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害螨是草莓的主要虫害之一,就草莓害螨种类、发生规律、害状和防治措施做重要论述,旨在有效防治害螨,提高草莓产量和果实质量。草莓主要采用设施栽培方式,而设施环境高温干燥时,往往会出现大量植食性害螨类虫害,如红蜘蛛,为害草莓的叶、茎、花等。害螨具有体型小、食性杂、寄主广泛、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会严重影响草莓产量、质量,严重时可使草莓提早枯死或绝收。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1、草莓害螨

甘肃地区的草莓害螨主要分为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2种,二者同属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叶螨科(Tetranychidae)叶螨属(Tetrany chus Dufour)。其为近缘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为害植物达1000余种,国内学者一般界定二斑叶螨为入侵种,朱砂叶螨为本地种。研究人员通过构建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微卫星富集文库,分析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分布二斑叶螨,二者的个体发育分为卵、幼螨、第1若螨、第2若螨、成螨5个阶段。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1.1 二斑叶螨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又称二点叶螨、叶锈螨、黄蜘蛛。卵圆球形,产卵后由最初的半透明逐渐变为浅黄色、橙黄色。幼螨身体近似半球形,体色为透明或黄绿色,颜色微红;若螨期,身体近似椭圆形,体色变为黄绿色或墨绿色,身体两侧出现2个深绿色斑块。雌性成螨为椭圆形,体色为黄绿色、深绿色或黑褐色,身体两侧有“山”字形褐斑,长0.42~0.59mm、宽0.28~0.35mm。秋冬季节,雌性成螨变成淡红色,2个斑块消失。雄性成螨为菱形,体色为淡绿色、黄绿色或绿色,腹部较尖,体长0.26~0.40mm,宽0.14~0.25mm。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1.2 朱砂叶螨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又称棉红蜘蛛、红叶螨、红蜘蛛。卵圆球形,初期为乳白色,逐渐变为橙黄色。幼螨体型近似圆球形,进食后体色由半透明变成暗绿色。若螨身体两侧有明显块状斑纹,雌性成螨体色呈红色、锈红色或红褐色,少数为黑色;身体两侧有倒“山”字形黑斑,身体末端呈卵圆形,长0.4~0.6mm、宽0.26mm。雄性成螨的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体后部尖削呈三角形,型略小,体长0.4mm。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2、种害螨的生活习性

2种害螨在我国不同地区发生的代数不同,南方发生代数普遍高于北方。二斑叶螨在南方1年可繁殖20代以上,北方繁殖12~15代;朱砂叶螨在北部1年约发生5代,最南部则可发生近30代。每个世代的历经时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如北方二斑叶螨,温度升高至23℃时,1个世代重叠完成需13d;26℃时需8~9d;30℃以上时只需6~7d。秋季,2种叶螨陆续转移到越冬载体上生活,当气温低于10℃时,以越冬滞育型雌性成螨群集越冬,越冬场所主要有落叶枯枝,植物根部周围的土壤缝隙及树干缝隙、杂草根部;越冬后回温至10℃开始活动产卵。2种害螨发育的最适条件是高温干旱(最适温度为21~35℃,相对湿度为33%~35%),因而6~8月为2种叶螨的暴发期,期间若遇降雨、降温,可明显降低虫口密度。设施栽培环境的温度回升快,提前出现害螨,并且由于设施环境的温度,害螨可周年繁殖,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3、种害螨的为害方式

2种害螨的传播方式多样,包括通过雨水、风或依附种苗、杂草、农具等。在叶背面以群集状态,通过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一般从草莓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取食和繁殖,逐渐往上部叶片迁移,2种害螨在叶背面及叶边缘吐丝结网,通过细丝向四周集群迁移。为害初期叶片主叶脉两边出现灰白色或黄白色褪绿斑点,严重时斑块呈锈色、锈红色,整张叶片蜷缩,叶片边缘焦枯,整个草莓植株慢慢死亡。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4、害螨的综合防治

防治害螨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

4.1 农业防治

(1)隔断虫口来源。在土壤全面消毒的情况下,定植前喷施1次杀螨剂,减少草莓苗的虫口基数;提供工作服、工具等,防止人为携带。(2)2种害螨喜高温干燥环境,要保持土壤湿度,燥热时注意及时通风。(3)定期观察草莓叶背面是否感染,及时摘除草莓老叶、虫叶,带出集中销毁。(4)草莓害螨偏爱食用含氮量较高的老叶片,应减少施用氮肥,增加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4.2 物理防治

在草莓植株周围挂插黄板和蓝板,既可观察害螨的发生情况,又可诱杀害螨,便于早期防治。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4.3 生物防治

4.3.1 天敌效应。为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可在草莓害螨发生期间释放捕食螨加以防治。根据虫口密度的大小,可在释放捕食螨前进行1~2次化学防治,以减少虫口基数,使捕食螨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化学防治15~20d,药用安全期后才可释放捕食螨。释放捕食螨30d后,可适当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低浓度喷施。

在阴凉时间段,根据田块大小和害螨密度投放一定量的捕食螨。

4.3.2 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对害螨有较好的防效,同时,不对草莓造成污染。研究表明:除虫菊素600液(Ⅱ)、99%矿物油乳油200倍液、0.5%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液、6.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800倍液等,对害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4.4 化学防治

可喷洒化学药剂,包括43%联苯肼酯悬浮剂3000倍液,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单甲脒水剂1000倍液,30%腈吡螨酯悬浮剂2000~4000倍液,30%乙唑螨腈悬浮剂2500倍液等,7d喷洒1次,喷施药剂时注意叶面、叶背的均匀受药。由于2种叶螨易产生抗药性,建议药品轮换使用,降低抗药性,严格控制农药浓度和使用次数。草莓害螨为害易被人们忽视,应仔细观察叶背。

草莓害螨综合防治技术分析,你想了解的都在这!建议收藏

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