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清、口吃……遇到這些語言發育問題,該怎麼辦?

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清、口吃……遇到這些語言發育問題,該怎麼辦?

最近,小編看到很多家長都在關心孩子的說話問題:

我家孩子1歲半了,可還只會叫“爸爸”“媽媽”,鄰居家同齡的孩子都已經能說五六個詞了;

兒子都2歲了,可是吐字還是不清楚,經常會把“漂亮”說成“漂釀”;

我知道女兒現在已經能說不少詞了,甚至有時連完整的句子都能說出來,可是她最近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了;

最近發現孩子說話有點結巴,尤其是在我批評他或者是他緊張的時候;

……

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清、口吃……遇到這些語言發育問題,該怎麼辦?

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任何一點自認為異常的情況,就會特別緊張,生怕孩子因此出現更加嚴重的疾病,影響未來正常的生長髮育。

事實上,很多時候,家長的擔心都有些多餘了。每個孩子語言發展的進程都存在差異,雖然在很多育兒書籍中,家長能夠看到一些孩子的發育標準,可是,這也只是針對絕大多數的孩子而言,還有少數孩子存在發育超前或輕微滯後的情況,但只要在一定範圍內,都是正常的,家長大可不必如此杞人憂天。

今天,小編就針對大家關心的這些問題,進行解答,希望能對有這些困惑的家長帶來一些幫助,緩解家長們的焦慮情緒。

(在文章的最後,附有“判斷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標準”,家長不要錯過哦!)

說話晚 Ÿ

家長要知道,孩子說話早晚與很多因素有關:孩子的年齡、聽力及發音器官是否正常、智力發育、遺傳、語言環境、情緒等等,其中任何一個因素都會對影響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以及語言能力進一步發展的進程。

排除掉疾病因素,孩子說話時間的早晚,更多的還是和學語環境有關,也就是說,與家長的引導關係密切。如果孩子通過手勢、表情等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自然不需要說話。

解決辦法:

這也就提醒家長,想要孩子更早地說話,要增加與孩子的語言交流,可以採取一些小技巧,比如故意犯錯,將錯誤的東西遞給孩子,次數多了之後,他們就會明白,語言是滿足自己需求最簡單的方式。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他與其他同齡或比他稍微大的小朋友一起玩耍,這也會刺激他們開口說話。

注意,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也是引導孩子說話的好方法。

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清、口吃……遇到這些語言發育問題,該怎麼辦?

吐字不清 Ÿ

很多家長會發現,當孩子語言能力獲得極大提高的同時,更多的問題也接踵而來,其中最常見的一個就是發音不清楚。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語言能力是隨著年齡和認知經歷不斷髮展起來的。一般來說,孩子到3歲時,才會具備說出的話能讓大部分人聽明白。

但在這之前,孩子就會經常出現發音不清、吞音或錯音的情況,比如,l和n分不清,把“漂亮”說成“漂釀”;

h和f部分,把“房子”說成“黃子”;有些孩子還會把“花”說成“哈”,把“樹”說成“素”;

還有些孩子在遇到自己發不出來的音節時,可能會隨意用一個自己會說的音來代替,這都是很常見的情況。

解決辦法:

雖然這會讓家長摸不著頭腦,但隨著寶寶的成長,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這種情況會不斷改善,慢慢消失,家長只需要耐心等待就好。

需要提醒的是,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沒必要去刻意糾正他們,否則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還會打擊他們開口說話的慾望和熱情,不妨就在回應孩子的時候,自然而言的做出正確的發音就可以了,比如,孩子說“媽媽,我耐你”,你就可以回應“寶寶,媽媽也愛你”。

當然,以上這些方法是在已經排除掉孩子存在疾病的原因,如果孩子是因為舌繫帶過短,或其他生理原因導致的口齒不清,建議家長及時帶孩子就醫,以免影響孩子以後的語言發育。

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清、口吃……遇到這些語言發育問題,該怎麼辦?

Ÿ不愛說話

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已經學會了“爸爸”“媽媽”,也會簡單地說一些其他的詞語,可是他就是不愛說話,於是就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語言障礙?

其實,只要孩子能夠說出個別的字或詞,就說明孩子能夠說話,而現在之所以不願意說話,可能是與家長的養育方法、給孩子施與的壓力、語言環境有關。

具體來講,就是說家長一直當孩子的“專職翻譯”,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家長強迫孩子說話、說正確的話,這種強大的心理壓力反而會讓孩子逃避說話;而孩子鮮少參與集體活動或到戶外活動,也會減弱孩子想要說話的熱情。

解決辦法:

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先排查孩子不願意說話的原因,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方法來鼓勵孩子說話:如果是養育方法的問題,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調整這種“貼心”的照顧,讓寶寶逐漸懂得語言是最簡單的交流方式;如果是壓力問題,家長最好不要過於關注孩子的錯誤,能夠清晰、標準地重複一遍就可以了;如果是語言環境的話,家長就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些小的社會環境,讓孩子充分地運用語言。

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清、口吃……遇到這些語言發育問題,該怎麼辦?

Ÿ口吃

當家長正在為孩子能夠說出更多的詞和句子欣喜不已時,卻發現孩子好像有點結巴,這讓家長很是緊張,這可怎麼辦?

其實,對於正在學說話的孩子來說,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出現口吃問題太正常不過了。這是因為他們掌握的詞彙量還比較少,當他們想要表達更多的需求或情感,而又無法找到合適的字詞表述出來,於是就會出現不斷地重複某個字或詞語的情況,而且越是著急說清楚一些事情的時候,口吃的現象就越嚴重。

通常,這種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而且會不斷反覆,也就是說,當你以為孩子已經可以流利地表達時,口吃可能還會捲土重來,尤其是在孩子緊張、難過、疲憊或者是被強迫說話的時候,口吃現象很可能會再次發生。

解決辦法: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知道,這是寶寶學語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用太過緊張,家長的過度關注和強調,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強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加劇口吃的情況。

家長要做的,就是安靜地等待孩子的語言能力逐漸發展,在孩子說話的時候,耐心地傾聽,不要急於打斷,更不要對孩子的口吃加以評論和指責。

當然,如果家長髮現孩子說話時口吃發生的頻率很高,而且持續時間也比較長,或者在結巴的時候,身體也出現緊張的情況,家長就要考慮帶孩子去醫院,諮詢醫生了。

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清、口吃……遇到這些語言發育問題,該怎麼辦?

如何判斷孩子發育遲緩

一般來說,孩子會在1歲左右開始說話,稍遲一點也屬於正常現象。

2歲左右的孩子說話口齒不清、錯誤使用字詞或句式是很正常的現象。

至少3歲前,家長都要連蒙帶猜才能弄明白孩子究竟說的是什麼,而有些發音錯誤甚至在其學齡前期都是一直存在的。

但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可能就要考慮孩子是不是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情況:

隨月齡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進步不大或不明顯,長期只會說簡單的字詞而不會說句子;

用一個聲音或一個名稱指認所有東西,這種狀況並未隨月齡增加有明顯好轉;

無法指認常見物體,即便在家長的引導下也無法很好地完成要求;

對大人的問題無法正確地做出反應,而只是模仿問題的一部分字詞或句式結構,比如當被問到是否吃飯時,不會回答“吃飯”,而是重複“飯”這個詞……

總的來說,如果孩子的問題不在發音,而是表現在說話積極性不高或對聲音的反應異常,則需要家長謹慎對待、持續觀察,必要時帶寶寶就醫篩查。

孩子說話晚、發音不清、口吃……遇到這些語言發育問題,該怎麼辦?

------------------------------------------

想知道更多優質育兒的知識,就趕快關注“崔玉濤育學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