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教師要有一桶怎樣的“水”?


教師要有一桶怎樣的“水”?​ 以前,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這種說法由來已久,似手成為經典語言,時至今日仍是外界評價一個教師是否稱職的主要依據之一。

這種認識強調了教師知識和能力的必要儲備,強調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對於教育的重要,從這個意義上看,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今天看來,這句話有一定的侷限性。


教師要有一桶怎樣的“水”?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教師的“一桶水”已遠遠不能滿足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需要。只有不斷加“水”,使自己有一塘清“水”,而且是一塘“活水”,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

教師要有一桶怎樣的“水”?​ 那麼,教師的“一桶水”究竟是個什麼“水”呢?

首先,,這應該是一桶高質量的水。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桶中的水質如何,是混水、純淨水還是被嚴重汙染的水,往往取決於桶中水的水質。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學生,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學生,以豐富的知識培養學生。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教師經過自身修養“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後的精品,是教師經過自我再加工、絕對有益於學生健康發展的“高級營養水”。

其次,教師的“一桶水”還應該是鮮活的不斷更新的水。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國力綜合水平的提高,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再也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讀書郎”。信息時代,電子通訊的發達,造就了他們思維的活躍,知識的紛繁複雜,他們就不再滿足於坐在教室裡,只為“一杯水”,他們需要的是,具有前瞻性的引導者,具有與時代合拍的引路人。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的“一桶水”必須是鮮活的不斷更新的水。所以,面對這樣一個群體,,如果我們還是因循守舊,如果我們還是以“教書匠”為榮,當然是不會得到學生的認可的。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必須努力鑽研專業理論,不斷學習現代教學教育理論,不斷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斷地探尋新的教育方法、教育規律,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及時傳遞給學生新的知識和信息,並用現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才能贏得學生的敬佩。同時,我們還要轉變思想觀念,轉變評價觀念,讓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語,不再是老生常談,而是高屋建瓴。那樣學生才會由敬生愛,才能達到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要有一桶怎樣的“水”?​ 在重視學科知識的交叉、綜合和滲透的二期課改教學中,在知識與技術日益更新的今天,在鼓勵探究發現的氛圍中,教師只有轉變觀念,轉變角色,從知識的輸出者轉化為學習者,轉化為和學生並肩的共同探究者,才能與學生一同成長,共同發展,與新課程一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