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古人如何解決吃水,唐朝水利系統最發達,清朝建了水井卻不敢喝

老百姓每天要吃水,現在城市系統這麼發達,所以我們不會因為缺水而罵娘。但是在古代,並沒有現在如此發達供水系統。那麼他們的吃水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尤其是在唐朝,據史料記載。最輝煌時候的長安城。有將近300萬的人口,那麼他們是怎麼解決吃水問題的?

古人如何解決吃水,唐朝水利系統最發達,清朝建了水井卻不敢喝

其實長安城本身就是個依水而建的城市。曾經有八條河流環繞長安城四周,李世民建國之後,又建立了四道大型水渠,最後,整個城市中有多達六七條流水乾道,每一條流水乾道,又有十幾個支路分佈。然後這些分支又通往長安城各個地區,這樣下來就形成了一個錯綜密佈的水網。當然,唐朝每一戶家裡也有水井,但是水井並不是很多。

古人如何解決吃水,唐朝水利系統最發達,清朝建了水井卻不敢喝

等到了明清時期。在北京城內,水井才真正的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明清的皇宮之中曾經有多達四五百口水井。但是據說,皇宮裡太監宮女一般,都不會拿這些水井裡的水,當作飲用水。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北京的水,比較硬,喝下去苦澀難忍,根本不適合做飲用水。

另一個原因是,據說明清時期,皇宮之中經常有人被拋進這些井裡。當年朱棣時期,就曾經因為宮女犯了事。把將近六七百個宮女,全部扔進了這些水井裡。到了清末時期。光緒帝的妃子珍妃,又被慈禧太后,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的前一天扔進了水井裡。所以皇宮之中,形成了一條默認的規矩,就是這些水井裡的水是不能喝的。

古人如何解決吃水,唐朝水利系統最發達,清朝建了水井卻不敢喝

那麼,既然水井裡的水不能喝,明清皇宮之中。那麼龐大的人口是如何解決吃水問題的?北京有個玉泉山,據說此地的水特別的甘甜。當年乾隆皇帝曾經派人丈量天下的水。後來底下的官員回答道,玉泉山的水,水質酸鹼性正好,而且特別的甘甜,適合做飲用水。所以後來,明清皇宮之中,就把玉泉山的水當作飲水來源。每天早上都會有人員,出城到玉泉山把飲用水裝好,然後在傍晚的時候運送,送到皇宮之中。

古人如何解決吃水,唐朝水利系統最發達,清朝建了水井卻不敢喝

所以說,古人儘管科技並不如現在發達,但是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尤其是在古代的唐朝,那時候西安是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所以可以說那時候唐朝的水利系也是世界一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