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楊吉德辨真《道德經》第4章-世人誤解了“道衝”

上一章以乾卦為宗,因為乾卦六爻皆陽,象徵著大同世界,故老子提出了“不尚賢”的聖人之道。本章之宗是坤卦,與乾卦相反,老子是怎麼評價這種體制呢?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

尹喜看了半天,怎麼也捉摸不透,問:“道衝是不是道盅呀?”老子:“寫的不是‘道衝’嗎,怎麼成道盅了呢?”“道衝沒道理啊!”老子哈哈笑了起來,順手畫了個坤卦卦符,又寫了個‘川’字,“這是《周易》的川卦(漢帛《易》坤卦寫作川),是道衝之宗。”

楊吉德辨真《道德經》第4章-世人誤解了“道衝”

尹喜沒讀過《周易》,自然不知道這個原理了,這一看便明白了:“上一章講的是乾卦,六爻全陽,體現了聖人之道,這一章的宗卦川卦六爻全陰,把六陽爻從中間沖斷了,就是‘道衝’。形體上陽爻被沖斷,實質上聖人之道也就不存在了。”

老子點點頭:“對,大道被沖斷了,就如同現在列國各自為政,互相攻防,你再去‘克己復禮’,用文王的聖人之道治理國家,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不盈就是見不到效果。”

(饒尚寬:衝,本為盅。)

楊吉德辨真《道德經》第4章-世人誤解了“道衝”

淵兮,似萬物之宗。

尹喜:“淵,深水。這句話應當是從卦名‘川’引申出來的,川水深啊!水能滋養萬物,所以是萬物之宗。淵單純指‘川’嗎?”

老子:“不會單指川。聖人治理大國,要有完善的體制和理論,小國則不需要這些。而各個小國看似簡單,其實治理起來更需要細緻,政策要接地氣,和萬物直接發生作用,民眾能夠得到切身體驗。從這個角度講,‘淵’就是深入到社會底層,與萬事萬物息息相關的思想政策。”

楊吉德辨真《道德經》第4章-世人誤解了“道衝”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尹喜曰:“挫其銳是消磨其鋒利,說白了就是打擊黑惡勢力;解其紛就是化解人們的糾紛,指要建立公平秩序;和其光就是統一人們的思想,摒棄聖人和榜樣;同其塵就是一切法規都要符合老百姓的生活和需求。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社會機制呢?”

老子:“這是像川卦一樣,是零散的、各自為政的邦國形式,沒有強權,沒有霸主,人民受到尊重,安居樂業,人們都自覺遵守秩序,沒有複雜的法律法規。”

尹喜:“老師要不解釋我還以為這句話與本章沒關係呢。湛為沉澱。這些都沉澱在我們的思想意識中,在人們的日常行為上或隱或現,說明人們有這種共同的願望。”

(陳鼓應引譚獻、馬敘倫、陳柱之說,認為“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為五十六章錯簡,此處當刪。其實這句話是本章的關鍵部分。)

楊吉德辨真《道德經》第4章-世人誤解了“道衝”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尹喜:“這個‘子’何解?”老子:“川卦是一個整體,六爻全陰,由十二個短劃組成,每個短劃不就是卦之子嗎!這個‘子’可以是某一個人,也可以是某一個小的部族,他們奉行‘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的政策和民風。不知誰之子,說明這種現象有,但不普遍,也不合王法,不知道是從哪朝哪代延續下來的,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尹喜:“老師這一說我就明白了,‘象帝之先’就是帝王出現之前的一種民風或管理模式。您寫到這裡就猛然軋住了,總覺得意猶未盡,是不是另有深意?”

老子點點頭:“我就是用這種方式要人們思考再思考。有人說我否定君權和反傳統,是因為他們根本看不懂我的文章。‘象帝之先’意思是這種治國模式是產生帝王之前的事,根本不符合眼下的形勢。我並不主張恢復這種管理模式,但我們在治理國家時,一定要順應這種民風,讓這種民風存續下去,而不要用新思維去擾亂她,不要讓川卦散了架。”

(饒尚寬:“老子學說本質上與楊朱一樣,具有明顯的否定君權和反傳統傾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