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第八十二篇》先进(五)

《悟学.第八十二篇》先进(五)

悟学.十八子20200216子

论语. 先进第十一.新解读(五)

11•2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shěn)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坐着。孔子说:"我年龄比你们大一些,但你们不要拘束。你们平时总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你们打算干什么呢?"子路赶忙回答:"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加上国内又闹饥荒,让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冉求答道: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答道:"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呢?"这时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接着"铿"的一声,离开瑟站起来,回答说:"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曾皙说:"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去沂河里洗洗澡,在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后走。他问孔子说:"他们三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夫子为什么要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是他说话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曾皙又问:"那么是不是冉求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呢?"孔子说:"哪里见得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曾皙又问:"公西赤讲的不是治理国家吗?"孔子说:"宗庙祭祀和诸侯会盟,这不是诸侯的事又是什么?像赤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一个小司仪,那谁又能做大司仪呢?"

【集解】孔曰:"皙,曾参父,名点。"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集解】孔曰:"言我问女,女无以我长故难对。女常居云人不知己。如有用女者,则何以为治。"

【唐以前古注】皇疏:孔子将欲令四子言志,故先说此言以劝引之也。尔,汝也。言吾今一日年齿长大于汝耳,汝等无以言吾年长而不敢言己志也。居,谓弟子常居时也。吾,弟子自谓也。言汝等常居之日,则皆自云无知吾者也。言如或有人,欲知用汝等,汝等则志各欲何为治哉。

【集注】言我虽年少长于女,然女勿以我长而难言。盖诱之尽言以观其志,而圣人和气谦德,于此亦可见矣。言女平居,则言人不知我。如或有人知女,则女将何以为用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集注】率尔,轻遽之貌。摄,管束也。二千五百人为师,五百人为旅。因,仍也。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方,向也,谓向义也。民向义,则能亲其上,死其长矣。哂,微笑也。

按:子路所陈乃是富民强兵,"夫子哂之",其所"哂"者非为"率尔",乃是以子路一贯勇于任事,正合其性格,而无谦让之意。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集解】求性谦退,言欲得方六七十、如五六十里小国治之而已。孔曰:"求自云能足民而已。谓衣食足也。若礼乐之化,当以待君子。谦也。"

【集注】求,尔何如,孔子问也,下放此。方六七十里,小国也。如,犹或也。五六十里,则又小矣。足,富足也。俟君子,言非己所能。冉有谦退,又以子路见哂,故其辞益逊。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唐以前古注】皇疏:周禮六服各隨服而來,是正朝有數也。而時見曰會,此無常期。諸侯有不庭服者,王將有征討之事,則因朝竟,王命為壇於國外合諸侯而發禁,亦隨其方。若東方不服,則命與東方諸侯共征之,此是時見曰會也。又王十二年一巡狩,若王有事故,則六服諸侯竝來京師,朝王受法,此是殷覜曰同也。而鄭玄注云"殷覜曰同"者,《周禮》又有時聘曰問,殷覜曰視,竝是諸侯遣臣來京師也。王有事故,諸侯不得自來,而遣臣來聘王,此亦無定時,是時聘曰問也。又元年,六服唯侯服獨來朝京師,人少,故諸侯竝遣臣來京師視王,是殷覜曰視也。鄭玄云"殷見曰同"者,廣覜見之言通也。章甫,殷冠也。然周家諸侯日視朝之服,服緇布衣、素積裳,冠委貌,此云玄端日視朝者,容是周末禮亂者也。宗廟及會同,皆是君事,而己願相之耳。

【集注】公西华志于礼乐之事,嫌以君子自居。故将言己志而先为逊辞,言未能而愿学也。宗庙之事,谓祭祀。诸侯时见曰会,众眺曰同。端,玄端服。章甫,礼冠。相,赞君之礼者。言小,亦谦辞。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集解】孔曰:"置瑟起对。撰,具也,为政之具。铿者,投瑟之声。"

【集注】四子侍坐,以齿为序,则点当次对。以方鼓瑟,故孔子先问求、赤而后及点也。希,间歇也。作,起也。撰,具也。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集解】孔曰:"各言己志,於义无伤。"包曰:"莫春者,季春三月也。春服既成,衣单袷之时。我欲得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水之上,风凉於舞雩之下,歌咏先王之道,而归夫子之门。"

【唐以前古注】皇疏:暮春,謂建辰夏之三月也。年有四時,時有三月,初月為孟,次者為仲,後者為季。季春,是三月也。不云季春而云暮春者,近月末也,月末其時已暖也。春服成者,天時暖而衣服單袷者成也。

【集注】 春服,单袷之衣。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沂,水名,在鲁城南,地志以为有温泉焉,理或然也。风,乘凉也。舞雩,祭天祷雨之处,有坛墠树木也。咏,歌也。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唐以前古注】皇疏:孔子闻点之愿,是以喟然而叹也。既叹而云"吾与点也",言我志与点同也。所以与同者,当时道消世乱,驰竞者众,故诸弟子皆以仕进为心,唯点独识时变,故与之也。故李充云:善其能乐道知时,逍遥游咏之至也。夫人各有能,性各有尚,鲜能舍其所长而为其所短,彼三子者之云诚可各言其志矣。然此诸贤既已渐染风流,飡服道化,亲仰圣师,诲之无倦,先生之门,岂执政之所先乎?呜呼!遽不能一忘鄙愿而暂同于雅好哉?谅知情从中来,不可假己,唯曾生起然独对,扬徳音,起予风仪,其辞精而远,其指高而适,亹亹乎固盛徳之所同也。三子之谈,于兹陋矣。

【集注】曾点之学,盖有以见夫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阙。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而其言志,则又不过即其所居之位,乐其日用之常,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侔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而门人记其本末独加详焉,盖亦有以识此矣。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集解】包曰:"为国以礼,礼贵让,子路言不让,故笑之。"

【唐以前古注】皇疏:"夫子何哂由也",点呼孔子为"吾子"也。点又云:若各亲是言志,则孔子何独笑子路也乎,故云何也。

【集注】点以子路之志,乃所优为,而夫子哂之,故请其说。夫子盖许其能,特哂其不逊。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集解】孔曰:"明皆诸侯之事,与子路同,徒笑子路不让。赤谦言小相耳,谁能为大相?"

【集注】曾点以冉求亦欲为国而不见哂,故微问之。而夫子之答无贬辞,盖亦许之。此亦曾皙问而夫子答也。孰能为之大,言无能出其右者,亦许之之辞。程子曰:"古之学者,优柔厌饫,有先后之序。如子路、冉有、公西赤言志如此,夫子许之。亦以此自是实事。后之学者好高,如人游心千里之外,然自身却只在此。"又曰:"孔子与点,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舜气象也。诚异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子路等所见者小,子路只为不达为国以礼道理,是以哂之。若达,却便是这气象也。"又曰:"三子皆欲得国而治之,故夫子不取。曾点,狂者也,未必能为圣人之事,而能知夫子之志。故曰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言乐而得其所也。孔子之志,在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万物莫不遂其性。曾点知之,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南怀瑾《论语别裁》:「…… 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子路等人的抱负思想很了不起,但总离不开自我英雄主义,我可以如何,我要如何……而且都偏于从政治着手。但曾皙就不同了,同样希求大同之世,但成功不必在我,而着重于文教方面,真正说中了孔子的心事,所以孔子感叹:"吾与点也。" 」

这一段话的关键在曾皙所言与孔子所与。

邢疏以为: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生值乱时而君不用。三子不能相时,志在为政。唯曾皙独能知时,志在澡身浴德,咏怀乐道,故夫子与之也。

皇疏亦以为:言我志与点同也。所以与同者,当时道消世乱,驰竞者众,故诸弟子皆以仕进为心,唯点独识时变,故与之也。

有感:「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

「5•2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识时务者为俊杰!

《悟学》的宗旨:通过领悟、参悟、感悟上下五千年的国学经典,取其精华,结合当下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让国学中深邃的哲理及丰富的人生成功与失败经验总结,指引我们现实的工作、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账号,看《悟学》系列之第八十三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