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京華煙雲》:被誤解的紅玉,曾經是封建社會最美春江花月夜

《京華煙雲》:被誤解的紅玉,曾經是封建社會最美春江花月夜


01

提到《京華煙雲》,大多數人想到的是和《紅樓夢》異曲同工的敘事手法,林語堂先生是新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年少時很喜歡《紅樓夢》,當時留學海外想著讓洋人更好的瞭解中國,所以他依著紅樓夢的原型創作了《京華煙雲》。

可以說他寄寓的姚木蘭是他理想中的女性,卻依著紅樓夢裡面的林黛玉角色,特意刻畫了紅玉這一人物,她有著林黛玉的姿色、小心眼、說話刻薄以及清高。

紅玉卻是一個類似於林黛玉,卻不是林黛玉的人。

年少時,我並喜歡她的這個角色設定,不光是她讓人受不了的性格,就連體弱多病一場風寒也要在床上躺一個月,而且明知道自己的身子受不了,還要整夜整夜的通宵的看言情小說。

故此,但凡描述她的都是整頁整頁的翻過去,並不對她做任何留戀,一直到最後她死後,一種寂然茫頓無措的心情襲上心頭,到底還是對人物的逝去有著本能的於心不忍。直到後來才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才單獨看她的篇落。

我才明白,紅玉十五歲便能對出“閒人觀伶伶觀人”這樣的對子,與姚思安的出得上聯“曲水抱山山抱水”遙相輝映,不僅對的十分自然,而且後面又有著很深的哲理,意思是看戲的人本身也在演戲,而正被對面的伶人觀看,其實後面的深意也是不言而喻,自然萬物本就是你看我,我看你的過程,誰又比誰解脫呢。

《京華煙雲》:被誤解的紅玉,曾經是封建社會最美春江花月夜

02

很難想象,這種富有哲理性的內容不是出自一個哲人之口,她小小年紀便能發掘出本身對美好事物稍縱即逝的感覺,詩句中明顯存在著出於一個悲傷者的對事物的珍惜,而她只有這麼一次才被別人理解,眾人紛紛誇讚她才情極佳。

這樣由衷的讚美,讓她短暫的迷失在自己的世界中,而這樣的理解,往往帶著雁過了無痕的撲朔迷離。

只不過在她所在的那個社會,到處瀰漫著廢除封建迂腐文化,而相當一部分的古人留給我們的智慧,也在這樣的運動中,曾經稱霸一時的吟詩作對也漸漸被人看不起。

而另一外一個較大的社會背景是新文化的運動,因為國家對人才的需要,許多有志之士紛紛留洋海外,以至於國外的一些文化漸漸在中國土地上流行起來。

可以說那個時代大力推廣白話文,以至於讓她這種喜歡古詩詞的人一下子失去陣腳,她也本能的發出感嘆,她一直不喜歡這個英文,儘管她聰明,許多單詞一學就會,但她人微言輕,本就沒有人明白她,自然也不會有人理解她。

在那樣的一個時代,再加上她執拗不願變通的心態,決定了她在喜歡的東西上,必定是艱難困苦的。

紅玉就像是一塊玉,她從頭到腳都是玉做的,擁有玉的純粹、乾淨且堅毅,但物極必反,越精美的玉器本應該發出柔和的光芒,但是她堅硬的始終不肯可以討好她討厭的人,哪怕是她喜歡迪非的父親和母親,明知道想要成為迪非的妻子,除過和他青梅竹馬的關係,還要得到二老的喜愛,可是她始終不願意刻意巴結。

懂她的人必定讚譽她始終以真性情待人,不嬌柔不做作,不喜歡她的人只不過憐惜她柔弱無骨的病態,給她一句安慰且實際的話:“憂能傷人,豈可一而再,再而三。”

《京華煙雲》:被誤解的紅玉,曾經是封建社會最美春江花月夜

03

有人說,紅玉的悲劇完全是由她一手造成,她自傲、任性、不願意去用陰謀狡詐,她不會去刻意討好姚父姚母,其實姚家對她恩重如山,但她不知道為什麼就是不喜歡他們兩個人。

所以不會刻意去迎合姚父姚母來讓自己能嫁給迪非,對於愛情,她的愛是有潔癖的,始終堅持那種純潔坦誠相待的關係,最終自己的小心眼讓自己早亡,要不是她這樣對所有事情都不能豁達對待,以她的文學造詣,或許就不會這樣了。

這樣的看法,不能說對,也不能說錯。

紅玉喜歡《紅樓夢》,完全是將自己代入到書裡面,她把自己設定到虛無縹緲的言情小說裡,幾乎要為每一個失意的人感傷,漸漸迷離,最終麻痺到最後不肯接受新鮮事物,故而,成了那個死鑽牛角尖的刻薄人。

她體弱多病,幾乎每次生病就要在床上呆好久,但她又不肯好好休息,整夜整夜熬著夜也要看《紅樓夢》,幾乎讓所有的人都以為她是看言情小說看的魔障了,如果站在這樣的一個立場來看她,那她的清高確確實實成了她的催命符。

可是,你如果通過她的才情來理解她,那你就一切明瞭,因為所學無人懂,她最愛的迪非不懂她,而她理想中的夫妻二人定要吟詩作對,可是迪非連個對子都對不出來。

這算不算是另外的一種懷才不遇。

《京華煙雲》:被誤解的紅玉,曾經是封建社會最美春江花月夜

04

無疑看到,她是整個家族裡面最有才華的人,然而她所依仗的才華卻是別人眼中她早殤的理由,她迷離總羨慕別人可以釋然,或許就是通過他們被別人讚揚的人生裡,卑微的也想要這樣能被人理解,然而她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己所珍視的東西。

歷史上懷才不遇的人大有人在,任何悲劇無非不是美人遲暮就是英雄落幕,在每一個硝煙戰火中,總有一些有志之士惆悵悽婉,遇到一個懷才不遇的時代,要麼委曲求全,像是趙孟頫不被人理解的一生苟且偷生,要麼像莊子一樣歸隱山林做個閒雲野鶴。

這大概就是每一個的噩夢,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追求原因,無一不是這樣的社會並不需要他們的存在。

當時的社會溥儀退位清朝滅亡,袁世凱繼位,但並沒有本質上改變中國的現狀,而後推行新文化,紅玉所堅守的文化的不斷地被削弱,成為了那個年代一個奇怪的人。

如果將紅玉放在現代社會,她一定是一個文學造詣殤獨領風騷的人,或許她的“數理化”殘忍的一塌糊塗,我們總會合理看待她的才華,而她的才華也一定會在這裡獨領風騷。

可惜,沒有如果。

紅玉敏感而多情註定於那個時代格格不入,沒有人理解她,雖然木蘭和莫愁出於長姊對她好心提醒過她,她也覺得非常貼切,因為她們所說的正是紅玉所迷茫的東西,紅玉也知道,可是,心病還需心藥醫,她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可是她並沒有選擇改變。

《京華煙雲》:被誤解的紅玉,曾經是封建社會最美春江花月夜

05

因此,在那個時代,不管是紅玉,還是以她所代表的文人們,從小頭懸梁錐刺股刻苦熟讀四書五經,可在那樣的社會下,有志不能伸,所學的儒家思想積極入仕也成了枉然,可即便如此,他們還是要直面現實,即便他們還有一腔熱血終不得志,最後也只能怪生錯了年代,對於紅玉,會不會也是這樣,生錯了年代,故而變得很傷感。

我們如今再讀那一段歷史,那真是中國近代最黑暗的一段歷史,國家內幹,外敵入寇,人人思危。每一個人都抱著一絲失意,大概像是林語堂先生筆下的姚木蘭這種現代女性,也有她不為人知的悲苦。

在那個不和平的社會背景下,國家岌岌可危,沒有人關心一個小人物的生死,讓她原本敏感多情細膩的心終究受不了,將三行清淚舉目明月,自己也溺逝在一汪湖水中。

她死於一個女人最鼎盛的時期,算是沒有一種另類的沒有辜負青春,她死在封建社會與新時代過渡的階段,但她確實將自己留在了封建時代,成為了封建時期一顆亮眼的明珠,閃閃發光。

胭脂淚,幾時重,迷茫夢裡,她不願意醒,也不想醒。

-END-

人海茫茫中,你我溺逝於人潮擁擠中,相聚片首,還好與你共烹茶飲酒。

《京華煙雲》:被誤解的紅玉,曾經是封建社會最美春江花月夜


餘生很長,我很珍惜,喜歡我的文字,記得關注我哦,歡迎來到我們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