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強大”的中國汽車市場

“強大”的中國汽車市場

文丨李德輝

2018年6月15日,寶馬上海研發中心正式揭幕。這是繼北京研發中心和瀋陽動力電池中心二期奠基之後,寶馬在中國設立的第三個技術研發中心。“在中國,為中國”,這是寶馬推進本土化戰略的簡潔表述。對於多數具備戰略眼光的外資汽車品牌來說,本土化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彙,引進新車型、定製化改款、建立研發中心等,已經成為該策略的標配動作。

“強大”的中國汽車市場

從中國市場早期“市場換技術”的一車難求,到如今汽車品牌主動將技術研發中心搬進中國,兩個截然不同的態度背後是中國汽車市場日益強大帶來的話語權。不過可惜的是,這份強大依然與技術創新帶來的“智造”無關,依然來自中國市場由來已久的優勢—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然而,這依然不能直接促進技術研發資源在中國落地,更多的是生產製造和引進車型。中國,依然以製造大國和消費大國的身份存在。

如今,隨著技術變革的興起,以智能汽車和車聯網為典型代表的物聯網革命正在改變全球消費和創新格局。在互聯網領域,騰訊、阿里巴巴等企業席捲全球的態勢已經為中國樹立了全球最大新技術試驗田的標籤。羅蘭貝格調研數據顯示,在全球範圍內,中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擁有更高的接受度。因此,在技術基礎和消費意願的加持下, 中國將成為自動駕駛罪肥沃的試驗土壤。

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汽車全年產銷量分別是2901.5萬輛和2887.9萬輛。繼2009年攀升至全球汽車銷量榜首之後,中國汽車銷量一直穩居第一位。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汽車消費大國,隨著規模遞增帶來的市場機遇也與日俱增。

“強大”的中國汽車市場

首先,自主品牌享受市場紅利,迅速崛起。2017年,我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銷量規模連續兩年超過1000萬輛,在乘用車市場的佔有率為43.9%,逐漸逼近合資品牌。作為資金密集型的汽車行業,規模化效益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正是因為中國如此之大的市場容量才養活了多達60個汽車品牌,其中自主品牌超過30個。尤其對於仍處於價格低位的自主品牌來說,銷量規模更是賺取更多利潤的唯一方式。

其次,外資品牌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從外資品牌的本土化戰略中可窺一斑而見全豹,隨著中國汽車消費潛力的不斷釋放,中國汽車市場的銷量佔比在外資品牌的全球銷量中越來越大。因此,贏得中國市場對企業財務和運營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引進車型方面,中方在合資品牌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一方面,從單純引進車型到將設計、研發、生產等資源全方位的引入國內也不再是難以觸及的事情。這一切的改變都歸功於中國汽車市場的市場規模倒逼整個產業鏈向消費市場靠近。

第三,整合全球資源的底氣。不管是長安汽車的“五國九地”研發中心,還是長城、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海外設立的各種研發中心。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經有10個自主品牌在美國、日本、意大利、瑞典等汽車工業較為發達的國家建立專業的技術研發中心。與此同時,引進外國籍汽車專業人才在企業中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的汽車企業也不在少數。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整合優質資源,,一方面歸功於中國市場的發展潛力,一方面歸功於自主品牌日益強盛的發展態勢。

這一切都與逐漸強大的中國汽車市場密不可分。

最大的新興汽車產業試驗田

羅蘭貝格在《2017年第四季度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報告中結合調研數據給出這樣一個預判,“中國至今對自動駕駛的測試和運營都比較保守,不過可以想象,一旦中國放開市場準入嚴規將對當前世界競爭格局帶來巨大的改變。”

事實正如預測一樣進展,截止到2018年6月4日,廣州成為第5個允許自動駕駛汽車進行路測的城市。廣州市交委發佈了《廣州市關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導意見》稱廣州將開展無人駕駛測試項目,如需研究自動駕駛技術在網約車上的應用,測試企業可開展載客測試。在參考美國20多個州和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經驗之後,廣州市出臺的政策相比北京、上海等地在測試道路範圍和允許載客測試等方面更為開放。

“強大”的中國汽車市場

另外,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化過程中,道路測試和高精度地圖對產品性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兩者均對本土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從產品設計之初就應該將本土化納入產品基因中。在2018年6月15日寶馬中國創新日上,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先生表示:“中國擁有世界級的基礎設施、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強大的政府支持。上海作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代表著最先進的理念、最前沿的科技和最新的發展潮流,因此我們將上海作為寶馬集團在中國研發網絡的創新先鋒和未來科技的孵化中心。在這裡,我們將聚焦在自動駕駛、數字化服務以及前瞻未來的創意設計上,並與優秀的本土高科技企業開展廣泛合作,鼓勵並扶植他們走向世界。我們相信,上海研發中心這支集合了來自不同領域、擁有豐富經驗的優秀團隊,將為中國消費者帶來越來越多的世界級創新成果。”

同時,作為最早開展自動駕駛技術的國際汽車廠商之一,寶馬認為:“中國是世界上交通基礎設施和駕駛習慣最複雜的國家之一,本土研發成為了自動駕駛技術完善的關鍵。”

業界觀點

早在2016年,德爾福中國區總裁楊曉明在2016中國汽車論壇期間就明確表示,最早實現自動駕駛的有可能就是中國。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協會理事長付於武認為:“我國正好有其他國家不具備的比較優勢,這些優勢包括:互聯網技術優勢,比如我國有一批世界領先的互聯網公司,移動通訊設備幾乎人手一部;汽車保有量的優勢,我國汽車總量很快將達到兩億輛;高度一致的智能化認同,我們現在處於一種顛覆性的創新時代,如果說以前我們對新技術的出現還有疑問的話,那麼行業在面對汽車智能化趨勢時,已產生了極大的共識;我國的發展環境非常好,“中國製造2025”中提到節能汽車、電動汽車、智能網聯汽車,三箭齊發,政府和行業的高度認同和大力引導,就易於形成中國特色產業的比較優勢。”

“強大”的中國汽車市場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汽車運輸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煒對此觀點也表示認同,他認為:“中國的實施環境要好於國外,這基於中國的體制。在國外,如果要通過一項決議,需要在議會完成複雜的程序之後才能開展,而中國的體制比較適合快速地推進無人駕駛的實施。中國可能將是應用自動駕駛技術的引領者,至少推進速度比其他國家更快。”

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總工程師黎予生則認為中國的道路環境並不是自動駕駛實施的優勢。“中國道路交通情況十分複雜,加上我們的駕車習慣及整體素質有待提高。”但是中國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發展環境優勢依然比較明顯,比如“中國對新技術的接受速度比較快,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因此,“實現自動駕駛的速度應該會比較快,不過是否是最早實現的國家,目前看還說不準。不能認為中國是世界第一,但應該是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也許我們將會與西方國家同步。”

技術變革將給中國汽車產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實現從大到強的轉變。也正是類似的時代機遇讓德系、日系等汽車品牌完成了歷史轉變,比如德系發展處於汽車產業起步期,日系發展處於美國石油危機的市場變革期等等。

“汽車需要集成技術,不是掌握單項技術,或者實現單純的智能化就能領先國際,而是多方面協同配合。”然而,中國在芯片等技術領域一直有所欠缺,強盛之路並非一番坦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