能。曹操经过孔融推荐,想入仕。结果此人瞧不起曹操,三番二次羞辱看不起曹操,后面曹操没办法把他打发到刘表那里。

到了刘表那里开始关系很和睦,后面老毛病犯了,又开始和刘备跟刘备手下的人关系不和睦了,最后把他送到黄祖那里。

后面到了黄祖那里开始也是比较和睦,后面老毛病又犯了,最后喝酒时候,毛病犯了,黄祖大老粗,最后受不了杀了祢衡。

反正这锅又是曹操背了,其实是自己作死,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动不动嘲讽所有人。



记忆中的猹


哈哈,就像三国杀中陈琳的台词一样:汝阉人之后,本无懿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