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中國品牌利潤差合資一倍,中國還要為合資打工多久?

7月19日,2018《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出爐,而作為中國品牌的汽車企業,僅有6家入圍榜單,其分別為:上汽集團(36名)、東風汽車集團(65名)、北汽集團(124名)、一汽集團(125名)、廣汽集團(202名)、吉利集團(267名)。相較於上一次的《財富》排名,此次各大車企均有所提升,但就利潤率而言,中國品牌的車企依舊處於較低的水準。入圍的六大車企中,除吉利自主版塊盈利水平較高之外,其它五大車企大都以來合資品牌的銷量,自主版塊在盈利中的佔比微乎其微,甚至處於虧損狀態。

中國品牌利潤差合資一倍,中國還要為合資打工多久?

2017年各大車企的盈利中,只有吉利集團和一汽集團的利潤率超過4%,分別為:4.42%和4.11%;上汽集團以3.95%的利潤率緊隨其後;北汽集團、廣汽集團和東風汽車集團的利潤率分別為2.23%、1.97%和1.50%。而合資品牌中,豐田、大眾、戴姆勒、日產2017年利潤率分別達到了8.5%、5%、6.4%以及6.2%,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利潤率相差了一倍甚至更多。從改革開發以來,中國品牌從引進合資品牌到開始自主研發,已經走過了近40個年頭,但這麼多年以來,為何中國品牌依舊無法依靠自身產品進行盈利?這樣下去,中國品牌最後又能剩下幾個呢?

中國品牌利潤差合資一倍,中國還要為合資打工多久?

故事君認為,造成當前這個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創新上的不足。當前汽車市場的眾多車型中,合資品牌的車型從動力、配置到性能上,依舊要領先中國品牌不少,中國品牌唯一能與合資品牌抗衡的就是價格。雖然近些年,不少中國品牌都開始正向研發,推出了不少發動機和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從油耗方面還是從可靠性、穩定性方面,中國品牌的產品依舊存在很多的缺陷。而要想縮小這些差距,只能靠經驗的積累和市場的檢驗,說起來就是要靠時間。而消費者很難給中國品牌太多的時間來用在自己的體驗反饋上,所以大多消費者還是選擇可靠性、穩定性更佳的合資品牌。

中國品牌利潤差合資一倍,中國還要為合資打工多久?

另外,除了技術創新上的不足之外,中國品牌尤其是國企在汽車市場上都比較冒進。舉個例子,廣汽傳祺近幾年推出了不少車型,比如傳祺GS8、傳祺GS7等技術要求比較高的中大型車,如果廣汽傳祺技術實力比較雄厚,同時品牌影響力也積累到一定程度,那推出彰顯品牌價值的中大型車無可厚非,但自2010年12月底成立至今,廣汽傳祺只經歷了7年多的品牌歷程,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設計經驗都非常短缺,這和吉利、長城經歷了20多年衝高完全是兩個概念,與之比較近似的還有2006年成立的上汽榮威等中國品牌。故事君並不反對中國品牌集體衝高,但衝高不能是建立在技術能力和產品品質依舊較低水準的情況下,這樣只會過度消費自己的品牌價值,從而讓消費者產生疏遠。

中國品牌利潤差合資一倍,中國還要為合資打工多久?

最後,故事君認為中國品牌的的品牌附加值過低也是造成中國品牌利潤低下的原因。當前汽車市場,中國品牌中價格超過20萬的車型寥寥無幾,雖然近幾年中國品牌不斷衝高,吉利和長城也各自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中國品牌依舊停留在10萬元或者以下的市場中,比如眾泰、東風乘用車、一汽森雅、奇瑞等等品牌。依靠低廉的價格或者豐富的配置,中國品牌確實吸引了很大一批消費者的青睞,但同樣,低廉的價格也讓品牌附加值變得十分緊缺,這也是導致中國品牌在利潤率上遠低於遠低於合資品牌的原因。

故事君也希望中國品牌能早日完成品牌形象的轉變,進而提升品牌附加值。不過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品牌的這一目標還任重而道遠,如果過於冒進,甚至會因為故障率或保值率等原因引起消費者不滿,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面對合資品牌的緊逼和中國品牌的自相競爭,快速積累技術實力和品質經驗,完成品牌形象蛻變才是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