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外甥出生以後,我就開始比較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學習怎麼跟孩子溝通,也看了很多專家寫的育兒書,很擔心出現新聞中發生的那些可怕的問題。

那時我還是個高中生,周圍的朋友都覺得時間尚早,很不理解。但我覺得,學做父母,瞭解教育現實,什麼時候都不早。

17年開始,我進入教育行業,兩年多的時間也接觸了形形色色的家長。在眾多的工作中,我尤其喜歡專訪時間,可以走進不同孩子成長過程中,學習高明父母的育兒之道,更感謝處理親子關係如魚得水的父母們,是他們的努力讓社會又多了一個身心健康的人。


-壹-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昨天有人在朋友圈推薦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關於五個家庭的科幻故事,片頭動畫帶有驚悚詭異的色彩,從一開始就抓住我的心。

昨天看了第一個故事——《媽媽的遙控器》,講述了一對母子之間多年來控制與反控制的扭曲關係。

故事的主角小偉還是個國中三年級的學生,為了能夠順利參加畢業旅行,他偽造了成績單。

媽媽陳淑麗無意間發現了他偽造印章的秘密。隨後,他的生活就開始進入了死循環:每天都是星期三,撞到同一個人,因趕不上公車而打到同一輛計程車,跟同學重複著同樣的對話。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面對依舊給出偽造成績單的小偉,媽媽跟他說,“我不是已經給了你三次機會了嗎?”原來媽媽手裡有個遙控器,可以操控小偉的時間。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為了讓小偉聽話,媽媽給他報了補習班,重複的學習任務他要經歷幾十次。在媽媽看來,這是相比其他人特殊的資源和機會,要好好利用,一遍學不會,十幾遍總會掌握得很好了。

日復一日的補習讓他感到厭倦,小偉偷跑到圖書館,遇到了一個可愛的女孩子小嵐。兩個人一起看書,一起畫畫,一起逛街。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直到自己手機的定位被媽媽發現,雙方在街市上面面相覷。

三個人的晚餐時間,小偉忐忑不安,媽媽全程面帶笑容,和藹可親的模樣,小嵐渾然不知,無意間暴露了自己長時間逃課以及兩人交往一週的事實。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回到家中,媽媽嚴厲地對小偉說讓他們不要再見面,見到小偉不願意服從自己,於是再次拿起了遙控器按鍵,任憑小偉哭著乞求。

第二天,小偉跑到小嵐家,小嵐和爸爸已經完全不記得他了,因為時間倒退到他們相遇之前了。

他聲嘶力竭地喊著,我是紀培偉啊,怎麼沒有人記得我~~~卑微又絕望。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隨後,小偉選擇割腕自殺,媽媽成功地用遙控器“救”他回來。小偉無力地問道,“媽,你到底還要我死幾次?”

鏡頭一轉,小偉已經長大了,也成了媽媽眼裡的成功人士,有房,有車,事業成功。

但即使長大了,媽媽的遙控器依然在,有女朋友芝芝的他不得已也要去參加相親會。做媽媽吩咐的事情,買方巾,陪相親對象聊天。

夜深人靜,看到自己的初戀小嵐過著自己想過的生活,他滿眼淚水,計劃買了機票騙媽媽出國旅遊,自己回家尋找那個遙控器。

灰暗的燈光下,小偉咬著手指,戰戰兢兢,面對屢次試錯的密碼眼含淚水,終於在輸入20031107之後,櫃子打開了。這是什麼日子?小偉第一次被控制的日子是6月7日,推算這可能是小偉第一次自殺的日子?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沒想到,出門後的小偉竟然和回來取護照的媽媽撞上了,兩人隔著馬路嘶吼著,“你以為遙控器我只有一個嗎?”小偉走過來,不知道他是不是要再次投降,卻被突然駛過的車撞了。

畫面再次回到圖書館,小偉與小嵐相遇的那天,小偉向小嵐走過去,就像久別重逢的老友,眼睛早已溼潤。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貳-


劇中有兩處細節值得關注。


第一處,小偉的父親因犯通姦罪,兩人決定結束婚姻。離婚協商桌前,小偉媽媽完全聽不到周圍的聲音,自顧自地拿著紙巾擦拭杯子,問道“請問有杯墊嗎”?看到搬運工的鞋子踩髒地板,她馬上拿來毛巾用力擦拭。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而成年後的小偉在家裡看到溼潤的洗面臺、髒髒的鏡面也忍不住要擦拭乾淨,跟媽媽有一樣的習慣。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多年來的控制讓彼此的習慣也如此相似,在母親的遙控下,小偉也過著跟母親一樣的生活,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如此深刻的。

那小偉的母親又是生活在何種家庭裡的呢?我想也是跟小偉的成長環境是一樣的,即使沒有遙控器,父母也極盡全力控制自己,就像是在擺弄木偶,每一個動作都要近乎完美的。

有研究發現,我們的經歷,尤其是童年經歷,塑造了我們的大腦,決定了我們的思維,並且影響著我們養育孩子的方式。


人類的記憶有兩種,分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而內隱記憶是導致痛苦情緒的重要原因。如果過往經歷的痛苦沒有在心理上得到妥善處理,大腦關於這些經歷的內隱記憶就會跳出來,提醒你的痛苦。


如果父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會很容易將自己過去不健康的行為或者心理模式傳給孩子,導致歷史反覆重演

成人晉升為父母前都缺乏一場科學的育兒培訓,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摸索如何做一個稱職的父母,卻依舊不得法門。

初期,我們在培養孩子時就容易複製照搬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這是因為從小到大我們有且只有接觸過這一種方式。比如強勢地對待孩子,打罵或虐待孩子,或完全放養式任憑孩子自己成長,即使千百次提醒自己千萬不能做父母那樣的人,卻在某一天驀然發現,原來自己正在複製和重複父母當年的樣子。

第二處是穿插在全劇中的白色娃娃,它就是小偉,每一次狀態的轉化都是小偉現實的內心反映。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當離婚談判桌上,出軌的丈夫盡力辯駁,“淑麗,你很堅強,根本不需要我,可是我跟她的小孩還小,她需要我。”

陳淑麗只說了一句話,“我只要我的兒子。”面前的這個男人已經根本不在乎自己和兒子的未來究竟怎樣,甚至沒有覺得做錯了,她想到,以後兒子只有自己了。

這時,白色娃娃掉入杯子中,掉入的是陳淑麗的心裡,她覺得自己要更好地愛孩子。這段婚姻關係已經失敗了,她絕對不能允許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再次失敗,於是開始了對小偉的控制。

“小偉,媽媽是為你好,你怎麼不會想呢?”

“你為什麼不自己爭氣一點,你為什麼不替媽媽著想一點呢?”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如果是爹地的話,他一定會讓我去(畢業旅行)。”此時,白色娃娃從杯子裡出來,站起來想反抗的樣子。

這是第一次親子衝突的對話。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吵架過後,陳淑麗敲門想跟兒子溝通,但欲言又止。你知道,很多問題都是因為溝通不當導致的,如果此時孩子願意回應,媽媽承認自己的處理方式有欠妥當,那之後的關係也就不會惡化成那個樣子。

結果就是孩子自己生悶氣,媽媽卻尋求到更加極端的控制方法——遙控器,想得到一個“聽話”的兒子。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白色娃娃第三次出現時的狀態是雙手扒在水杯的邊緣,努力掙扎。

這時,小偉終於肯拿回真實的成績單,飯桌前,他必須要吃下自己不喜歡的苦瓜,也不得已接受了媽媽報名的補習班。

“我就知道你會做出正確的決定。”

“十次?”小偉稍微表現出不願意,媽媽就回複道,“那就二十次。(重複當日的學習)”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第二天,小偉要換上媽媽喜歡的新衣服去補習班報道,重複著“我一定會努力讀書,考上好大學,不讓媽媽失望。”

白色娃娃掉入杯子裡。在跟老師打球的過程中,他說的最多的三個字就是“我媽說……”他害怕媽媽,當老師來家中勸說的時候,他只能怯懦地躲在牆後。

“我是他媽媽,小偉的未來無論是一帆風順,還是窮困潦倒,那都是我的責任。”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上,只有媽媽會一直在你身邊。”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補習班老師電話告訴小偉媽媽,孩子已經翹課很多天了,小偉騙她是因為肚子痛,求生欲強烈。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當小嵐什麼都不記得了,白色娃娃溺水了,現實裡小偉也自殺了,但在媽媽救起自己的一刻,他放棄了反抗,任憑娃娃在水裡,他知道反抗無效。


-叄-


這是一部科幻劇,陳淑麗有遙控器幫自己挽救孩子的生命,但它再神奇也彌補不了破碎的母子關係。公交站的廣告都是假象,只是在別人眼中的和諧關係,熟悉一點的人都會戳穿這段關係的虛假和脆弱。

而現實生活裡,多少個家庭正經歷著這樣的撕扯。無數個小偉可能早已死在了青春期裡,甚至童年裡。

試問,如果小偉沒有聽從母親的安排去補習班,而是正常上學,他怎麼會因翹班去圖書館認識小嵐,不認識小嵐又怎會早戀,最終也不會自殺、抑鬱。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中國兒童自殺報告顯示中國兒童自殺率世界第一,自殺的表面原因有三點,學業壓力,父母期望值帶來的壓力,校園欺凌,而家庭是孩子接觸頻次最高的場景,家庭教育不足就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果。


在上海市教委的一項調查中,接受調查的2500名上海中小學生中:

有5.85%的孩子曾有過自殺計劃;

有34.39%的孩子曾有一閃而過的“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

而絕大多數的父母卻對此一無所知!!!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報告顯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發病率在20%左右,每五個孩子就有一個有心理健康問題,並呈逐年增加態勢,預計到2020年,全球兒童心理障礙還會增加50%,成為致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騰訊網

家長們真正應該做的不是替孩子決定人生,而是應該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負責,讓他們因為重視樹立正確的認知,以至於理智地選擇和判斷,解決人生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挑戰。


-肆-


我們不可否認,小偉的母親陳淑麗是愛自己的兒子的。在經歷了丈夫的背叛之後,她沒有索取更多的賠償,只希望自己可以彌補孩子缺失的父愛。

但正是這種強烈的內心願望,讓自己變得控制慾極強。她謹小慎微,擔心孩子的每一步做錯都會導致人生的失敗,她將自己跟孩子綁在了一起,甚至覺得兩個人是一體的,用“愛”綁架著對方,希望替兒子過好這一生。

這時,一些錯誤的言論指導的進入,會進一步導致這位瀕臨崩潰的母親走向更錯的方向。

劇中將遙控器交到陳淑麗手上的人,是公交站視頻廣告裡的導師,但他能這麼近距離來到她的身邊,也暗示了,錯誤的方法很可能都是你最親近的人產生的誤導,比如習慣攀比“別人家孩子”的鄰居,學校同班的家長,抑或就是你的父母和親友。

小偉的女友芝芝說,“你真的很怕你媽耶”,得到的回覆是“我只是想安靜的過日子。”因為聽話的孩子,才不需要重複幾十次無聊的生活。


兒童自殺率高的原因,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知道了


很多家長羨慕別人的孩子很聽話,覺得自己的孩子叛逆得厲害,但人到中年以後,那些聽話的孩子長大過得不一定好。

北大“屠夫”陸步軒曾感慨:“那些從小聽話,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走上社會反而沒有的多大的出息;恰恰相反,那些從小調皮搗蛋的孩子,在社會上越走越遠。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但當今社會缺乏的一定是能夠很好適應變化的新型人才,而不是隻知道死讀書的“好學生”。

所以,時至今日,作為家長是否應該重新定義“聽話的孩子”?劇中的小偉很有繪畫的天賦,功課應該也沒有差到什麼地步,如果陳淑麗可以正常的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保有小偉繪畫興趣的權利,那即使早戀也會有更好的方式解決。

關於溝通的方法,大家可以去看《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它適用於多個交流場景和環節,如家庭、學校、機構與談判等等,通過仔細的觀察,恰當的表達感受,用心體會他人的需求,明確的表達希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會變得和諧又順暢。

如果家長想要進一步學習如何與孩子相處,我建議可以讀讀阿黛爾·法伯的《如何說 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 孩子才肯說》,建立起快樂交流學習的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請你多多關照。


更多情感故事、社會熱點,請移步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五花肉是個妞兒,記得認準同款頭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