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自从新冠病毒着陆,我们的“战疫”就打响了。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一个好消息就是在全国人民的科学防控包括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早发现、早隔离以及多部门快速反应,包括3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一线,疫情已经得到了遏制。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图片上新增的“0”每个人都喜欢,也是所有14亿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一个坏消息就是随着人们返回工作岗位,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要继续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反弹,继续做好科学的防控。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摘掉口罩,把茶言欢还为时过早。听医学界新晋男神“张文宏”的话,“防火、防盗、防同事”,时刻和同事保持安全距离,才是重中之重。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对于报道中出现的多例轻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甚至死亡,很多人也是难以理解。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国家级医疗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给予的解答就是:免疫是把双刃剑,机体免疫活化试图清除外来病原微生物时,会导致机体自身的伤害。如果病毒量大,免疫又很强,会出现比较剧烈的局部斗争,造成局部的炎症,细胞损害,就是所谓的炎症因子风暴,这个时候病情可能恶化。所以,有时候免疫越强,反而病情越重、进展越快。

而早在1月24日。《柳叶刀》发表的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首批临床数据报告中,就提到了“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这一名词。并指出,细胞因子风暴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什么是细胞因子风暴呢?

是由感染、药物或某些疾病引起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一旦发生可迅速引起单器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威胁生命。

当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时,细胞因子会向免疫细胞发出“求救信号”,让它们前往感染部位“救援”。同时,细胞因子还会激活这些细胞,刺激它们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通常,这一机制机体自身可控。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当炎症反应“失控”,大量的免疫细胞被激活分泌更多的细胞因子,而更多的细胞因子又招募到了更大量的免疫细胞。失控原因?分析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遇到新的“劲敌”高致病性入侵者,反应过度所致。

病毒感染却导致机体“失控”的后果是什么?

细胞因子风暴在SARS、MERS和流感中都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本次疫情中,细胞因子风暴也是引起许多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严重的病例可发展为不受控制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和顽固性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伴有循环休克、血管渗漏、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衰竭,可能导致死亡。

2月15日,北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称,“炎症风暴”客观来讲,实际是一个细胞因子的过度反应,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统针对外界的病毒和感染的诱因,包括一些药物,机体的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它无分敌我的时候,过度反应造成了对自身的伤害。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周琪院士强调,对于“炎症风暴”问题,实际是轻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转换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也是现在重症和危重患者症死亡的一个原因。对此,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已经布局了科研项目应对。

如何对抗细胞因子风暴?

王贵强主任也给出了答案:我们在诊疗方案里提到,有条件可以做细胞因子检测。如果有明显的炎症因子风暴,有大量炎症因子释放,就不要让它有过强的反应,可以用激素、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来解决炎症因子风暴问题,或者通过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减少炎症因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领衔的浙江高级别专家组到达武汉,带来了“李氏人工肝”和“四抗二平衡”技术。“李氏人工肝”系统是一种将血浆置换、血浆灌流和血液滤过等多种净化手段模块化的集成技术。而这一次治疗新冠病毒,李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对呼吸衰竭、肺部炎症明显增加、有细胞因子风暴的危重症病人,应用‘李氏人工肝’治疗是有效的。

2月18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在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表示:“西药肯定是有效果的,但进入人体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上,中药不太一样。中药在临床中已经比较常用。”在钟南山院士看来,中医药治疗只要能够抗病毒、能够阻止病毒进入细胞、能够显示炎症风暴减少,就具备临床上的使用依据。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院士2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科研人员正在筛选一些老药抑制炎症因子风暴出现,包括部分已经证明在风湿病等领域有效的药物。团队发现白细胞介素-6(IL-6)是诱发炎症风暴的重要通路,在对机制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成功地采用“托珠单抗”作为抑制剂,取得了初步临床效果,进一步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在进行。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早诊断,早治疗,越早的收住院治疗,这个疾病的预后就会越好!

昨天又有4位医生倒在一线抗疫战场上,最年轻的只有29岁。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2月23日,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发布公告称,该院消化内科医生夏思思(女,29岁)在抗击疫情一线不救治患者过程中,她不幸感染。29岁的夏思思是协和江北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医师。1月15日,科室一名70多岁的老人病情加重,肺部CT发现异常。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当天,夏思思刚下夜班,交接班后准备回家,临时接到任务,便通知丈夫改变行程,折回医院参与救治,协调专家会诊、检查。随后几天,夏思思担心老人病情,主动留在病房。2月7日半夜,夏思思病情突然加重,呼吸、心跳骤停,医院连夜组织抢救,命虽然保住,但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专家组决定,先上ECMO(人工心肺)、立马转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在ICU,夏思思病情、血压波动大,各大医院专家都在为其想办法。无奈,今天凌晨6:30分,抢救无效离世。

如果没有新冠病毒,这本是多少人的岁月静好?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为他们痛心、伤心、流泪,也为所有还在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祝福,祝福战疫早日结束,祝福我们每个人都安好如初!


轻症患者突然恶化甚至去世的“密码”,不得不说的“炎症风暴”


内容整理自中华医学网、PaperRSS、医脉通、临床用药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